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Rocio/老照片故事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測試摺疊)
 
行 44: 行 44:
 
   
 
   
 
  從日據時期到光復初年都需要用此磚塊來作為建築的材料,是當時很重要的基礎工業。}}
 
  從日據時期到光復初年都需要用此磚塊來作為建築的材料,是當時很重要的基礎工業。}}
 +
|- valign="top"
 +
|{{單摺疊|7|[[檔案:日本時期的紅毛城.jpg|400px]]<br>[[紅毛城]]|
 +
  根據牆外走道屋頂和柱子推斷應該是從日據時期或光復初期所拍攝,因為現今的紅毛城已是被英國領事修復過後(當時受到颱風侵襲而吹毀了屋頂和柱子),當時的入口和倉庫等則和現今沒有差異。
 +
 +
  然而當時擺放在入口前的老礮(嘉慶年間)已被移到草坪後方,當時是英國領事向日本政府要求送給它們擺放和供給民眾參觀(因為其關係良好)。
 +
 +
  而這張照片的可貴就是在其歷史變遷的過程,從古至今紅毛城的變化。}}
 +
||{{單摺疊|8|[[檔案:樹公與土地公.jpg|400px]]<br>樹公與土地公|
 +
  當時的[[蔡坤煌]]醫生在淡水到處幫病人看病,有些病人因為走不了路,所以醫生通常都會出診,然而其相片的可貴之處不是在於地點,因為在當時這樣類型的場景在台灣很常見,其主旨最主要是呈現台灣人的信仰。
 +
 +
  這張照片的位置大概位於小坪頂到北新路之間,像這種有生命的古樹,台灣人認為裡面有神,所以地方的人會認為這附近會是地靈人傑之地,便會在樹蔭底下建土地公廟,祈求農物豐收,農作豐收就有許多的東西能賣,換取日常用品如衣物或者是書本等等,便能讓家中的小孩有書可唸,期望能培養出人才,所以農家人非常的相信土地公。
 +
 +
  而當時的台灣人認為每個土地公都有一定管轄的範圍所以又叫境主公,俗稱的地基主,這張圖所呈現的意境非常的美,從照片能看出當時的主要建築,比較好的是瓦片堆成的房屋,而貧窮人家大部分都是住在茅草屋(很像合掌屋)。
 +
 +
  這棵老樹所呈現一種秋冬之美,在寒冷的秋冬而變成枯枝,但在春天便能再次的欣欣向榮,逐漸的茂密、茁壯。}}
 +
||{{單摺疊|9|[[檔案:淡水日落.jpg|200px]]<br>淡水暮色|
 +
  這張是淡水常見的暮色-淡水日落,是淡水很珍貴的文化資產,其最完美的景色比例,天空3分之2,淡水河以下3分之1,讓這張照片所呈現的意境非常的美。}}
 
|}
 
|}
  
  
 
<!--
 
<!--
 +
|}
 
{| width="95%"
 
{| width="95%"
 
|-
 
|-
 
| width="20%"|
 
| width="20%"|
 
| valign="top" width="70%"|
 
| valign="top" width="70%"|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淡水公學校]]'''</p>
+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紅毛城]]'''</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行 71: 行 89: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
 
{| width="95%"
 
|-
 
| width="20%"|[[檔案:日本時期的紅毛城.jpg|400px]]
 
| valign="top" width="70%"|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紅毛城]]'''</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根據牆外走道屋頂和柱子推斷應該是從日據時期或光復初期所拍攝,因為現今的紅毛城已是被英國領事修復過後(當時受到颱風侵襲而吹毀了屋頂和柱子),當時的入口和倉庫等則和現今沒有差異。
 
 
  然而當時擺放在入口前的老礮(嘉慶年間)已被移到草坪後方,當時是英國領事向日本政府要求送給它們擺放和供給民眾參觀(因為其關係良好)。
 
 
  而這張照片的可貴就是在其歷史變遷的過程,從古至今紅毛城的變化。
 
|}
 
{| width="95%"
 
|-
 
| width="20%"|[[檔案:樹公與土地公.jpg|400px]]
 
| valign="top" width="70%"|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樹公與土地公'''</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當時的[[蔡坤煌]]醫生在淡水到處幫病人看病,有些病人因為走不了路,所以醫生通常都會出診,然而其相片的可貴之處不是在於地點,因為在當時這樣類型的場景在台灣很常見,其主旨最主要是呈現台灣人的信仰。
 
 
  這張照片的位置大概位於小坪頂到北新路之間,像這種有生命的古樹,台灣人認為裡面有神,所以地方的人會認為這附近會是地靈人傑之地,便會在樹蔭底下建土地公廟,祈求農物豐收,農作豐收就有許多的東西能賣,換取日常用品如衣物或者是書本等等,便能讓家中的小孩有書可唸,期望能培養出人才,所以農家人非常的相信土地公。
 
 
  而當時的台灣人認為每個土地公都有一定管轄的範圍所以又叫境主公,俗稱的地基主,這張圖所呈現的意境非常的美,從照片能看出當時的主要建築,比較好的是瓦片堆成的房屋,而貧窮人家大部分都是住在茅草屋(很像合掌屋)。
 
 
  這棵老樹所呈現一種秋冬之美,在寒冷的秋冬而變成枯枝,但在春天便能再次的欣欣向榮,逐漸的茂密、茁壯。
 
|}
 
{| width="95%"
 
|-
 
| width="20%"|[[檔案:淡水日落.jpg|400px]]
 
| valign="top" width="70%"|
 
<p class="mw-customtoggle-R2" style="cursor:pointer; min-height: 1.6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淡水暮色'''</p>
 
<p align="right">'''說故事:[[周宗賢]]老師'''</p>
 
  這張是淡水常見的暮色-淡水日落,是淡水很珍貴的文化資產,其最完美的景色比例,天空3分之2,淡水河以下3分之1,讓這張照片所呈現的意境非常的美。
 
 
|}
 
|}
 
{| width="95%"
 
{| width="95%"

於 2017年2月18日 (六) 14:33 的最新修訂


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jpg
淡水無線電信收信所
淡水白樓舊照.jpg
淡水白樓
淡水中正路公館口舊照.jpg
公館口
淡水公學校.jpg
淡水公學校
日治時期紅毛城.jpg
紅毛城
灰窯仔.jpg
烈火燒成砌屋磚
日本時期的紅毛城.jpg
紅毛城
樹公與土地公.jpg
樹公與土地公
淡水日落.jpg
淡水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