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金海岸石滬群" 修訂間的差異
小 (→簡介) |
|||
行 6: | 行 6: | ||
[[石滬]]可追溯到清朝時期,是台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早期沿岸漁民的生活經濟來源,石滬捕魚技術似「守滬待魚」,利用了魚類逐浪的特性與潮間的變化,將隨著漲潮游進石滬的魚群困在石滬中,退潮時,漁民拿著竹簍進到石滬捕魚,是早期淡水沿海重要的捕魚方式,也是使用在地石材建立的捕魚設施。 | [[石滬]]可追溯到清朝時期,是台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早期沿岸漁民的生活經濟來源,石滬捕魚技術似「守滬待魚」,利用了魚類逐浪的特性與潮間的變化,將隨著漲潮游進石滬的魚群困在石滬中,退潮時,漁民拿著竹簍進到石滬捕魚,是早期淡水沿海重要的捕魚方式,也是使用在地石材建立的捕魚設施。 | ||
− | 早年,[[淡水石滬]]相當壯觀,在沙崙、港子坪、[[洲仔灣]] | + | 早年,[[淡水石滬]]相當壯觀,在沙崙、港子坪、[[洲仔灣]]一帶規模最壯觀,淡水河口北岸、沙崙西北岬也佈滿石滬,[[漁人碼頭]]最尾端的海灘礁岸,漁民稱之為「石滬角」,石滬尾端的村莊稱「滬尾莊」,最早的地圖顯示沙崙一帶都屬滬尾莊,日治時期台北州役更曾繪圖管理並標示滬主姓名。[[淡水石滬]]的發展源於早年淡水河口常有動物腐肉從中上游漂流而至,吸引鯊魚聚集,漁民乃建造石滬圍捕,成為上等[[魚丸]]食材,[[淡水魚丸]]名聞遐邇,石滬功不可沒。在人力捕撈的年代,淡水地區至少有20幾個石滬,集中在目前漁人碼頭木棧道附近海邊,是沿岸漁民生計來源之一。 |
隨著淡水開港通商,清法戰爭沈船、填石阻港造成泥沙淤積,近年來河口海岸因過度漁撈及水源污染,造成魚源枯竭,且因科技進步,動力漁船機取代舊式捕魚法,石滬漁法逐漸乏人問津、任其荒廢坍塌,加上地方開發和破壞,如今石滬已所剩無幾。[[1980年]]代,前台北縣府闢建[[漁人碼頭]],整排石滬都被徵收廢除,只有碼頭區外側少數幾座保存下來,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和[[淡水第二漁港]]之間的沿岸,有一個石滬區,規模已不復見,仍可略見當時所圈起來的範圍。於屯山里[[六塊厝漁港]]附近海域,退潮時亦可見先民所築的「海上長城」,雖已斷垣殘壁卻仍能見證早年[[淡水石滬]]盛況。在洲仔灣興仁社區也開始以自然工法來重建淡水石滬。 | 隨著淡水開港通商,清法戰爭沈船、填石阻港造成泥沙淤積,近年來河口海岸因過度漁撈及水源污染,造成魚源枯竭,且因科技進步,動力漁船機取代舊式捕魚法,石滬漁法逐漸乏人問津、任其荒廢坍塌,加上地方開發和破壞,如今石滬已所剩無幾。[[1980年]]代,前台北縣府闢建[[漁人碼頭]],整排石滬都被徵收廢除,只有碼頭區外側少數幾座保存下來,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和[[淡水第二漁港]]之間的沿岸,有一個石滬區,規模已不復見,仍可略見當時所圈起來的範圍。於屯山里[[六塊厝漁港]]附近海域,退潮時亦可見先民所築的「海上長城」,雖已斷垣殘壁卻仍能見證早年[[淡水石滬]]盛況。在洲仔灣興仁社區也開始以自然工法來重建淡水石滬。 |
於 2014年12月30日 (二) 21:30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簡介
石滬可追溯到清朝時期,是台灣海岸上最早的生態工法、早期沿岸漁民的生活經濟來源,石滬捕魚技術似「守滬待魚」,利用了魚類逐浪的特性與潮間的變化,將隨著漲潮游進石滬的魚群困在石滬中,退潮時,漁民拿著竹簍進到石滬捕魚,是早期淡水沿海重要的捕魚方式,也是使用在地石材建立的捕魚設施。
早年,淡水石滬相當壯觀,在沙崙、港子坪、洲仔灣一帶規模最壯觀,淡水河口北岸、沙崙西北岬也佈滿石滬,漁人碼頭最尾端的海灘礁岸,漁民稱之為「石滬角」,石滬尾端的村莊稱「滬尾莊」,最早的地圖顯示沙崙一帶都屬滬尾莊,日治時期台北州役更曾繪圖管理並標示滬主姓名。淡水石滬的發展源於早年淡水河口常有動物腐肉從中上游漂流而至,吸引鯊魚聚集,漁民乃建造石滬圍捕,成為上等魚丸食材,淡水魚丸名聞遐邇,石滬功不可沒。在人力捕撈的年代,淡水地區至少有20幾個石滬,集中在目前漁人碼頭木棧道附近海邊,是沿岸漁民生計來源之一。
隨著淡水開港通商,清法戰爭沈船、填石阻港造成泥沙淤積,近年來河口海岸因過度漁撈及水源污染,造成魚源枯竭,且因科技進步,動力漁船機取代舊式捕魚法,石滬漁法逐漸乏人問津、任其荒廢坍塌,加上地方開發和破壞,如今石滬已所剩無幾。1980年代,前台北縣府闢建漁人碼頭,整排石滬都被徵收廢除,只有碼頭區外側少數幾座保存下來,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和淡水第二漁港之間的沿岸,有一個石滬區,規模已不復見,仍可略見當時所圈起來的範圍。於屯山里六塊厝漁港附近海域,退潮時亦可見先民所築的「海上長城」,雖已斷垣殘壁卻仍能見證早年淡水石滬盛況。在洲仔灣興仁社區也開始以自然工法來重建淡水石滬。
為了發揚漁業文化傳承的使命、重現石滬之美,淡水區漁會在新北市政府的補助下,積極修復沙崙海域的心形石滬,推廣體驗活動,期望讓古老的智慧漁法,源遠流傳,並讓傳統漁業得以轉型,促進觀光發展。。並於2014年7月至8月期間舉辦「淡水石滬心記錄」攝影比賽[1],以淡水區漁會轄區內新建置的沙崙石滬為攝影標的,涵蓋建築、人文、風景、生態等題材,以表現沙崙石滬之特色、精神。[2]
參考資料
- 李明儒。《漁滬文化的緣起與分佈:一個跨國際觀點的探索》。(澎湖縣馬公市:澎湖縣文化局,民98.04)
- 淡水古蹟博物館、遠足文化公司。《淡水尋寶記:博物淡水知識大考驗問答集》。(新北市:淡水古蹟博物館、遠足文化,民101.12)
相關新聞
- 2014-05-31 淡水石滬漁村1日遊 600元超划算【中時電子報】
- 2014-06-01 〈台北都會〉淡水石滬群崩解 老漁夫盼再砌【自由時報】
- 2014-08-31 淡水重整石滬 修好一顆「心」【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