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Uwu/10901實習日誌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期初心得

  使用過淡水維基館,便能明白為何要建置像百科全書般的形式來使用這些資料。

  從首頁點進每個標題或是連結,都可以發現不同的收穫,一層一層的點下去,感覺更能明白一個主題他的脈絡是如何的,而且每個頁面的內容都很豐富,除了從各處收集的文字資源,還有實際踏查拍攝到的影像,這些豐碩的成果,讓一個主題變得更加吸引人,也讓我們這些使用者更貼近這個地方,如同我們也親身去拜訪過。

  最後很高興能夠成為維基組的一份子,為我們腳下的土地記錄下它的故事,盡力去挖掘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讓更多人來觀看、認識它,不讓這些歷史、文化消逝在我們的世代。

實習週記

  • 本學期建置方向:公館

10/12心得
  感謝助教邀請到上屆維基組組長梁勝傑學長(負責北投區)回來,分享經驗並點出問題,讓我們更進入狀況。希望未來的會議狀況可以越來越理想,更加善用每週兩小時的時間,討論更多未來的分向或是讓組內成員彼此更加熟悉、融洽。
10/19心得
  這週反思學長所說的缺點,開始改進,像是大家的發文格式或用語不統一,這次便將這些問題一一規範。還有觀察粉絲團貼文與上周有何差別,或是新留言,希望能增加觸及率,讓更多人看到我們認真做的心血。而這次的開會時間比上次進步三十分鐘,可惜效率還是不太讓人滿意,事後助教給我們一些建議,讓我們是先把找好的資料丟到雲端,這樣就不需要再花時間重找資料了。
10/26心得
  這週老師回來再次向我們介紹淡水危機館的理念與主軸,希望我們可以釐清——「在此資料館的工作是我們的中心」,其他舉辦的活動與社群媒體等都不是我們建置的重點,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也讓我們回去修改自己所建的頁面,與持續關注頁面的資訊,使它保持在最新、最有效,才是對使用者而言,最想獲取的東西。
11/02心得
  本週會議內容大概圍繞在維基館頁面的一致性,希望我們這屆建的頁面可以統一品質。且改變重點工作方向,從原本的一週六篇貼文改為一週三篇貼文,但是頁面的深度需要去建置,讓頁面的資訊豐富語完整起來。
11/03維基工作坊心得
  沒想到才練習幾個月維基語法的我們,居然有資格到老師的工作坊當小幫手,去協助其他系的學生。這次經驗也讓我更了解維基館的整體概念和使用方法,也再次複習不熟悉的語法,並能應用在前些日子建的頁面,將其修改,完善整個頁面作品的詳盡性。
11/09心得
  這次開會主要在討論團體踏查的項目,原本怕大家時間會對不上,好在最後還是排出一個大家都可以的時間。這次討論共決定要去蟾蜍山水源市場自來水園區嘉禾新村前三軍總醫院紫藤廬殷海光故居臺北清真寺共八個地點,這些都是本學期才建的頁面,有很多地方是我沒去過甚至是不知道它的存在,透過這次訪查,希望可以更了解公館這塊土地。
11/18團踏遊記
  沿著Google Map的路線一直走,發現到最後的目的地是一個交叉口,但幸好眼尖的發現屋子上有告示牌,最後才順利到達。走進去的空間是一個很大的客廳,映入眼簾的牆壁上有蟾蜍山近十年的歷史,大概是從此地要被改建,到後來成為一個文化保存地的運動,因為蟾蜍山除了是眷村,還與臺科大臺大、空軍的土地牽連,因此當地的居民為了保存他們的家園,可說是費勁苦心。大客廳的桌上還有許多書冊,裡面記錄著過去居民的訪談或口述歷史,這對於他們向政府申請文化景觀有大大的幫助,也對於我們這些外來者,可以更好的明白當地人民對於蟾蜍山的情感,以及為何不想被拆遷。大客廳右側,有間小門,進去後發現裡面是蟾蜍山地區的立體模型,可以看到這塊土地的建築物——矮矮的房子,看起來很有過去的風味,與現代的高樓大廈不同。再往更裡面,是一個休息的地方,裡面有些繪本是蟾蜍山大客廳辦的活動,讓年長的長輩可以帶孩子一起來參加親子活動。房室內的牆壁掛有老照片,可以看到以前人生活的方式,工作人員還告訴我們這裡又有些地方會被拆除,以後就看不到這樣的景色了。因此他們正努力在自家種植這些植物,像是青矛、薄荷、芙蓉、艾葉、茉草等等,希望可以將這些都保留下來,不過聽她們的經驗,這些植物非常難養成功。後來聽完工作人員的故事,她說她已經在這裡呆了50年了,從小到大一直在這裡,這讓我們非常的驚訝,也發現到這裡的工作人員(或者是說引導人員)大部分都是50、60歲的長輩們,年輕人倒是很少,只有兩三位。
  水源市場在市區內,和捷運公館站蠻近的,不像蟾蜍山附近沒有公車,需要從捷運站走好一段路。水源市場打破我對一般傳統市場的印象,一進去裡面有冷氣,也沒有什麼肉或海鮮的臭味。一樓大部分都是賣吃的,雖然已經下午兩三點了,但還是蠻多店家還在營業且有許多學生在吃飯。二樓有賣生鮮、衣服類、修鞋,還發現有傳統的挽臉,可說是包羅萬象了。
  來到自來水園區,由於當天天氣很熱,又走了三四個小時的路,差點因為體溫太高沒辦法進去。走入園區看到美麗的花草佈景,還有水池,以及一旁的巴洛克式建築,看著令人以為來到了異國。走進建築,裡面就是日治時代,巴爾頓先生來到臺灣,為公館制定的送水設備,旁邊也設有公告版敘述這一段歷史和設備的公用,兩層樓的設備很快就看完了,這些機器讓我看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平時使用的機器都是被組裝好、精緻的東西,但是在一百年前,這些機械都非常大,需要一個建築物來放置它們才可以,也沒想到才過一百年,這些機械的技術就發展得如此之快,令我完全認不出這些機器的作用。
  原本還打算要去觀音山蓄水池參觀,可惜沒有開放。
  離開自來水園區後,我們決定用走的到嘉禾新村,可惜我們抵達時,發現該處被圍起來,裡面似乎在進行別的工程。放眼望去,附近都是低矮的老房子,看起來沒什麼人煙居住。最後在門口合照就前往前三軍總醫院了。
  距離大約10分鐘的路程就到達前三軍總醫院了,可惜這個地方已經被改建為臺北市替代役中心,外人也無法進去參觀,因此只拍了幾張外面的照片就走了。
  因為紫藤廬殷海光故居臺北清真寺距離較遠,所以我們分成兩組前往,我是搭公車到臺北清真寺,遠遠的就可以發現這棟建築物,因為上方的圓頂、尖塔十分吸睛。等到組員全部到齊,我們在外頭找了許久的資料,擔心我們的穿著無法進去裡面參觀,好在裡面的穆斯林主動走出來詢問我們是否來參觀,並熱情的招待我們。正好進去的時候,遇到他們要進行昏禮,這位穆斯林向我們解釋伊斯蘭教的禮拜的習俗。最後還接受我們的訪問,告訴我們為何會從其他信仰轉變為穆斯林,還有其他穆斯林的小故事。很感謝這位大哥的熱心,主動邀請我們進去參觀,也沒有責備我們不當的穿著,最後還大方得和我們分享他的經歷,讓我們更了解伊斯蘭教的習俗和文化由來。
11/23心得
  這週繼續討論建置頁面的進度,由於先前的提案都做得差不多了,因此後來決定往地名、街道的由來發想。後來也發現在這一方面,公館也有意識的在進行規劃,因此我們有更多的資料可以參考。下半堂課,老師前來向我們介紹前幾屆學生的完美作品,還有淡水地區的歷史與文化,如五虎崗,為接下來帶我們進行其他活動做準備。
11/30心得
  突然發現到再一個月,我們這堂課就要結束了,因此在會議上大家都十分積極參與討論,這大概是我們這一學期下來討論速度最快、項目最多、最有共識的一次吧。另外會這麼急促的原因是希望能多留些時間給最後兩週發表個人踏查成果與討論期末成發。
12/07心得
  今天老師淡水地區開始介紹淡水的地域與人文,從一個小地方往外擴展延伸,能感受到老師對於淡水的歷史是很嫻熟,連七、八年前的事件都可以侃侃而談,不僅是淡水地區,連淡水周遭的縣市,由於與淡水河地形連接,這些細節的知識老師都能舉一反三,讓我們學到不同的認識與觀點,甚至是因淡水而其他區域發展起來的建設,這些事件老師都會用小故事來加深我們的印象,整個課程生動又有趣。另外老師也拿淡水維基館的資料來說明,令我看到淡水地區在淡水維基管裡頭有多麼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料很多都是在外面網站查不到,因為是老師學長姐們親自踏查寫出的成果,再次感受到老師的熱情與毅力,持續不懈地帶領學生,將淡水維基館的理念傳給各位使用者。
12/14心得
  這週會議由於有一半的人請假,因此在討論上難免會擔心組員對於安排的事項不了解與不滿,但好在大家都很善解人意^^
  這週建置的頁面終於用上<gallery>語法,從開學以來因為沒有適合可以放置多圖片的內容,因此一直沒有機會實踐,期待未來可以應用更多語法,讓頁面資訊更豐富、充沛。
12/21心得
  這週開會才發現到已經是倒數第三次了,因此我們加緊腳步,趕快把期末要交的作業討論完,順便整理我們這學期的活動,把可以講的內容放在期末口頭上。下半堂課,助教分析我們這學期的工作項目,還有對維基組的期許跟預想下學期的活動,讓我們寒假好好想下個學期的規劃。
12/28心得
  • 本週無作業成果
  因為這次會議是本學期最後一次討論建置頁面的主題,因此我們需要把未來三週的主題都規畫完,此外還要規劃下學期的課程內容。討論時,因為除了臺大外的地點或事件,能找到的都已經寫上去了,所以這次很多主題都和臺大校園有關。
1/04心得
  • 本週無作業成果
  這次上課內容為聽大家在淡水個人踏查後的心得報告,除了認識更多淡水的古蹟、其歷史外,還可以發現每個人報告的風格,其中有很多是我可以學習的部分,像宇琁的不怯場、音量大感覺很有氣勢與信心、皓文穩健的台風和精準地控制報告時間。

期末心得

  雖然和其他實習組織相比,維基組的工作量較多,每週都需要建置頁面與發文,不過這也訓練了我們每次開會該如何安排進度、提升會議的效率、與不同人討論或合作時需要注意的細節,還有找資料的能力。而每週的建置頁面與發文,也一直訓練我們對於資料檢索、分析、整合等技巧的熟練度,從一開始花了很久的時間只能寫出生硬的文字,到後來可以靈活地寫出一篇長文。

  偶爾也會跟著老師出任務或辦活動、實地踏查等外勤,訓練我們的反應能力,還有將我們的資訊專業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說明給外系師生、民眾等,像是在維基工作坊時,碰上有各式各樣問題的同學,有些甚至是連我們自己都不瞭解的問題,因此還需要向學姊或信成老師求助,讓我意識到了作為一名老師的助手、活動方需要更了解自身的產品,以及溝通的技巧,而不能碰到問題就慌慌張張的地求人幫助,要先釐清學生的操作方法,可能出問題的地方,確認好是我們無法解決的事件,再向老師或學姊回報。

  另外實地踏查的活動,訓練我們作為參與者,該如何向主辦方提出好問題,讓這趟旅程有所收穫。過程中,仔細觀察導覽人員的回答與儀態,除了從她身上學到關於淡水地區的老歷史,還有應對進退、回答問題的準確度等方面,反思是否有我可以從中學習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