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砲艇(電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1.jpg|thumb|400px|right|{{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1.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1.jpg|thumb|400px|right|{{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1.jpg}}]]
  《[[聖保羅炮艇]]》是[[1966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改編自李察·麥金納的同名小說。描述面臨巨大社會轉變的[[1926]]年中國,如何反映在美國聖保羅號砲艇(USS San Pablo),與沿岸居民之間其階層與身分的衝突。
+
  《[[聖保羅砲艇]]》是[[1966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改編自李察·麥金納的同名小說。描述面臨巨大社會轉變的[[1926]]年中國,如何反映在美國聖保羅號砲艇(USS San Pablo),與沿岸居民之間其階層與身分的衝突。
  
 
  此部上映於[[1966年]]的電影,是最早到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由於題材涉及種族歧視,再加上拍攝當時,中國正值文化大革命封閉時期,於是劇組移師台灣,在台北及[[淡水]]拍了4個多月,以[[淡水河]]口模擬黃浦江口,把[[大稻埕]]一帶,延平北路的街道當成上海,台灣電影界因此學會了大場面的調度。淡水人則回憶整個[[淡水]]幾乎被它包下來;在[[淡水河]]疏濬讓大船開進來、封街下招牌、晚上打燈成不夜城、多人當臨時演員演暴徒、[[油車口]]的柏油路面舖土成古道。
 
  此部上映於[[1966年]]的電影,是最早到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由於題材涉及種族歧視,再加上拍攝當時,中國正值文化大革命封閉時期,於是劇組移師台灣,在台北及[[淡水]]拍了4個多月,以[[淡水河]]口模擬黃浦江口,把[[大稻埕]]一帶,延平北路的街道當成上海,台灣電影界因此學會了大場面的調度。淡水人則回憶整個[[淡水]]幾乎被它包下來;在[[淡水河]]疏濬讓大船開進來、封街下招牌、晚上打燈成不夜城、多人當臨時演員演暴徒、[[油車口]]的柏油路面舖土成古道。

於 2020年9月22日 (二) 23:36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電影

  • 影片描述:The Sand Pebbles Trailer 1966.flv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照片簡述:淡水港口之聖保羅砲艇
攝影者:張鑽傳
提供者:張智翔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聖保羅砲艇》是1966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改編自李察·麥金納的同名小說。描述面臨巨大社會轉變的1926年中國,如何反映在美國聖保羅號砲艇(USS San Pablo),與沿岸居民之間其階層與身分的衝突。

  此部上映於1966年的電影,是最早到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由於題材涉及種族歧視,再加上拍攝當時,中國正值文化大革命封閉時期,於是劇組移師台灣,在台北及淡水拍了4個多月,以淡水河口模擬黃浦江口,把大稻埕一帶,延平北路的街道當成上海,台灣電影界因此學會了大場面的調度。淡水人則回憶整個淡水幾乎被它包下來;在淡水河疏濬讓大船開進來、封街下招牌、晚上打燈成不夜城、多人當臨時演員演暴徒、油車口的柏油路面舖土成古道。

  右圖〈淡水港口之聖保羅砲艇〉為張鑽傳醫師生前所攝,乃張醫師眾多遺作之一。此張老照片為該片於淡水拍攝時所留下的少數照片,非常珍貴。

電影資訊

上映年分 1966年
類型 劇情
片長 3時2分
導演 勞勃·懷斯
演員 史提夫·麥昆、坎娣絲·伯根、李察·艾登堡祿、理察·克里納、岩松信

相關影片

  • 影片描述:聖保羅炮艇製造
  • 影片來源:YouTube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