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行 15: 行 15:
  
 
  第六屆為'''2014淡水學暨區域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4年]]11月27日至28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
 
  第六屆為'''2014淡水學暨區域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4年]]11月27日至28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
 +
 +
  第七屆為'''2017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港口、船舶與貿易''',於[[2017年]]11月3日至4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驚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歷屆研討會==
 
==歷屆研討會==

於 2020年4月25日 (六) 23:30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淡水學學術研討會為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自1998年起所籌辦的研討會,2004年起擴大為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msui studies)。淡水學廣義的研究地理範圍為淡水河流域,狹義的範圍則為現今淡水區;研究內容涵蓋歷史、人文、生態、文學、古蹟與建築、田野調查、都市規劃與開發等議題。

簡介

  第一屆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時間為1998年12月12日至13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會議主題為「過去、現在、未來」,主辦單位為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協辦單位為國史館、教育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省文化處、淡水鎮公所,贊助單位為財團法人臺北縣私立新莊武聖慈善基金會、臺北縣議會徐秀廷議員。

  第二屆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時間為2001年12月7日至8日,假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7日)與淡江大學化學館C312(8日)舉辦。會議主題為「歷史、生態、人文」,主辦單位為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贊助單位為國史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淡水鎮公所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

  第三屆淡水學暨清法戰爭1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為2004年10月29日至30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主辦單位為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葉金枝文教基金會,贊助單位為教育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縣淡水鎮公所、馬偕醫院竹圍分院、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淡水信用合作社、滬尾文史工作室。

  第四屆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為2007年5月25日至26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主辦單位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人文資源研究學會、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贊助單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縣淡水鎮公所。第四屆研討會第二天(26日),主辦單位特別舉辦「地方文化資產保護與管理的法令與實務」座談會,主持人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研究所林會承教授,會中探討淡水文化資產保存現況與相關古蹟維護管理之改進等議題。

  第五屆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為2010年10月15日至16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驚聲國際會議廳(15日)、臺北縣淡水鎮立圖書館演藝廳(16日)舉辦。會議主題「歷史、社會、文化」,主辦單位為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淡江大學台灣史研究室,合辦單位為臺北縣淡水鎮公所,贊助單位為外交部、僑務委員會。

  第六屆為2014淡水學暨區域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4年11月27日至28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舉辦。

  第七屆為2017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港口、船舶與貿易,於2017年11月3日至4日,假淡江大學淡水校園驚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歷屆研討會

屆次 時間 地點 主題 主辦單位 備註
第一屆 1998年12月12日至13日 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 「過去、現在、未來」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第二屆 2001年12月07日至08日 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7日)
淡江大學化學館C312(8日)
「歷史、生態、人文」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第三屆 2004年10月29日至30日 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 清法戰爭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清法戰爭12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四屆 2007年05月25日至26日 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 文化資產與古蹟維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人文資源研究學會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淡水古蹟博物館成立不久
第五屆 2010年10月15日至16日 淡江大學驚聲國際會議廳(15日)
臺北縣淡水鎮立圖書館演藝廳(16日)
歷史、社會、文化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淡江大學臺灣史研究室
合辦單位為臺北縣淡水鎮公所
第六屆 2014年11月27日至28日 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 海洋、區域與社會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協辦單位為曹永和文教基進會、教育部
第七屆 2017年11月03日至05日 淡江大學驚聲國際會議廳 港口、船舶與貿易
(port, ship and trade)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第三天為淡水歷史古蹟踏查

第一屆論文列表(1998)

發表者 題目
詹素娟 分類的迷思-淡水河系原住民的族群類緣問題
溫振華
江 葱
清代淡水地區平埔族分布與漢人移墾
莊吉發 從故宮檔案看清代的淡水
林昌華 馬偕牧師與淡水-書信與日記的考察
周宗賢 淡水外國人墓園初探
葉振輝 西仔反淡水之役(1884)
林呈蓉 殖民地台灣的「條約改正」-1895年淡水海關接收過程中的「永代借地權」問題
張洋培 論1950-1972年之間淡水紅毛城的變形地位與英式實質外交
蕭瓊瑞 人文與自然之交映-美術家眼中的淡水風情
林慧姃 文學中的淡水
張建隆 田野調查與淡水史研究
李乾朗 1880年代至1930年代淡水的基督教建築
戴寶村 淡水、三芝地區的大道公信仰
紀榮達 關渡宮的今昔
郭秀琴 國小鄉土教材的編輯經驗-以淡水坪頂國小為例
黃瑞茂 社區行動與地方生活文化的重建-淡水的實踐經驗

第二屆論文列表(2001)

發表者 題目
張炎憲 談國家歷史與地方文史工作的關係
白詩薇
(Sylvie Pasquet)
從法國史料看清法戰爭在淡水(1884)
林昌華 馬偕研究的史料問題
張建隆 看見的、和看不見的、淡水-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西、荷及清人對淡水的記述與認知
傅錫壬 王昶雄《驛站風情》的鄉土情懷
河原功 從文學作品鳥瞰日治時代的淡水
黃瑞茂 淡水、河岸與落日:觀光凝vs.在地生活
戴寶村 觀音山與淡水地景意象的形塑發展
王士紘
羅啟文
淡水河水庫淤積之研究
吳密察 歷史研究中的地方史
王志文 淡水河岸跨村落祖公會-以同安人燕樓李、兌山李、西亭陳、郭子儀會為例
黃國盛 論清代前期台灣社會「男有耕而女無織」
莊吉發 歷史與地理:清代淡水海域的自然生態與經濟活動
文一智 淡海新市鎮開發計畫對淡水地區空間變遷之影響
紀榮達 再見公司田橋淡海新市鎮開發對淡水史蹟之衝擊
周宗賢
連慧華
淡水古蹟保存與再生之發展-從觀光營造的角度
馮文星 淡水演進的影像觀察初探-城市容顏的永恆觀照

第三屆論文列表(2004)

發表者 題目 備註
許雪姬 清法戰爭對台灣的影響 主題演講
馮文星 從影像圖片觀察淡水市容的演進 大淡水影像生活與文化特質
藤波潔 「淡水地域」研究計画之展望-「国際性」の視点
周澤南
徐韶君
淡水生活志--解讀鏡頭下的淡水起居空間與在地生活
簡有慶 蓬萊老祖與淡水八月「年例」祭典
黃富三
方素娥
北台首座媽祖廟關渡宮之起源與角色
王志文 淡水河岸移民宗族組織與原鄉比較------以西亭陳為例
羅運治 清法戰役法國封鎖台灣之探討 清法戰爭始末及其影響
紀榮松 清法戰爭孤拔提督的巡洋艦、砲艦和杆雷艇
葉振輝 清法戰爭基隆之役
楊蓮福
林于昉
清法戰爭與淡水砲台的再考證
周宗賢 江頭礮臺--中法戰爭後被遺忘的礮臺
林文鎮 清法戰爭在澎湖
SylviePASQUET 從戰艦上看福爾摩沙--法國海軍軍官筆下的清法戰爭
許毓良 清法戰爭前後的北台灣(1875~1895)─以1892年基隆廳、淡水縣輿圖為例的討論
許文堂 清法戰爭中淡水基隆之役的文學、史實與集體記憶 戰爭與文化衝突的文史表述
林昌華 「焚而不燬」(Nectamenconsumebatur)-清法戰爭時期的馬偕牧師與「耶穌聖教」
傅錫壬 從「奔流」的命題探索兩種文化的衝擊
紀榮達 誤解麻瘋(麻風)院--以淡水河域新莊樂生院之文化資產保存為例 淡水河域文化資源的永續保存
陳應宗
吳春和
大龍峒陳悅記祖宅修復紀實
黃瑞茂 歷史城鎮風貌經營與空間想像----淡水文化地圖的建構

第四屆論文列表(2007)

發表者 題目
陳國棟 地方與國家歷史記憶與在地生活-淺談淡水學研究的可能面向
柯 蘭 面對蔡牽海盜活動的臺灣防衛
紀榮松 跨海西征的駐臺日本海軍鹿屋航空隊
曾令毅 1895年《淡水新政記原稿庶》之史料介紹及其價值
林熙皓 日治時期長老教會姑娘於淡水地區的女性教育
傅錫壬 王昶雄筆下刻畫的人物特質-以《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一書為例
謝德錫 臭油棧傳奇-淡水殼牌倉庫的鎏金歲月
王志文 以地理學的觀點來分析淡水河畔社子地區的契約
周宗賢 淡水的班兵會館
周明德 馬偕博士紀念圖書館與謠曲-附‧有阪一世校長之治校精神
周彥文
黃詩涵
陳佩妤
淡水地區眷區調查研究
黃瑞茂 捷運淡水站周邊環境經營」公民共識會議
張寶釧 觀光化對淡水的衝擊
邱明民 厚植淡水地方文化的歷史空間保存方式
紀榮達
宋宏一
文化資產保護現況與問題
鄭楊淑玲 地方文物資產之管理現況與改進方向
黃瑞茂 古蹟建築保護技術與法令的關係
張寶釧 淡水地區現有歷史古蹟之維護、管理及使用狀況
張建隆 古蹟文物維護的目的與實踐

第五屆論文列表(2010)

專題演講

  • 林煜堂 砂拉越河畔城鎮古晉的華人文明傳承:兼論對淡水發展的啟示

第一場 主持人:羅運治

發表論文

  1. 邱馨慧 從雞籠到淡水—荷蘭時代北台灣的政治經濟移轉 /評論人:翁佳音
  2. 張建隆 淡水在地文化工作與公民行動——記「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一段往事/評論人:李健鴻
  3. 林承緯 民俗學視野下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議題---兼論對淡水地區無形文化資產普查計畫之啟示/評論人:劉俊裕

第二場 主持人:張勝彥

發表論文

  1. 劉綺文 淡水中正路老街行為場域與環境意義/評論人:米復國
  2. 謝美娥 十九世紀淡水廳、臺北府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評論人:李文良
  3. 林玫君 日治時期台灣小公學校體操講習會之歷史考察-以臺北州為例/評論人:吳明勇
  4. 陳俐甫 日治末期日軍在淡水地區活動之軍事史考察/評論人:蔡維民

第三場 主持人:林呈蓉

發表論文

  1. 河原 功 王昶雄の文学世界/評論人:傅錫壬 口譯:富田哲
  2. 周宗賢、林詠翔、邱怡庭、袁家玉、薛宗銘 淡水糕餅暨印模圖像之研究/評論人:黃繁光
  3. 曾令毅 從海港到「空港」:淡水港埠變遷與淡水水上機場之發展/評論人:蔡錦堂

第四場 主持人:黃繁光

專題演講

  • 黃俊銘 講題:地方閒置空間的國際性意義:淡水得忌利士洋行舊址的再詮釋

發表論文

  1. 張寶釧 從在地生活的觀點探討淡水海關碼頭的再利用
  2. 張震鐘 閒置空間再利用與地方政府的可作為性
  3. 蔡葉偉 論文化硬體管理之地方賦權-以海關碼頭之發展為例

第五場 主持人:吳文星

發表論文

  1. 洪致文 洪以南的淡水歲月(1913-1927)/評論人:周宗賢
  2. 周宗賢、王韻涵 初探淡水古蹟博物館之組織與功能/評論人:張寶釧
  3. 高菱憶 近代台灣氣象制度之建立-以淡水為例/評論人:洪致文
  4. 馮文星 一切盡在影像中-淡大一甲子今昔對照

第六屆論文列表(2014)

第一場 主持人:周宗賢

專題演講

  • 陳國棟 講題:河海交匯樞紐的淡水

第二場 主持人:陳國棟

發表論文

  1. 蘇爾夢 (Claudine Salmon)  Commemorating Chinese merchants benefactors in Malacca The case of Captain Li Weijing (1614-1688) 馬六甲施善華商與公眾記憶: 以李為經(1614-1688)為例/與談人:黃建淳
  2. 賀安娟 (Ann Heylen) An Assessment of Early Modern History and Its Periodization 早期現代史的評析與分期/與談人:林呈蓉

第三場 主持人:吳文星

發表論文

  1. 汪前進 三種新發現的廈門航海文獻-- 《海疆要略必究》、《廈門港紀 事》和《外海紀要》的特色與 價值/與談人:柯蘭 Paola Calanca
  2. 林芊宏 邊陲弱勢的吶喊:雅美系列的在地創作/與談人:黃智慧
  3. 林嘉琪 日治史料再現:淡水歷史人口初探/與談人:吳明勇

第四場 主持人:劉石吉

發表論文

  1. 周湘華 國家間的權力與信任:1950年中蘇共安全合作關係之研究/與談人:施正權
  2. 湯耀棕 靈性史學:以台灣史為例/與談人:王樾

第五場 主持人:戴寶村

專題演講

  • 濱島敦俊 講題:琉球、朝鮮、安南三個藩王國的個性:從城隍祭祀來看

第六場 主持人:湯熙勇

發表論文

  1. 周宗賢 淡水重建街聚落的人文情懷/與談人:李乾朗
  2. 黃曉堅 潮汕僑鄉的變遷與轉型:以澄 海隆都為視角/與談人:林煜堂

第七場 主持人:羅運治

發表論文

  1. 黃建淳 砂拉越中國國民黨史料分析(1945-49)/與談人:田英成
  2. 曾淑瑤 砂拉越古晉地區的微型華文獨立中學之研究/與談人:湯熙勇

第八場 主持人:黃建淳

發表論文

  1. 朱祖德 唐代廣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談人:桂齊遜
  2. 古怡青 唐代前期的交通運輸命脈:以馬政與傳驛為重心的考察/與談人:羅彤華

第七屆論文列表(2017)

第一場

  • 陳國棟 專題演講:關於「港口、船舶與貿易」的相關課題

第二場 海盜與貿易 / 主持:朱德蘭

  1. 豐岡康史 「從嘉慶海盜擾臺來看清代中期台灣開發史上的淡水廳」/與談:林呈蓉
  2. 陳鈺祥 「海賊取締-日治初期臺灣海峽的海盜活動」/與談:應俊豪
  3. 李侑儒 「16-18世紀東亞海域的硫磺貿易」/與談:劉序楓

第三場 海外華人與貿易網絡 / 主持:劉石吉

  1. 曹淑瑤 「戰後東馬華文教育的發展」/與談:陳琮淵
  2. 游博清 「英人對臺灣海域的水文調查」/與談:李毓中
  3. 張志源 「台灣淡水洋行特質、倉庫設置位置和建築風格分析」/與談:黃瑞茂

第四場 船舶與海難 / 主持:李毓中

  1. 陳國棟 「淡水河的適航性與淡水河系的船隻」/與談:周宗賢
  2. 柯 蘭(Paola Calanca) 「透過「海不揚波」手抄本來看中國航海指南資料」/與談:陳國棟
  3. 鄭維中 「荷蘭時代大員入港導引:駁船、旗號與盪纓」/與談:李其霖
  4. 李其霖、林嘉琪、湯熙勇、Tim Riswick 「《熱蘭遮城日誌》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水下沉船」/與談:方真真

第五場 城市與港口 / 主持:劉序楓

  1. 顧宇輝、李洋 「1934-1937 年上海口岸的歸僑救濟」/與談:黃宗鼎
  2. 賴惠如、林信成、李其霖 「滬里滬外:臺灣北海岸地區的石滬發展與變遷」/與談:戴寶村
  3. 林德順 「海港新村:巴生港對班達馬蘭新村經濟活動的影響」/與談:黃建淳

第六場 越南與新加坡 / 主持:黃建淳

  1. 王日根 「由《備邊司謄錄》看清代東亞海域北段的貿易劣勢」/與談:劉序楓
  2. 陳丁輝 「港口、商會、革命基地一孫中山與新加坡華社」/與談:湯熙勇
  3. 李貴民 「由內而外:十九世紀越南阮朝商舶制度的流變」/與談:陳鈺祥
  4. 牛軍凱 「越南古地圖-天南四至路圖研究」/與談:李貴民

第七場 產業與人口 / 主持:陳意文

  1. 湯熙勇「東沙島海人草的經營與琉球漁民的參與」/與談:周宗賢
  2. 鍾淑敏「英商三美路商會與日治初期臺灣的產業發展」/與談:陳國棟
  3. 林嘉琪「日治時期台灣客家單親家戶嬰兒死亡率之研究」/與談:蔡錦堂

第八場 住民與民俗 / 主持:黃繁光

  1. 邵美華 「目加溜灣獵鹿人」/與談:詹素娟
  2. 謝方一 「晚清军台北筑城与保台故勇殉葬民俗考」/與談:卓克華
  3. 王 樾 「學與術的閃亮交會-木雕大師吳榮賜的淡水情緣」/與談:吳明勇
  4. 鄭維雄 「從台灣「西仔反傳說」情景劇談共建兩岸影視文化傳播」/與談:陳意文

參考資料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