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 修訂間的差異
Prin1020212 (對話 | 貢獻) (→參考資料) |
|||
行 4: | 行 4: | ||
---- | ---- | ||
==簡介== | ==簡介== | ||
− | + | 汐止舊名水返腳,昔日為原住民平埔族群[[凱達格蘭族]]「[[峰仔峙社]]」(Ky──panas)所在地。西元1758年前後,漢人已在此聚居形成街肆,稱為「峰仔峙庄」。後改稱水返腳,此地名源起與舊名錫口的[[松山]],同為昔日[[基隆河]]的重要渡口。根據陳培桂淡水廳志記載:「水返腳,潮水漲至此也。」民國9年乃取其潮汐至此而返之意,改名為汐止。 | |
− | [[汐止]]地勢南北高,中央低,河岸階地海拔平均僅9公尺,區內除[[基隆河]] | + | |
− | + | [[汐止]]地勢南北高,中央低,河岸階地海拔平均僅9公尺,區內除[[基隆河]]兩岸為較大之河谷平原之外,其餘多為坡度百分之三十以上之山坡地。[[基隆河]]由汐止區之東蜿蜒西流,南北高山夾峙,基隆河貫穿其中。本區基隆河岸每逢漲潮,潮水約漲至「星光橋」下游灘頭後返回,故清代時起名曰「水返腳」。昔日因河水流經此處,水勢微急,水聲下瀨,音似管絃,自古即有〝灘音〞之諺。 | |
+ | |||
+ | 日治時期「水返腳」名稱改為「水返腳街」後又更名為「汐止街」,直至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設鎮改稱「汐止鎮」。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因人口數成長超過十五萬人升格為「汐止市」,又於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因臺北縣升格新北市再改制為今日之「汐止區」。 | ||
==歷史沿革== | ==歷史沿革== | ||
+ | ===明清時期=== | ||
+ | 汐止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西元1640年,荷蘭人進兵[[臺北]],驅西班牙人而有其地。文獻所記載之「[[峰仔峙社]]」,約為今日[[汐止]][[基隆河]]南北兩岸,原多為原住民所居。清乾隆初葉,有廣東人從淡水港溯河,轉[[基隆河]]抵達今日[[汐止]]境內,與凱達格蘭平埔族墾殖,並建「峰仔峙莊」,以基隆河為主要的經濟動脈。至乾隆三十年遂發展成為「峰仔峙街」,即為現在的中正路,迄今,汐止人仍習慣以「街仔」來稱呼。西元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許多外國人來臺設立洋行進行貿易。[[淡水]]至[[大稻埕]]([[迪化街]]附近)間,機動船隻往來頻繁;此時商人溯[[淡水河]]而上,沿河收購茶葉。 | ||
+ | |||
+ | [[汐止]]及其它附近山地因自然環境適合種植茶葉,因此茶山遍遍。汐止附近山區,如[[平溪]]、[[石碇]]、[[瑞芳]]等地,當地茶農先將茶葉運至水返腳街上的茶館,茶館將茶葉精製好後,即利用[[基隆河]]轉[[淡水河]]運至[[大稻埕]]輸出;又由於[[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有許多支流深入附近山區,使汐止成為附近山區土產輸出及雜貨輸入的集散地。汐止於清光緒廿年(1894年),隸屬基隆廳石碇堡轄區。 | ||
+ | |||
+ | ===日治時期=== | ||
+ | 西元1896-1897年,汐止改隸臺北縣水返腳辦務署石碇堡。西元1909年,改隸臺北廳水返腳支廳水返腳區。日治時期初期,由於火車的運費太貴,因此商家仍利用船運。[[大稻埕]]為本島貨物之重要集散地,由大陸及日本輸入的貨物由[[淡水港]]進口,經[[淡水河]]運至[[大稻埕]],再溯[[基隆河]]而上至[[水返腳]]。根據淡水廳志的記載,與[[汐止]]相關的渡口共有十二個,上行可通往[[基隆]],也可往[[基隆河]]下游到[[臺北城]],[[汐止]]也因為交通的便利繁華一時。日治時期後期,西元1920年,改隸臺北州七星郡汐止街管轄。 | ||
− | |||
− | |||
− | |||
− | |||
− | |||
===民國時期=== | ===民國時期=== | ||
− | + | 政府實行新制,於民國34年1月11日成立臺北縣政府。民國34年12月,更改為臺北縣七星區汐止鎮,36年2月4日裁撤七星區署,併入[[淡水區]]。民國39年9月,撤廢淡水區署,改為臺北縣汐止鎮。當時,鎮所屬之各里行政區為21里,88年6月改制為汐止市並有46里;直至今日,水返腳境域內多山多水,景緻優美,又因為早期周圍山區產煤礦、楠木以及樟樹,讓先民得以利用這些天然的資源發跡,也因此曾興起過許多大家族,留下許多歷史古厝。 | |
− | + | ||
− | + | 早期汐止以茶葉、農業、煤礦以及重工業為主,居民都是黑手或農民。過去,北臺灣兩大礦坑在[[汐止]]和[[基隆]],而由[[汐止]]所出產的煤礦,名稱叫做[[木蘭煤礦]]。日治時期,曾經在[[汐止]]發展重工業,汐止重工業成立(即今台灣煉鐵廠),汐止住有許多礦工及煉鐵工人。政府開發[[基隆港]]後,位在[[基隆港]]背後的[[五堵]]、[[汐止]],成了最重要的貨櫃集散中心。 | |
− | + | 近年來由於工商發達,外來人口大量移入,縱貫鐵路貫穿,汐止成為[[基隆]]往[[臺北]]的交通要道,加上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會,老市鎮也逐漸轉型,隨著許多大型廠辦興建與大型購物中心進駐,讓汐止成為一個新興的科技城。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https://www.xizhi.ntpc.gov.tw/home.jsp?id=e32fc9bbd6f35420 汐止區公所] | *[https://www.xizhi.ntpc.gov.tw/home.jsp?id=e32fc9bbd6f35420 汐止區公所] | ||
+ | |||
[[Category:新北市]] | [[Category:新北市]] | ||
{{模板:汐止區地景導覽盒}} | {{模板:汐止區地景導覽盒}} |
於 2024年9月4日 (三) 06:24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汐止區 > 地名
簡介[編輯]
汐止舊名水返腳,昔日為原住民平埔族群凱達格蘭族「峰仔峙社」(Ky──panas)所在地。西元1758年前後,漢人已在此聚居形成街肆,稱為「峰仔峙庄」。後改稱水返腳,此地名源起與舊名錫口的松山,同為昔日基隆河的重要渡口。根據陳培桂淡水廳志記載:「水返腳,潮水漲至此也。」民國9年乃取其潮汐至此而返之意,改名為汐止。
汐止地勢南北高,中央低,河岸階地海拔平均僅9公尺,區內除基隆河兩岸為較大之河谷平原之外,其餘多為坡度百分之三十以上之山坡地。基隆河由汐止區之東蜿蜒西流,南北高山夾峙,基隆河貫穿其中。本區基隆河岸每逢漲潮,潮水約漲至「星光橋」下游灘頭後返回,故清代時起名曰「水返腳」。昔日因河水流經此處,水勢微急,水聲下瀨,音似管絃,自古即有〝灘音〞之諺。
日治時期「水返腳」名稱改為「水返腳街」後又更名為「汐止街」,直至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設鎮改稱「汐止鎮」。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因人口數成長超過十五萬人升格為「汐止市」,又於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因臺北縣升格新北市再改制為今日之「汐止區」。
歷史沿革[編輯]
明清時期[編輯]
汐止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西元1640年,荷蘭人進兵臺北,驅西班牙人而有其地。文獻所記載之「峰仔峙社」,約為今日汐止基隆河南北兩岸,原多為原住民所居。清乾隆初葉,有廣東人從淡水港溯河,轉基隆河抵達今日汐止境內,與凱達格蘭平埔族墾殖,並建「峰仔峙莊」,以基隆河為主要的經濟動脈。至乾隆三十年遂發展成為「峰仔峙街」,即為現在的中正路,迄今,汐止人仍習慣以「街仔」來稱呼。西元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許多外國人來臺設立洋行進行貿易。淡水至大稻埕(迪化街附近)間,機動船隻往來頻繁;此時商人溯淡水河而上,沿河收購茶葉。
汐止及其它附近山地因自然環境適合種植茶葉,因此茶山遍遍。汐止附近山區,如平溪、石碇、瑞芳等地,當地茶農先將茶葉運至水返腳街上的茶館,茶館將茶葉精製好後,即利用基隆河轉淡水河運至大稻埕輸出;又由於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有許多支流深入附近山區,使汐止成為附近山區土產輸出及雜貨輸入的集散地。汐止於清光緒廿年(1894年),隸屬基隆廳石碇堡轄區。
日治時期[編輯]
西元1896-1897年,汐止改隸臺北縣水返腳辦務署石碇堡。西元1909年,改隸臺北廳水返腳支廳水返腳區。日治時期初期,由於火車的運費太貴,因此商家仍利用船運。大稻埕為本島貨物之重要集散地,由大陸及日本輸入的貨物由淡水港進口,經淡水河運至大稻埕,再溯基隆河而上至水返腳。根據淡水廳志的記載,與汐止相關的渡口共有十二個,上行可通往基隆,也可往基隆河下游到臺北城,汐止也因為交通的便利繁華一時。日治時期後期,西元1920年,改隸臺北州七星郡汐止街管轄。
民國時期[編輯]
政府實行新制,於民國34年1月11日成立臺北縣政府。民國34年12月,更改為臺北縣七星區汐止鎮,36年2月4日裁撤七星區署,併入淡水區。民國39年9月,撤廢淡水區署,改為臺北縣汐止鎮。當時,鎮所屬之各里行政區為21里,88年6月改制為汐止市並有46里;直至今日,水返腳境域內多山多水,景緻優美,又因為早期周圍山區產煤礦、楠木以及樟樹,讓先民得以利用這些天然的資源發跡,也因此曾興起過許多大家族,留下許多歷史古厝。
早期汐止以茶葉、農業、煤礦以及重工業為主,居民都是黑手或農民。過去,北臺灣兩大礦坑在汐止和基隆,而由汐止所出產的煤礦,名稱叫做木蘭煤礦。日治時期,曾經在汐止發展重工業,汐止重工業成立(即今台灣煉鐵廠),汐止住有許多礦工及煉鐵工人。政府開發基隆港後,位在基隆港背後的五堵、汐止,成了最重要的貨櫃集散中心。
近年來由於工商發達,外來人口大量移入,縱貫鐵路貫穿,汐止成為基隆往臺北的交通要道,加上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會,老市鎮也逐漸轉型,隨著許多大型廠辦興建與大型購物中心進駐,讓汐止成為一個新興的科技城。
參考資料[編輯]
汐止區 |
|||
歷史 | 建築 | 汐止忠順廟.建順茶行.汐止余家古厝.汐止車站 | |
遺跡 | 東山煤礦礦坑遺跡 | ||
景點 | 觀光 | 汐止老街.汐止金龍湖.汐止星光橋.汐止科學園區 | |
步道 | 汐止大尖山登山步道.汐止新山夢湖登山步道.汐止姜子寮絕壁登山步道.大尖山—秀峰瀑布登山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