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修訂間的差異
(→相關相片) |
小 |
||
行 7: | 行 7: | ||
殼牌公司於[[1897年]]將石油生產、油輪、貿易倉儲加以整合,以紀念其父販賣貝殼起家,遂命公司名為殼牌運輸貿易公司,並買下淡水的[[嘉士洋行]]為遠東地區貿易之一環。當時建有三座油槽,倉庫區內鋪設鐵軌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便開啟嘉士洋行新使命。 | 殼牌公司於[[1897年]]將石油生產、油輪、貿易倉儲加以整合,以紀念其父販賣貝殼起家,遂命公司名為殼牌運輸貿易公司,並買下淡水的[[嘉士洋行]]為遠東地區貿易之一環。當時建有三座油槽,倉庫區內鋪設鐵軌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便開啟嘉士洋行新使命。 | ||
− | [[淡水殼牌倉庫]],因為各種汽油、煤油所形成濃厚的油臭味,使淡水區人民以「[[臭油棧]] | + | ===臭油棧=== |
+ | [[淡水殼牌倉庫]],因為各種汽油、煤油所形成濃厚的油臭味,使淡水區人民以「[[臭油棧]]」倉庫來稱呼它。三座十多公尺高的油槽建造後,成為淡水河口一帶醒目的地標,尤其[[1941年]]鄰近一旁的[[水上機場]]、[[氣候觀測所]]興建後,[[鼻仔頭]]因此成為軍事關注焦點。[[1944年]]4月,日本政府因殼牌集團屬於敵對同盟國,下令以敵產名義強制徵收。同年10月12日美軍沿淡水河口進入台北盆地轟炸,鼻仔頭的[[殼牌倉庫]]為第34號首批轟炸目標,油槽中彈起火,整整燒了三晝夜才被撲滅,成為淡水人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頁,此一事件成為地方耆老口耳相傳之「'''火燒臭油棧'''」<ref>[http://www.tamsui.org.tw/83-3.html 臭油棧傳奇-淡水殼牌倉庫歷史解謎]</ref>。此後殼牌倉庫逐漸沒落,只做為備用倉儲用。 | ||
+ | ===古蹟指定與殼牌倉庫之捐贈=== | ||
戰後,殼牌倉庫土地成為國有財產及鎮公所所有,倉庫則由母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積極討回,彼此纏訟數十年。[[2000年]]6月臺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另一方面,殼牌公司則將將此古蹟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 | 戰後,殼牌倉庫土地成為國有財產及鎮公所所有,倉庫則由母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積極討回,彼此纏訟數十年。[[2000年]]6月臺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另一方面,殼牌公司則將將此古蹟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 | ||
行 28: | 行 30: | ||
==資料來源== | ==資料來源== | ||
− | # | + | #《[[臺北縣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3)。 |
− | # | +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 | # | +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 | # | +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源== |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references/>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
− | + | :*[[烽火段]] | |
− | *[[烽火段]] |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 ||
:*[http://f43212005.pixnet.net/blog/post/21421501-%5B%E8%B5%B0%E8%B7%B3%5D-%E6%96%B0%E5%8C%97-%E6%B7%A1%E6%B0%B4-%E8%8B%B1%E5%95%86%E5%98%89%E5%A3%AB%E6%B4%8B%E8%A1%8C%E5%80%89%E5%BA%AB 走跳-新北-淡水-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http://f43212005.pixnet.net/blog/post/21421501-%5B%E8%B5%B0%E8%B7%B3%5D-%E6%96%B0%E5%8C%97-%E6%B7%A1%E6%B0%B4-%E8%8B%B1%E5%95%86%E5%98%89%E5%A3%AB%E6%B4%8B%E8%A1%8C%E5%80%89%E5%BA%AB 走跳-新北-淡水-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
:*[http://trtravels.pixnet.net/blog/post/87769741-%E3%80%90%E6%B7%A1%E6%B0%B4%E3%80%91%E6%B7%A1%E6%B0%B4%E6%96%87%E5%8C%96%E5%9C%92%E5%8D%80%E3%80%82%E5%98%89%E5%A3%AB%E6%B4%8B%E8%A1%8C%E5%80%89%E5%BA%AB 【淡水】淡水文化園區。嘉士洋行倉庫] | :*[http://trtravels.pixnet.net/blog/post/87769741-%E3%80%90%E6%B7%A1%E6%B0%B4%E3%80%91%E6%B7%A1%E6%B0%B4%E6%96%87%E5%8C%96%E5%9C%92%E5%8D%80%E3%80%82%E5%98%89%E5%A3%AB%E6%B4%8B%E8%A1%8C%E5%80%89%E5%BA%AB 【淡水】淡水文化園區。嘉士洋行倉庫] | ||
− | :*[http:// | + | :*[http://dns2.tksh.ntpc.edu.tw/web/b7/p7-7.htm 臭油棧] |
− | + |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6265126/article-%E8%87%AD%E6%B2%B9%E6%A3%A7%E5%8F%A4%E8%B9%9F%E5%A4%A7%E8%AE%8A%E8%BA%AB?instance=news_pics 2011-11-04 臭油棧古蹟大變身]【世界新聞網】 | |
+ | :*[http://blog.udn.com/changerose/5759445 淡水臭油棧] | ||
[[Category:古蹟]] | [[Category:古蹟]] |
於 2013年12月3日 (二) 23:33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古蹟簡介
嘉士洋行倉庫(即淡水殼牌倉庫)位在淡水鎮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東側。1860年(清咸豐10年)清廷依北京條約對外開放四港,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洋商亦快速進駐,有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五大洋行,之後嘉士洋行也並列位於淡水烽火段及鼻仔頭等地方。淡水開港後洋樓林立、最著名的便是英商寶順洋行住宅、德記洋行、道格拉斯洋行及殼牌公司之儲油及油槽倉庫等。
殼牌公司於1897年將石油生產、油輪、貿易倉儲加以整合,以紀念其父販賣貝殼起家,遂命公司名為殼牌運輸貿易公司,並買下淡水的嘉士洋行為遠東地區貿易之一環。當時建有三座油槽,倉庫區內鋪設鐵軌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便開啟嘉士洋行新使命。
臭油棧
淡水殼牌倉庫,因為各種汽油、煤油所形成濃厚的油臭味,使淡水區人民以「臭油棧」倉庫來稱呼它。三座十多公尺高的油槽建造後,成為淡水河口一帶醒目的地標,尤其1941年鄰近一旁的水上機場、氣候觀測所興建後,鼻仔頭因此成為軍事關注焦點。1944年4月,日本政府因殼牌集團屬於敵對同盟國,下令以敵產名義強制徵收。同年10月12日美軍沿淡水河口進入台北盆地轟炸,鼻仔頭的殼牌倉庫為第34號首批轟炸目標,油槽中彈起火,整整燒了三晝夜才被撲滅,成為淡水人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頁,此一事件成為地方耆老口耳相傳之「火燒臭油棧」[1]。此後殼牌倉庫逐漸沒落,只做為備用倉儲用。
古蹟指定與殼牌倉庫之捐贈
戰後,殼牌倉庫土地成為國有財產及鎮公所所有,倉庫則由母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積極討回,彼此纏訟數十年。2000年6月臺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另一方面,殼牌公司則將將此古蹟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
此處包含數座大小不等的倉庫及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臺與鐵軌。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臺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磚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
經多年修復,2011年,委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負責再利用,風華再現,已成淡水重要參觀景點。
交通地圖
- 地址:淡水鎮鼻頭街22號
相關相片
資料來源
- 《臺北縣縣定古蹟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3)。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