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芳蘭大厝)
(簡介)
行 1: 行 1:
 
==簡介==
 
==簡介==
 
  台北的公館位於[[新店溪]]流域旁,最初的位置在[[景美溪]]匯入[[新店溪]]處東岸至[[蟾蜍山]]山麓的區域,現在仍存有一條「公館街」,因為日治時期的車站命名而造成地名的移動。
 
  台北的公館位於[[新店溪]]流域旁,最初的位置在[[景美溪]]匯入[[新店溪]]處東岸至[[蟾蜍山]]山麓的區域,現在仍存有一條「公館街」,因為日治時期的車站命名而造成地名的移動。
公館一詞原為清政府所設之廨署之代稱。清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清政府於此地設官署、築[[公館]],專司課稅納糧之職以及處理當時漢人原住民衝突之館舍,即稱「[[公館]]」;後於清同治年間設立公館街。<br>
+
 
[[塯公圳]]的開鑿可謂為促使公館地區發展的終極原因。公館地區為台北盆地南端的邊緣丘陵地,將台北盆地封閉起來,也成為台北盆地內漢人農墾的屏障,然而公館街所在地點卻為一隘口,右為[[蟾蜍山]]、左為[[觀音山]],成為這條封閉線的缺口。因此,公館成為台北盆地與南部山區物流貿易的唯一通道,加上[[塯公圳]]自新店山區向台北盆地流貫,形成一簡捷的交通幹線,使得貨物得以運往[[艋舺]]輸出。於是公館即成為其附近地區與新店山區物資貨流得集散地,清政府為求課稅與管理之便,在此設立辦公廨署,成為公館地名的由來。
+
  公館一詞原為清政府所設之廨署之代稱。清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清政府於此地設官署、築[[公館]],專司課稅納糧之職以及處理當時漢人原住民衝突之館舍,即稱「[[公館]]」;後於清同治年間設立公館街。
 +
 
 +
  [[塯公圳]]的開鑿可謂為促使公館地區發展的終極原因。公館地區為台北盆地南端的邊緣丘陵地,將台北盆地封閉起來,也成為台北盆地內漢人農墾的屏障,然而公館街所在地點卻為一隘口,右為[[蟾蜍山]]、左為[[觀音山]],成為這條封閉線的缺口。因此,公館成為台北盆地與南部山區物流貿易的唯一通道,加上[[塯公圳]]自新店山區向台北盆地流貫,形成一簡捷的交通幹線,使得貨物得以運往[[艋舺]]輸出。於是公館即成為其附近地區與新店山區物資貨流得集散地,清政府為求課稅與管理之便,在此設立辦公廨署,成為公館地名的由來。
 +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
 
===清朝時期===

於 2020年10月31日 (六) 19:02 的修訂

簡介

  台北的公館位於新店溪流域旁,最初的位置在景美溪匯入新店溪處東岸至蟾蜍山山麓的區域,現在仍存有一條「公館街」,因為日治時期的車站命名而造成地名的移動。

  公館一詞原為清政府所設之廨署之代稱。清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拳山,清政府於此地設官署、築公館,專司課稅納糧之職以及處理當時漢人原住民衝突之館舍,即稱「公館」;後於清同治年間設立公館街。

  塯公圳的開鑿可謂為促使公館地區發展的終極原因。公館地區為台北盆地南端的邊緣丘陵地,將台北盆地封閉起來,也成為台北盆地內漢人農墾的屏障,然而公館街所在地點卻為一隘口,右為蟾蜍山、左為觀音山,成為這條封閉線的缺口。因此,公館成為台北盆地與南部山區物流貿易的唯一通道,加上塯公圳自新店山區向台北盆地流貫,形成一簡捷的交通幹線,使得貨物得以運往艋舺輸出。於是公館即成為其附近地區與新店山區物資貨流得集散地,清政府為求課稅與管理之便,在此設立辦公廨署,成為公館地名的由來。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

清朝時期乾隆年間,來自福建省的泉州人沿著新店溪往上游移動,在現今的公館一帶附近開墾定居,與當地的原住民進行土地與金錢上的買賣。為了方便交易,漢人們在此地興建繳交佃租的館舍——公館,公館的地名由此而來。

日本時期

1895年,日本接手台灣,在台灣展開多項近代化建設。1907年,總督府為了規劃下水道工程,於新店溪建立取水口和淨水廠,並設立水廠崗哨保護水源;1921年新店線正式營運,在公館地區也分別建有公館車站和水源地車站,其中水源地車站曾經是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的主要通勤車站。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在公館寶藏巖增設高砲部隊,並興建儲存彈藥的地下碉堡,直到大戰結束。

中華民國時期

文化資產

寶藏巖

  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17世紀末郭治亨及其子於「虎空山」所建創建,歷經1791年與1823年的大整修;又稱「寶藏巖寺」、「觀音巖仔」,靠近山邊的廟被稱為「巖仔」。主祀觀音佛祖,兼祀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天上聖母、城隍爺、土地公、彌勒佛、地藏菩薩等。1997年8月5日,由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寶藏巖」為市定古蹟。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水源市場

  公館歷史悠久的市集區。於1980年興建水源大樓,將市場攤販與行政單位一併納入,2010年經過整修後,成為現在公館的指標建築。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92號

臺北自來水園區

  自來水園區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臺北水源地唧筒室」,經過整修,於2000年開放成為臺灣首座自來水博物館。2002年合併公館淨水場部分區域,整合更名為「自來水園區」。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瑠公圳

 乾隆五年(1740年)由彰州移民郭錫瑠集眾興建,其主要目的是要讓 台北盆地中崙以東的「看天田」獲得穩定水源。由今日新店 青潭溪鑿山引水經大坪林、景美、公館到達台北,又稱金合川圳,流經大坪林段也稱大坪林圳。

紀州庵

  初期是由平松家族經營的料理屋,歷經兩次大火,料理屋建築僅剩「離屋」殘存,於2004年被評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後經過修復將古蹟結合文學,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並委託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各式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觀音山蓄水池

  觀音山蓄水池是台北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蓄水池。19世紀末,日本時代因為戰爭導致用水環境不佳,當時因瘧疾、痢疾死亡者達4600人,日本人意識到用水衛生安全的重要,便開始計畫興建。當時在設計時,裝設很多導流牆,柱子上設計了許多希臘式建築線條,這樣的設計配上蓄水池的水,可說是別有一番風味,也成為了永續建築。

鹿鳴堂

  鹿鳴堂的前身原是行政院僑委會使用的僑光堂,始建於民國56年,為現代造型兼具古典傳統風格之建築,反映當時台灣建築特色。

聖靈寺

  興建於清朝道光年間,歷經整修多次,今為小型廟宇建築,主祀釋迦牟尼佛。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0號。

懷恩堂

義芳居古厝

  又稱義芳居。

  •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基隆路三段155巷128號。

芳蘭大厝

為台北盆地四周近山地區僅存少數清代古宅之一

臺北清真寺

為臺灣第一座清真寺,原址位於臺北市麗水街17巷2號、一座佔地300餘坪之日式房屋。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高中職校

台北市立和平高中
南華高中

國中

台北市立芳和實驗國中
民族國中
螢橋國中

小學

台北市立和平實驗國小
古亭國小

參考資料與來源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