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五虎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3: 行 33: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66/_file/1303/upload/Tamhistory/1020709hisgeo.pdf 淡水鎮志-第二篇地理志]
+
*[https://www.tamsui.ntpc.gov.tw/archive/file/1020709hisgeo.pdf 淡水鎮志-第二篇地理志]
 
*[http://dns2.tksh.ntpc.edu.tw/web/b7/p7-6.htm 五虎崗]
 
*[http://dns2.tksh.ntpc.edu.tw/web/b7/p7-6.htm 五虎崗]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wps605/2/1.htm 五虎山崗]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wps605/2/1.htm 五虎山崗]

於 2021年2月22日 (一) 15:58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地區

圖檔簡述:淡水五虎崗早期地形圖。(圖中方框標記之數字代表崗的順序)
掃描日期:2013-12-01
提供者:周宗賢
掃描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五虎崗位於淡水境內,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有「五爪脈」、「五條崙」之稱。雖高度不高,但卻具備制高點的優勢,且因沿岸平地狹小,淡水的市街只能沿此五座山崗的山谷與谷地發展,形成具有空間變化的河港山城。臺語俗稱丘陵為「崙」,自小坪頂向西起,經由天主教修道院,到淡水鎮第一公墓下來的第五崗亦稱為「鼻頭崙」,其最下端就是埤仔頭,村民泰半以打漁為生。五虎崗不但具有歷史意義,更是淡水人生活的範圍。

  五虎崗為5座山崙,台語俗稱丘陵為「崙」。若從河口方向由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崗)分別是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第一崗-烏啾埔第二崗-砲台埔第三崗-崎仔頂第四崗-大田寮第五崗-鼻頭崙Google地圖-淡水五虎崗.png
關於這個影像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