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Site:網站日誌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5年4月21日 (二) 10:28 由 Rocio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2015年4月)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關於本站

淡水維基館紀元前

2013年08月

2013年09月

  • 09.13:中午12:14由鄭國祥老師協助完成軟硬體系統設置,本館正式誕生,暫名「淡水維基館」(Tamsui Wiki),網址仍是IP的形式。
  • Wiki版本:1.21.0
  • MySQL:5.1.58
  • PHP:5.3.8 (apache2handler)
淡水維基館首頁初始畫面
  • 09.14:晚上8:21由Rocio加入第一版首頁內容。
淡水維基館首頁畫面初版,加入內容

2013年10月

淡水維基館LOGO
  • 10.07:第一版LOGO上線(由維基館實習組Caramel設計)。
淡水維基館首頁畫面初版略修,LOGO上線。
  • 10.08:增加MediaWiki:Vector.css,修改網站字體及第二層樣式改變(Vanya)。
  • 10.08:安裝可嵌入地圖的Map外掛(Vanya)。
  • 10.09:網站現況415個頁面, 82張圖片, 6,127次點閱, 13位註冊使用者。
  • 10.10:修改最近更改頁面,由點列改為數字自動編號。
  • 10.10:網站達到420個頁面。
  • 10.13:安裝嵌入影音的EmbedVideo外掛,加入模板YoutubeYoutube1
  • 10.14:網站達到500個頁面。(97張圖片, 8,256次點閱, 14位註冊使用者)
  • 10.15:解決Map外掛問題;首頁第二版初稿上線(由維基館實習組小賴設計)。
淡水維基館首頁畫面第二版初稿。
  • 10.15:網站圖片達100張。(517個頁面, 9,266次點閱, 14位註冊使用者)
  • 10.20:以「淡水維基館」檢索Google,出現在第1頁第9筆;檢索「淡水」則查閱至22頁仍無結果。
  • 10.27:網站圖片達200張。(559個頁面, 13,242次點閱, 15位註冊使用者)

2013年11月

  • 11.06:本館定名為「淡水故事維基館」。
  • 11.09:網站達到600個頁面。(280張圖片,18,187次點閱,15位註冊使用者)
  • 11.26:因與其他網站名稱相似,將本館名稱改回「淡水維基館」。

2013年12月

淡水維基館Facebook專頁登上淡江網路新聞報193期。
  • 12.01:本館Facebook粉絲專頁建立[1]
  • 12.05:點閱次數破25,000次。
  • 12.05:第一位外來使用者註冊「柯永誠」。
  • 12.07:點閱次數破26,000次。
  • 12.09:點閱次數破27,000次,網站圖片達300張。
  • 12.10:點閱次數破28,000次。
  • 12.10:邀請歷史系周宗賢老師講述「淡水發展史」。
  • 12.11:點閱次數破29,000次。
  • 12.13:點閱次數破30,000次。
  • 12.13:邀請馮文星老師分享「從圖片影像看淡水的今與昔」。
  • 12.16:點閱次數破31,000次,20位註冊使用者。
  • 12.18:點閱次數破32,000次。
  • 12.21:點閱次數破33,000次。
  • 12.23:邀請歷史系黃繁光老師導覽「鄞山寺」與「殼牌倉庫」。
  • 12.24:點閱次數破34,000次。
  • 12.26:點閱次數破35,000次。
  • 12.27:淡水維基館Facebook專頁登上淡江網路新聞報。

淡水維基館元年

2014年1月

  • 01.09:點閱次數破40,000次。
  • 01.20:點閱次數破45,000次。

2014年2月

  • 02.09:網站頁面達700頁。
  • 02.11:點閱次數破55,000次。
  • 02.19:點閱次數破65,000次。

2014年3月

  • 03.02:點閱次數破70,000次。
  • 03.16:點閱次數破75,000次。
  • 03.31:點閱次數破80,000次。

2014年4月

  • 04.06:點閱次數破85,000次。
  • 04.13:點閱次數破90,000次。
  • 04.25:「思路-第一屆淡水文學節記者會」文中引用本館資料【見該文"有關王昶雄(截自淡水維基館)"】單元。

2014年5月

  • 05.12:建立模板:未完成
  • 05.12:點閱次數破100,000次。
  • 05.15:註冊使用者達40位。
  • 05.22:註冊使用者達50位。
  • 05.23:點閱次數破105,000次。

2014年6月

  • 06.02:點閱次數破110,000次。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重點研究計畫第1次專家座談會合照
  • 06.06:舉辦「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重點研究計畫第1次專家座談會-」。
  • 06.11:點閱次數破115,000次。
  • 06.20:點閱次數破120,000次;網站達到750個頁面。(497張圖片,58位註冊使用者)
  • 06.20:以「淡水」檢索Google出現在第5頁第10筆。
  • 06.21:阿成老師帶領本館團隊成員參與「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重點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
  • 06.21:註冊使用者達60位。
  • 06.22:淡水維基館登中國時報與聯合報。
  • 淡江師生 自寫淡水「維基館」(聯合報報導)。

  • 淡水食貨志 大學生拍片架網站(中國時報報導)。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重點研究計畫第2次專家座談會合照
  • 06.24:舉辦「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重點研究計畫第2次專家座談會-」。
  • 06.25:網站圖片達500張。
  • 06.30:點閱次數破125,000次。

2014年7月

  • 07.07:台灣阿成Rocio於天津南開大學舉辦之「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建構公眾協作平台以重現地方群體記憶之初探 -- 以淡水史為例」。
  • 07.14:點閱次數破130,000次。
  • 07.24:點閱次數破135,000次。
  • 07.29:本館成員參加細說淡水(FB社團)舉辦之錦繡莊參訪活動,請到莊主莊武男先生親自導覽。

2014年8月

  • 08.01:「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三年計畫開始。
  • 08.03:網站圖片達600張。
  • 08.04:點閱次數破140,000次。
  • 08.17:點閱次數破145,000次。
  • 08.29:點閱次數破150,000次。

2014年9月

  • 09.12:點閱次數破155,000次。
  • 09.13:淡水維基館1歲生日。
  • 09.19:點閱次數破160,000次。
  • 09.20:網站頁面達800頁。
  • 09.25:點閱次數破165,000次。
  • 09.26:以「淡水」檢索Google出現在第4頁第1筆。
  • 09.29:註冊使用者達70位。
  • 09.30:點閱次數破170,000次。

2014年10月

  • 10.05:點閱次數破175,000次。
  • 10.09:點閱次數破180,000次。
  • 10.11:點閱次數破185,000次。
  • 10.12:網站圖片達700張。
  • 10.14:點閱次數破190,000次。以「淡水」檢索Google出現在第3頁第7筆。
  • 10.16:點閱次數破195,000次。
  • 10.19:點閱次數破200,000次。
  • 10.20-10.21: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團隊(含資圖、大傳、資傳 ...)進行淡水空拍計畫。
  • 10.21:點閱次數破205,000次。
  • 10.26:點閱次數破210,000次。
  • 10.28:本館Facebook粉絲專頁[2]按讚人數達300人次。
  • 10.29:點閱次數破215,000次。(730張圖片,853個頁面,74位註冊使用者)

2014年11月

  • 11.03:點閱次數破220,000次。
  • 11.07:點閱次數破225,000次。
  • 11.10:點閱次數破230,000次。
  • 11.15:點閱次數破235,000次。
  • 11.16:本館首次遭到廣告攻擊 (TracieHutchins)。
  • 11.19:點閱次數破240,000次。
  • 11.24:點閱次數破245,000次。
  • 11.28:點閱次數破250,000次。

2014年12月

周宗賢老師「淡水重建街的人文情懷」演講後合照。
黃繁光老師在紅毛城說故事。
  • 12.01:點閱次數破260,000次。(767張圖片,884個頁面,75位註冊使用者)
  • 12.05:點閱次數破265,000次。
  • 12.10:點閱次數破270,000次。
  • 12.13:點閱次數破275,000次。
  • 12.15:邀請淡江大學歷史系周宗賢老師講述「淡水重建街的人文情懷」。
  • 12.17:點閱次數破280,000次;網站頁面達900頁。
  • 12.20:點閱次數破285,000次。
  • 12.23:註冊使用者達80人。
  • 12.24:點閱次數破290,000次。
  • 12.25:淡水維基館祝大家聖誕快樂!
  • 12.29:邀請淡江大學歷史系黃繁光老師帶領踏查紅毛城海關碼頭
  • 12.29:網站圖片達800張。
  • 12/29:淡江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劃案當中,由資傳系賴慧如老師指導的屯山人說故事紀錄片,於黑天鵝展示廳公開發表。

淡水維基館二年

2015年1月

  • 01.01:點閱次數破300,000次。(803張圖片,914個頁面,81位註冊使用者)
  • 01.05: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團隊,期末工作小組會議。
  • 01.07:點閱次數破305,000次。
  • 01.12:點閱次數破310,000次。
  • 01.17:點閱次數破315,000次。
  • 01.25:點閱次數破320,000次。
  • 01.31:點閱次數破325,000次。

2015年2月

  • 02.24:點閱次數破340,000次。

2015年3月

  • 03.04:伺服器移機至資訊處。
伺服器搬移至環境較穩定的資訊處。
  • 03.10:點閱次數破350,000次。(870張圖片,976個頁面,85位註冊使用者)
  • 03.27:以「淡水」檢索Google出現在第3頁第4筆。
  • 03.29:點閱次數破380,000次。

2015年4月

  • 04.10:數家媒體報導本館暨相關計畫

聯合報:北海岸石滬故事 6月線上能看[3]

聯合報 記者林昭彰/淡水報導

  淡江大學文學院建構的「淡水維基館」網站,以數位匯流方式保存當地文化,繼人物志、食貨志、風土志等專題之後,今年以北海岸13座石滬為研究目標,預計6月將完成「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專區。 耆老說,以前用石滬捕魚苗拿到南部販售,成交的時候魚販計算數量都會唱1首旋律很簡單的「算魚歌」,沒有固定歌詞,主要就是計數的時候怕忘了數到哪裡,於是哼唱著1尾(加)2尾是3,或50尾(加)5尾是55;每算100尾就在地上畫1橫。

  文學院長林信成說,北海岸有許多石滬遺跡,光是大屯溪口至淺水灣便密集分布13座,但因年代久遠、缺乏維護逐漸荒廢,加上耆老凋零後繼無人,若不把握機會留下口述歷史、數位影像與研究資料,石滬將隨時光沉入大海,損失重要文化資產。

  中文、歷史、資圖、大傳、資傳系師生執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計畫已3年,「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的建構,藉助漁船和飛行器留下珍貴影像及GPS定位資訊,以數位影片呈現石滬遺跡,並比對古今地契、地圖、地方志等文獻,佐以田野考察、口述歷史,產出數位作品並開放網友合作撰寫。

  未來以數位匯流整合、加值,建構1個支援北海岸石滬文化研究數位平台與資料庫,預計6月在「淡水維基館」中開發石滬專區,系統化研究、保存、推廣具備人文、歷史、觀光等多元價值的石滬。

  林信成希望石滬研究受到重視,讓先民智慧、漁業文化得以永續經營。前期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在「屯山人說故事」單元:http://goo.gl/56b10S

自由時報:〈台北都會〉淡大研究團隊 記錄十三口石滬文化[4]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

  淡江大學文學院跨系組成研究團隊,針對大屯溪口到淺水灣間密集分布的十三口石滬進行調查,利用船拍、空拍、GPS定位、紀錄片拍攝及耆老訪談等方式,記錄淡金海岸石滬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同時建構出一個數位平台資料庫,讓關於石滬文化的資料可以不斷地被累積、傳承和利用。

  石滬利用潮汐起伏原理捕捉漁獲,澎湖的雙心石滬特別具有代表性。大屯溪口至淺水灣間也密集分佈著石滬,卻由於年代久遠和缺乏維護而逐漸荒廢。

  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林信成說,研究團隊長期從事在地研究,成立「淡水維基館」,讓更多人了解淡水文化,今年再開發「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專區,將漁業史上最早的生態工法「石滬」,系統性地進行研究,進而推廣與應用,「若不把握機會留下口述歷史及影像,淡金海岸的石滬恐隨著時光沉入大海無法完整考據,實為歷史文化重要資產的損失。

中國時報:飛閱淡水 空拍捕捉石滬遺跡[5]

陳宜加/新北報導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名聞遐邇,淡水石滬卻鮮為人知。淡江大學文學院研究團隊為及時保存北海岸極具價值的石滬文化,歷時半年,以影像、文獻考究與口述歷史,初步建構資料庫,盼喚起重視珍貴文化資產,落實保存與維護。

  淡大文學院長林信成表示,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名聞遐邇,其實台灣本島也有石滬,從淡水到金山、北海岸沿岸仍有不少遺跡,尤其大屯溪口至淺水灣,密集分布13座石滬,卻因年代久遠、缺乏維護而逐漸荒廢。

  他說,石滬是人與大海依存的傳統捕魚方式,隨現代捕魚技術進步而式微,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團隊3年前執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研究計畫,石滬原為其中一項子題,卻發現連在地人也不知道淡水有石滬。

  為保存並喚起對石滬文化的重視,團隊獨立成題,去年10月起,針對六塊厝漁港共13座石滬,船拍、空拍留下影像紀錄,並比對文獻與地圖,拍攝成紀錄片,動態呈現石滬遺跡;同時解讀古文書,再由耆老口述歷史與經濟價值。

  林信成指出,成果建構數位資料庫,促進石滬文化的傳承與利用,今年將持續進行下個階段調查,普查完整石滬產權與史料,並沿北海岸線延伸至石門、金山,提供公部門登錄文化資產,落實維護管理。

  「那是我們不知道的淡水,真正的樣貌。」研究助理陳美聖說,淡水石滬打破石滬只在澎湖的印象;團隊學生張毓芸則說,淡金海岸13座石滬橫跨數10年,每座背後都有故事,見到美麗全貌,十分感動。


  • 04.13:頁面已達1000頁。
淡水維基館第1000頁賀圖
  • 04.17:點閱次數破400,000次。
  • 04.21:點閱次數破410,000次。

回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