"關渡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行 2: | 行 2: | ||
==簡介== | ==簡介== | ||
− | [[關渡風]],是為「陸風」。關渡地區位於大屯山系和[[觀音山]] | + | [[關渡風]],是為「陸風」。關渡地區位於大屯山系和[[觀音山]]中間,是臺北盆地的唯一缺口,自古淡水河口居民就流傳「[[關渡風]]」一詞。氣象學中有「海陸風」的原理,當高低氣壓的主鋒消失時,於夜晚至清晨間,夜間陸地冷卻快,空氣密度增高,內陸的涼快空氣向溫暖的沿海吹出,形成從臺北盆地向[[關渡]]吹出陸風。早期的關渡風是潔淨涼爽的清風,大約自[[1960年]]代開始,因臺北盆地人口激增,空氣汙染日漸嚴重,再吹起關渡風時,從淡水眺望關渡一帶,反而有一股穢氣層塗抹在觀音山麓。 |
現今河面景觀,只能在太陽上升約兩小時後,海風吹向內陸時,才能看到以往的山河美景。 | 現今河面景觀,只能在太陽上升約兩小時後,海風吹向內陸時,才能看到以往的山河美景。 | ||
行 10: | 行 10: | ||
[[Category:相關名詞]] | [[Category:相關名詞]] | ||
+ | {{淡水自然景觀導覽盒}} |
於 2023年3月16日 (四) 20:21 的最新修訂
簡介[編輯]
關渡風,是為「陸風」。關渡地區位於大屯山系和觀音山中間,是臺北盆地的唯一缺口,自古淡水河口居民就流傳「關渡風」一詞。氣象學中有「海陸風」的原理,當高低氣壓的主鋒消失時,於夜晚至清晨間,夜間陸地冷卻快,空氣密度增高,內陸的涼快空氣向溫暖的沿海吹出,形成從臺北盆地向關渡吹出陸風。早期的關渡風是潔淨涼爽的清風,大約自1960年代開始,因臺北盆地人口激增,空氣汙染日漸嚴重,再吹起關渡風時,從淡水眺望關渡一帶,反而有一股穢氣層塗抹在觀音山麓。
現今河面景觀,只能在太陽上升約兩小時後,海風吹向內陸時,才能看到以往的山河美景。
參考資料[編輯]
- 黃繁光,《風起雲湧時:首位臺籍氣象官周明德平生所見所聞》,(臺北縣: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9年1月),157。
|
||
山崗 | 虎頭山.觀音山.淡水五虎崗.崎仔頂.大田寮.烏啾埔.埔頂 | |
平原 | 港子坪.關渡平原 | |
生態區 | 紅樹林.鼻仔頭史蹟生態區.紅樹林生態保護區 | |
沙灘 | 鼻頭崙.沙崙.洲子灣 | |
河川 | 淡水河.黃金瀑布.樹梅坑溪 | |
植物 | 水筆仔.金花石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