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食貨志/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食貨志

紀錄片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 影片描述:《淡水食貨志》6 2014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

編撰:楊庭薇、杜尹柔、蕭良仁、楊書愛、王芩敏、張博智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1.jpg
賦予戲偶靈魂、注入音樂

用盡心思將一齣戲完整呈現給觀眾

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隧道

不僅保留了先人的智慧和精神

也承載了他們所有的夢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2.jpg

團名「亦宛然」之由來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是由已故的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先生所創建,劇團的名字「亦宛然」取自一位漢文老師,當時李天祿先生拜託這位漢文老師幫忙取一個劇團的名字,在眾多名字當中,李天祿先生選上了「亦宛然」三個字,老師很好奇的問他為什麼選這三個字做為布袋戲劇團名字,他說「亦」這個字的形體很像布袋戲戲偶,而「宛然」這兩個字,是因為戲偶平時放著不會動、沒有生命,但是一拿在手中,便注入了靈魂,「台語叫做宛然」,李天祿先生的媳婦、也是目前的館長李蔡素貞,向我們娓娓道來關於布袋戲文物館的故事。

創立理念

  館長李蔡素貞,是李天祿先生的二媳婦,也就是李傳燦的妻子。當初會建立這間文物館,是因為公公李天祿先生和丈夫李傳燦先生認為,很多以前的戲偶,因為沒有演出,放著佔空間,但又不想賣掉,如果建立了布袋戲文物館,就能將這些戲偶保存下來。據李蔡素貞女士的說法,當時李傳燦先生拍著胸脯說,他會盡他所能,創立一間布袋戲文物館,將所有的戲偶和道具保留下來,他深信後人一定會再次對這項傳統文藝感到著迷,慕名前往文物館參觀,「建立這間才保留得住,若是以後有人有興趣想學布袋戲,照我們的能力教導他們,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3.jpg
  目前主要收入,就是接表演賺來的,由於表演的接洽,才讓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擴建,增加空間。關於參觀的門票費用,為了符合當代經營,也調降過幾次,館長李蔡素貞女士苦笑說:「經營這間很辛苦,真的。」

  有一次,有幼稚園班級來參觀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幼稚園老師在介紹時,說某個花花臉的鍾馗是關公,其中一位小朋友馬上舉手發問,說關公的臉應該是紅的,怎麼會是花臉呢?對於小朋友的回答,李蔡素貞女士感到欣慰,她心想:「這位小朋友應該有接觸過布袋戲」。

  寒暑假的時候,參加布袋戲社團的國小或國中學生會來參觀布袋戲文物館,為了讓他們享有愉快的體驗,館長花費不少心力與金錢搭建布袋戲台,擺放戲偶讓小朋友們體驗演戲的感覺。如果小孫子張家碩在家的話,更有了免費的教學老師,會現場示範給小朋友們看。

不滅的熱情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4.jpg
  當我們問起關於李蔡素貞女士接下館長一職之後,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布袋戲表演經驗,她說她的經驗豐富度,當然比不過公公李天祿先生他們八十幾年的經歷。「不過我嫁到他們李家已經四十幾年了,不會演我也看多了」,她說雖然她不會演布袋戲,但是戲偶的衣服她都會做。嫁進李家以前,李蔡素貞女士並沒有接觸過布袋戲,不過也是因為自己有興趣學,才能將戲偶的衣服做好,「有投入進去就能做好,沒有投入進去就沒有辦法」,直到現在,她依然持續縫製戲偶的衣服。

  李蔡素貞女士為我們講解一些布袋戲的演出細節。我們一般都以為前場的演出只需要雙手操作戲偶,實則要手腳並用,像是兩個戲偶在打架時,搭配腳的踏地聲音,不僅加強它的力道,而且腳的動作,還能讓後場負責音樂的團員了解前場的情況,「打鼓的人必須時刻注意演戲的人的動作,才跟得上」,前場的人會和後場比個手勢,或是點個頭,來表示音樂的進行與停止。

家族的傳承

  像亦宛然這樣的傳統劇團,大多是由家族在經營,李蔡素貞女士的小孫子張家碩,目前就讀三芝國小五年級,在三芝國小布袋戲社團以及家中劇團亦宛然裡面,都擔任後場指揮鼓手一職,小小年紀卻很有天賦,他以前可不會講台語,是學了布袋戲以後才會講的。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5.jpg
  小孫子張家碩還有個高中二年級的哥哥張家銘,以及表哥李奕賢,兩人同樣在亦宛然劇團裡擔任前場,很有默契,讓戲偶的表演看來出神入化,很多招數都是藉由觀看阿公李傳燦的表演影片學來的。李奕賢目前是三芝國小布袋戲社團前場的老師,他帶出去參加全國比賽的團,每次都有很好的成績。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6.jpg
  李奕賢先生表示,由於先前李傳燦先生告訴他的兒子們,可以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不一定要繼承家業,結果真的都沒有人願意繼續玩布袋戲,反而是孫子這一代很有興趣,藉由先前留下的布袋戲演出影片,學習布袋戲,李蔡素貞女士笑著說:「你看我這三個孫子,全部都犧牲下去了!」

  張家銘念的是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從小由阿公李傳燦教導布袋戲,由於很多台詞不會唸,常常感到挫折,但是一看到阿公的表演影片,挫折感又煙消雲散了,取而帶之的是依然對布袋戲感到憧憬的心。張家銘說,擔任前場的快樂,來自於劇本的有趣程度,有些劇本可以和觀眾互動,像是讓觀眾猜動物等等,就能突顯布袋戲的趣味性。關於未來,他說:「我現在在學校尋找我的第二專長,以後可以一下演戲,一下發展第二專長」,張家銘說,他也很害怕布袋戲未來會失傳,平時他會找老師詢問台詞,或是請老師教導操作的技巧,亦宛然下面的分支許多都還是小朋友,他們必須負起責任教導,延續布袋戲這項家傳技藝。

此圖出自http://ltlpuppet.pixnet.net/blog/post/39610449









與學校社團結合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8.jpg
  三芝國小是亦宛然在「保存布袋戲文化」這條艱辛的路上很重要的據點。亦宛然和三芝國小合作開創布袋戲社團,館長的孫子李奕賢便是社團的指導老師。

  在三芝國小布袋戲社團學習布袋戲的小朋友,多半出自於本身興趣,但是每當碰到有學生功課退步、或是出現學業上的問題,許多家長便會怪罪布袋戲社團,認為待在社團的時間,佔用了溫習課業的時間,不過實則不然,因為社團的老師都在一開始就對小朋友們說明,來到布袋戲社團,自己的功課還是要顧好,若有哪些科目成績不理想,社團老師甚至會教導他們,非常關心孩子。三芝國小和國中,每年都參加全國的布袋戲比賽,也分別拿過多項獎項,表現十分優異。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9.jpg
  以前的人認為,會演布袋戲就是對讀書沒興趣才去演的。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許多後場的人,學歷都很高」。因為參加社團培養出興趣的小朋友們,很多長大了還是會回到劇團參加演出,或是回到三芝國小、國中當老師。

  亦宛然旗下有著諸多劇團,每次出團表演的劇團都不固定,有空的便先接洽表演,但是單靠演出並不能養活自己,因此表演者多半在外面還有另一份兼差,以維持生計,更別說一個有家庭的人,更是需要有另外一份工作支持他們這份興趣。

後場音樂的哲學

  蔡武哲是後場的資深成員,他從國中三年級進入社團,開始學布袋戲,他的老師是李天祿先生的兒子李順發。他的正職是公視的員工,不過由於對布袋戲的熱愛,只要有表演,他就會回來參加演出。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10.jpg
  「以前的表演多半是野台演出,那最近這幾年的演出都變成所謂的『文化場』,就是透過一些補助案的申請,到校園推廣,或是跟商業合作一些演出」。過去布袋戲和歌仔戲是在戲院演出的,但是當電影出現之後,便取代了布袋戲與歌仔戲,而這兩個劇種就開始變成酬神的儀式,在廟宇有比較多的演出機會,近年來多元發展之下,甚至連廟宇的演出機會也逐漸減少,只剩下「文化場」的演出。

  布袋戲的後場音樂有很多派別,李天祿先生把京劇的元素加入亦宛然,而當時亦宛然主要的曲牌是北管,「不過現在我們看哪個音樂適合,就會加進來用,我們是俗稱的『外江派』」。蔡武哲認為,身為後場的快樂,就是排練時後場成員們的互相消遣,或在正式演出時,大家一起努力將小凸槌彌補過去。

  和西方音樂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布袋戲後場多半時候屬於即興演奏,不是樂譜寫什麼就演奏什麼。所謂的即興是指有很多首曲子可以用在這一場戲,可以從中選擇任何一首演奏,「我們是選擇題,有很多複選選項都是對的,但是西方的古典音樂就是是非題」。而布袋戲後場也有所謂的leader,正是小孫子擔任的「鼓手指揮」這個職位,如果leader選擇了某一首打擊,其他人就必須配合著他選擇吹奏的曲子。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11.jpg
  邵千鳳從小學習國樂,也是國樂相關科系畢業的,因為喜歡布袋戲,加上有認識的人在亦宛然,便來參與排練與演出。「布袋戲是一個合作的呈現,它可以讓大家學習更多的團隊精神」,邵千鳳小姐說,當初她的朋友都覺得她是奇葩,笛子吹得好好的,幹嘛來演布袋戲呢?不過她決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毅然決然踏上這條路。事實上,國樂和布袋戲是兩回事,邵千鳳來到亦宛然,除了笛子之外,其他樂器像是嗩吶、月琴、鑼鼓,她都是第一次接觸,若有些劇本以京劇形式演出,她也得全部重新學習京劇的樂器。「如果不是一定程度的喜歡(布袋戲),對我們學國樂的人來說是不能接受(重新學習)的」。

  已經待上20年之久的蔡武哲先生說,基本上亦宛然比較堅持傳統的表演方式。在南部還有一個派別專門演出比較符合時代背景的「金光戲」,金光戲不僅加上聲光音效,甚至配樂都改成現代配樂,不過亦宛然也曾和現代音樂的老師合作,甚至還搭配舞者的舞蹈,這是亦宛然比較創新的部分。

  布袋戲的傳統戲曲,如果不是自己有興趣,是很難維持的,蔡武哲和邵千鳳憑著一股熱情努力學習,「直到現在都還在學習」,蔡武哲說,未來也會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

布袋戲的興衰

  現代傳統布袋戲的沒落,其中一項原因是「看不懂」,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聽不太懂台語,也不太會講,就算會講一些日常生活的台語,布袋戲裡的台詞也並非一般日常生活用語,過去為了達到戲劇效果,更會在演戲時使用特殊的講法,使得想親近現代一般大眾難上加難。

  有一次李蔡素貞女士去法國,她問一位法國人:「侯孝賢演的悲情城市,你看得懂嗎?」法國人回答:「我們都看得懂,你們台灣人怎麼看不懂呢?」李蔡素貞女士說,我們台灣人看戲,希望看到一個明顯又歡樂的結局,「看到男女主角抱在一起,就是結局了」,但是戲裡不是這麼演的,而是男女主角說「有緣再相逢」這類開放式的結局,就不符合多數台灣人的口味了。

  而布袋戲也一樣,演出的劇情,幾乎是以前李天祿先生留下來的劇本,內容比較艱澀,一般大眾看不懂,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就漸漸沒落了……。

與各界合作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12.jpg
  除了在台灣本地的演出,亦宛然也和法國劇團小宛然合作多年,小宛然團長班任旅是一位法國人,非常喜歡布袋戲,堪稱是將台灣布袋戲帶入法國的第一人,他娶了台灣人當妻子,因此國語說得非常順口,和亦宛然劇團成員並沒有溝通上的問題。他特別喜歡各國的民間故事,這次的合作將演出台灣民間故事「白蛇傳」,使用法語配音,由亦宛然演出。

  和台塑合作也是一個緣分,李蔡素貞女士說,台塑企業贊助他們至今已邁入第三年,每年三月、四月開始,亦宛然會到偏鄉地方的小學表演,其中像是南投水里的國小,一間才一百多人。那些小朋友沒看過布袋戲表演,都看得非常高興,更覺得台北的小孩很好命,有布袋戲看,還不願意看、不願意學,偏鄉地區的學生,個個珍惜觀看布袋戲演出的機會,甚至很多老師還拜託亦宛然多來表演幾次。因為台塑的幫忙,李蔡素貞女士才知道原來台塑除了賺錢以外,還做了那麼多善事,像是之前有些小學快倒了,台塑捐款支撐他們,「是個大好人,人家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對台塑讚譽有加。 此外,每年在林家花園有為期五天的教學活動,會教小朋友們畫戲偶、做衣服、討論劇本,接著自己演一齣戲,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政府的部分,現在的幫助甚少,每申請一次也沒多少表演機會。每次申請都要寫企劃案,表明想要做的是教學或是表演,政府方面可能就會回應、贊助經費,讓亦宛然去幾個學校做表演,但這些案子並不是次次批准。近年來,李蔡素貞女士帶團到國外表演,她才發現,原來很多外國人喜歡我們台灣人的布袋戲,他們都主動邀請亦宛然出國表演,或是有些移民的台灣父母,在寒暑假時會把小孩子帶回台灣學中文,順便讓他們學演布袋戲。但主要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出去?」申請出國的機票不容易,若是沒有國家的幫助與推動,如何才能達到更好的行銷成果?

延續傳統‧承載夢想

  由於傳統戲曲文化的沒落,加上缺乏國家的推動與資助,文物館的運作漸漸困難起來。可是那些戲偶,身為館長的李蔡素貞女士可是一個也捨不得賣掉,「我能力有到,一定繼續把它傳下去,別讓這個傳統,在我這裡斷了」。李蔡素貞女士說,「可是說實在的,還是需要別人在背後推你一把、幫助你,就像一台車,你不加油要怎麼發動?」,一個劇團也一樣,若少了背後的支撐,很難繼續走下去,「所以我很希望這個社會,或是國家,可以伸出援手,不讓這個傳統在這邊斷了,因為我們自己的能力也有限」。

  「目前我覺得比較沒辦法讓布袋戲成為平民化的娛樂,因為現代的娛樂刺激太多了,而且年輕人沒什麼興趣看,也不一定看得懂」,蔡武哲說,「何況布袋戲在語言上,還有節奏上,讓從來沒看過的人來看,會比較吃力一點」。

  雖然過往布袋戲的興盛時期已然不再,然而這並沒有打消亦宛然劇團成員的熱情,他們把靈魂賦予戲偶、注入音樂,用盡心思將一齣戲完整呈現給觀眾,全然的投入只為了保存這個美好的傳統。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就像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隧道,不僅保留了先人的智慧和精神,也承載了他們所有的夢,不管未來多困難,他們依然會繼續開創新路、披荊斬棘的走下去!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13.jpg



淡水食貨志簡介

  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二期的子計畫一,於2013年8月1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周彥文老師共同執行。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淡水具有歷史之9家工商團體:慶銨按摩店永吉麻油行淡水保安堂淡水長老教會工研益壽多文化館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金枝演社琉傳天下藝術館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淡水食貨志列表

  1. 慶銨按摩店
  2. 永吉蔴油行
  3. 保安堂參藥行
  4. 淡水長老教會
  5. 工研益壽多文化館
  6.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7. 金枝演社
  8. 琉傳天下藝術館
  9. 台灣不二衛生套知識館



版權資訊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整合計畫案
  • 策  劃: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傳系三年級
  • 行政指導:曾小玲
  • 行政專員:林丞殷、黃詩容
  • 執行單位:大眾傳播學系
  • 編  輯:何姿穎
  • 封面設計:陳彥銓
  • 發 行 人:林信成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傳  真:(02)26209925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1日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