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良師志/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noinclude>{{導覽條2|學術研究|淡水里民志}}</noinclude> {{淡水良師志模板|種孩兒|{{Youtube2|xyk5jiuNQSI|450|center|《淡水良師志》2020年...")
 
行 9: 行 9:
 
<center>
 
<center>
  
===「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待發芽的種子,等待春風來臨時,長出新枝,帶他走一輩子。」===
+
=== 不是「職業」,是為理想 ===
  
 
一走進他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便是窗邊那一枝樹幹,樹梢之下擺滿了各式植栽,盆裡懸著鳳蝶一個個五彩斑斕的蛹,好似巴不得把整個宇宙搬進教室裡。牆上大大寫著「把自己種回來」,若不過問,很難領會他的教育理念,一旦去暸解,必然會與之產生共鳴,並為之感動。
 
一走進他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便是窗邊那一枝樹幹,樹梢之下擺滿了各式植栽,盆裡懸著鳳蝶一個個五彩斑斕的蛹,好似巴不得把整個宇宙搬進教室裡。牆上大大寫著「把自己種回來」,若不過問,很難領會他的教育理念,一旦去暸解,必然會與之產生共鳴,並為之感動。

於 2020年6月24日 (三) 17:58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里民志

紀錄片種孩兒

  • 影片描述:《淡水良師志》2020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

 


<center>

不是「職業」,是為理想

一走進他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便是窗邊那一枝樹幹,樹梢之下擺滿了各式植栽,盆裡懸著鳳蝶一個個五彩斑斕的蛹,好似巴不得把整個宇宙搬進教室裡。牆上大大寫著「把自己種回來」,若不過問,很難領會他的教育理念,一旦去暸解,必然會與之產生共鳴,並為之感動。

   他像水,又像是發光體,看似能夠順著各種容器的模樣改變自己的形狀,但卻有其獨特的力量,總能影響周遭的生命體,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芒、相互輝映。人們叫他杜老師、杜主任,亦或是杜校長。曾有人笑稱他是「摩登原始人」,身穿一襲唐裝與功夫褲的杜守正,古意的風格卻又帶給人一股通天接地的生氣勃勃。
   曾經有著二十年教育生涯的杜守正老師,雖生長於台南,卻有著與淡水特別的緣份。在學生時期,他便經常北上,去到校園民歌運動之濫觴的藝文聖地「淡水動物園」與好友一起玩琴棋書畫、研究古今哲理、談志業夢想。投入小學教育後,便在水源國小一教二十年。在2017年進入教育局工作兩年後,歷經波折,幾乎決定要揮別教育生涯之際,又轉念回到了教育現場。一回便如同回到了他教育的起點,回到了二十年前進入水源國小第一次帶班的那間教室,將展開又一段未知的感動之旅。


踏上教育之路——決定一生的感動

 投身教育二十年到現在,依然充滿熱情的杜老師,談起他第一次決心要投入教育時的瞬間,依舊能清晰描繪到他大學時期看了電影《魯冰花》,觸動了國中時期母親無意間在他心中播下心靈種子的感動時刻。

   杜守正從小在台南長大,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媽媽甚至沒有念過書,因此從小家裡也不太管孩子唸書。小時候杜守正讀偏鄉小學,十分調皮愛玩,不愛讀書,誰家門窗破了總是會第一個想到他。升上了國中之後,爸爸經常不在家,家中生計多靠媽媽拚命賣餅來維持,第一學期老師催促著要繳交學費,杜守正回家跟媽媽說:「明天要交學費了。」大約兩三百塊的學費,媽媽給不出來,當時杜守正看著媽媽走出庭院向嬸婆借錢,卻在客廳意外聽見嬸婆用閩南語回應:「啊你老公不是有在賺錢嗎?」只見媽媽仍舊低聲下氣地像嬸婆借來了錢當作自己的學費,那一個學期,他人生中第一次考了全校的第一名。之後便開始認真讀書,成績名列前茅,之後考上了台南的第一志願——台南一中。
    
   杜守正考上了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原本並沒有接觸教育領域,然而在大三那年,因為看了電影《魯冰花》,剎那間從電影當中的感動,連結到了國中時期看見母親為了讓兒女讀書而不顧一切的觸動,從原本愛玩的孩子變成奮發讀書的學生,杜守正決定要投入教育,去觸動那些偏鄉小學的孩子。在股票第一次破萬點的1990年,人們都懷著成為科技新貴理想的時代,杜守正決定要辦小學,當時身邊的人都說他頭殼壞去,投入教育就如同跳入巨大的漩渦一樣,搞不好連泡沫都沒有,雖然知道確實如此,但杜守正心想「不管環境如何,如果不做,連自己都沒有。」於是仍忠於內心深處的感動,決然踏入了教育的領域。


發亮的眼神 與孩子的第一次觸動

   當完兵,讀完了師資班之後,便在友人的推薦之下選擇了座落在大屯山腳下的山邊小學——水源國小。1996年暑假,杜守正揹著行李去到了水源國小的單身宿舍,開始了二十多年的水源生活。

   這是一所只有六個班的學校,每個年級只有一班,當年杜守正教的第一班是有著46位學生的五年級。學期開始不久,杜老師出了份作文作業,題目叫做「水源風光」;某日晚上,獨自一人在單身宿舍批改作文簿時,改到了阿焜的作文簿,因為阿焜的字體歪七扭八很難改,因此看到了阿焜的名字便皺起眉頭,然而那天一翻開,卻驚喜地發現了他在第一段寫了一首童詩,杜守正在感動之餘,便拿起了吉他為他的童詩譜曲。
   隔天發作文簿時,他當在全班孩子的面前讀出了阿焜寫的詩,還拿出了吉他伴奏,用自己譜的旋律讓全班一起唱這首「水源風光」。

「水源風光好/蟲兒常飛/鳥兒常叫/

 水源風光好/花兒常開/人兒常笑/
         大樹公公常睡覺/小狗汪汪叫/四處真熱鬧」
   當時,杜守正看見了阿焜發亮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那樣的感動也感染了班上其他的孩子,感動便在孩子與杜守正老師之間相互激盪,蹦出了一次又一次的火花。從那之後,開始了杜守正與孩子之間一連串的創作與交流,也多次在校園與社區中和孩子一起舉辦演唱會,甚至在十年後錄製成了專輯。「水源的歌」對水源國小的孩子來說,是童年時期深刻的回憶,也是杜守正老師與每一屆學生共同的語言。對杜守正來說,這是一個在教育路途中,觸發感動的源頭。


「做比爸爸更好的爸爸,但爸爸終究是爸爸。」

   在水源單身宿舍的日子,杜守正常常看到孩子不對勁時,便會邀請他們說:「來!放學後到老師家宿舍來,老師煮飯請你吃!」一日,有位學生阿儒去到了杜守正老師的宿舍,在飯後泡茶談心之際,阿儒便向他道出了自己對爸爸的怨恨與不滿,也講出了自己感情上的困擾,當時在送阿儒離開宿舍之際,杜守正送給了他一句話:「做個比爸爸更好的爸爸,但爸爸終究是爸爸。」這句話是對孩子的鼓勵,但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期許。

   在杜守正的心中,對爸爸的心情也像阿儒一樣,一直一來都十分複雜,他說:「所有你能想到年輕丈夫會做的壞事他都做了。」在家族當中,爸爸是讓親戚們擔心和頭痛的大孩子,從他國中時期開始,爸爸便經常不回家,也經常從各方得知爸爸的負面消息。杜守正對爸爸有過不滿和怨恨,但更多的是擔心,因此一直以來杜守正都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爸爸,也期許自己能夠去成為更好的人。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也逐漸學習接納這樣的父親,無論是好是壞,爸爸終究是自己的爸爸。這樣真實的生命體會,成為他能夠與孩子對話的素材,也成為能夠開啟孩子心門的鑰匙。
   在阿儒和老師談心的隔天,阿儒在學校跟杜老師要了毛筆和紙,寫下了一首童詩:

「百年難忘教師恩,千年難忘友誼情;

   我跟老師如好友,泡茶聊天談心事。」
   2005年,杜守正在社區辦了一場教育演唱會,在颳風下雨、低溫六度的寒風中,向大家分享了這與孩子共同的生命故事,已畢業十年的阿儒當場又寫了一首詩「守正師存」,送給了他:

「守山守地守水源,

 正心正品正其氣;
 師恩師情師友愛,
   存年存月存長久。」
   杜守正也第一次邀請了自己的爸爸上台,與自己一同表演,杜爸爸彈著吉他、杜兒子則吹著口琴,當時這一段故事與師生情誼,不僅存在於學生與老師的生命裡,也感動了現場的觀眾,再次漾起教育的漣漪。


用生命帶領生命

   杜守正的教育理念,便在與孩子的相互碰撞中逐漸理出脈絡。他說自己的核心理念是:「從生活的感動經驗進入教育的世界,最後回到自己的生活。」他一直以來秉持著這樣的作風,在帶每一屆不同的孩子時,便會隨著不同的需求、環境而「長」出各種各樣的課程活動與教學方式,表面上看似豐富有趣,然而他真正在做的事情,都是在孩子心中播下能夠帶來感動的種子。
   杜守正歷經二十年的教育之路,結合了自身經驗和蘊藏宇宙哲理的易經提出了教育的三個層次。第一,「教育就是『發現』——我是誰?」他用種子來比喻一個人,什麼樣的種子便會長出什麼樣的植物,是小草就長成小草,是玫瑰花就長成玫瑰花,如果是小草卻期待他長成大榕樹,給他再多的養分也是不可能的。他說:「太陽曬太多會曬死,水太多會淹死,養分太多會肥死。」透過教育,他想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性、天命,走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來活出像樣的自己。因此每年他總會在教室裡會擺上一株植物,從種子開始培育,讓孩子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
   第二,「教育就是『關係』——我從哪裡來?」在家中有與父母、手足的關係,而在大自然中有天地、有萬物,在教育現場,杜守正老師總會盡可能讓孩子與大自然接觸、與土地、與人建立關係。他發明了一個特別的教室佈置,讓全班的同學一起畫出以水源國小為中心的地圖,並畫出每位同學家的所在位置,這叫做「心靈地圖」他也曾經每週帶著全班陪一位同學走「回家的路」,不僅讓每位同學之間有更緊密的連結,也把每一個人的家庭納進了班級的教育現場中。透過這些連結,讓情感在關係當中流動,讓這些能量化為成長的養分。
   最後,「教育就是『感動』——我要往哪裡去?」透過關係來感動彼此,杜老師說:「感動,意思就是『感知行動』!」他常將人的身體比喻為樂器,如果將自己的頻率與孩子調到一致,引起共鳴,感受到了之後就會有所行動,他又會進一步說:「中間的兩個字合再一起,就是『知行合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創了一個字,將「知」字放在「行」字的中間,讀作「幹」,意味著通過將感動帶給孩子,使所學能夠實踐於生活,成為造就生命的內容。
   年輕時期帶班,因著對教育的熱忱和與孩子真誠的相處,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總會經歷許多情緒起伏與煩惱,從在單身宿舍的日子到現在,常常會夢到孩子的事。某一天在單身宿舍時,心裡突然有一個聲音突然冒出來,他說:「當時是杜守正跳出來告訴杜守正,應該要怎麼怎麼做」突然一瞬間的開竅,他把自己在教學上的各種方式與背後的理念整理成一套系統,成為了一系列的課程,叫做「少年禮」。其中分成了四大主軸,分別為「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自己」和「人與人」。這就是杜守正老師所發現的,活活的教育主軸,從中長出活生生的課程,栽培一顆顆與眾不同的種子。


一度為「孝」親 欲辭別教育職涯

   2017年,杜守正從原本在水源國小教導主任的位置上,進入了新北市教育局工作,並且考取了候用校長的資格。然而隔年年底,心中惦念的父親卻因腦部中風,開始在台北與台南間來回奔波照顧父母,心中因父母生病開始思考許多。2019年六月候用校長仍沒有足夠缺額可分發至學校,他深思教育的根源在於「孝」,經過反覆思量,他決定請一年的「侍親假」回家侍奉父母,但若請長假離開教育局,便很難有機會再分發校長一職, 因此各方前輩與長官皆紛紛關心提點他,希望他能夠有兩全的做法,然而當時他仍未改決心。
   直到一位與杜守正有著二十年因緣的的老前輩李端容校長,在一夜與他相約談話之後,便使他轉變了請「侍親假」的意念。李端容校長,雖然只與杜守正見過四次面,但卻是在二十年前聽到別人分享杜守正的「少年禮」課程後,便私下跑到他的單身宿舍相談、帶給青年的他深刻感動的貴人。2019年暑假前夕,李端容校長得知杜守正要請侍親假離開教育局之消息後,便對他說:「守正,你可不可以給我機會,讓我聽聽你怎麼講?」相約那一晚相談甚歡,談及杜守正決定請「侍親假」的原因,李端容校長說:「我支持你離開教育局」他一聽覺得「哇!」這是第一個人這麼跟他說,但是李校長下一句說:「但是我不支持你請侍親假」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考上校長,卻因為請侍親假而幾乎放掉了自己當校長的機會,父母會做何感想?雖然這些杜守正並不是沒有想過,想過要如何跟父母交代,也想為家族做一些事,仍想持續做教育的是,但因深深尊敬的端容校長給予的一番建言,所以當時他變改變了原有的念想,說:「好!端容校長我聽妳的話!」


回到水源 把自己種回來

   2019年暑假,杜守正老師回到水源國小,再次回到自己熱愛的的教育現場,特別的是,他又再次回到了當初第一次帶班時的那間教室。就如同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展開一段新的旅途。
   這一年,他接手了四年甲班,一個只有17個孩子的班,教過他們的低年級老師說,17個孩子帶起來卻像71個;這個班在三年級時換了老師,班上也開始出現各種脫序情況,互嗆、排擠,甚至有直接動手的暴力行為,每個老師都相當頭痛,一聽到杜老師要回來教這個班,許多老師都鬆了一口氣。
   「把自己種回來,也把孩子種回來。」這是杜守正回到水源心有所感的一句話,也是如今四年甲班牆壁上的座右銘。杜老師喜歡這麼比喻,面朝大屯山的水源國小,是教育萌芽小草的場所,大屯山如同一座巨大筆架,中間的虎頭山脈則猶如一隻毛筆,水源的操場像是一座硯台、而兩排教室便是墨條,孩子是一張張潔淨的白紙,杜守正願能用山間淌流的水源小溪與「水源的文房四寶」,和孩子一起譜畫生命的圖,並讓一顆顆與眾不同的種子,長出屬於自己的神采與風貌。
   水源國小校長林振勝曾說,是因為杜守正老師,才讓人們認識了水源,他也曾暗自推算自己的任期,是否有機會能夠讓杜守正老師接任水源國小的校長。然而杜守正說:「我想做一個多元文化教育的傳道者」,他不想要止於校長的位置,希望能夠四處講道、自行辦學,將他一生中的感動和人、土地與自然教會他的內容,傳遞給更多的人。
   對於水源,杜守正老師便如是那股源源不斷的清澈活水,是他用自己的生命與熱情,經過探索與嘗試而淌流出的希望之源,是歷經各種關係的交織而流瀉而出的感動之水,是經過衝撞與共鳴而激盪出的力量之泉。他從確認自己的教育天命後,在與天地、與自然、與人連結的關係當中迸發感動,成為茁壯的養分,不僅造就了如今的他、為適性教育長出了嶄新的靈感、也盼能使一株株萌芽的嫩苗茁壯成各種各樣獨特的生命。





淡水良師志簡介

  淡水良師志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水河海e起來的子計畫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於2019年8月1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由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8部以大淡水地區熱心教師為主題的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牧恭師傅》、《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


淡水良師志列表

  1. 築夢師-跟著珮琪耕耘夢田
  2. 100公里的堅持—教出玩味經濟學的彥伶老師
  3. 我們信你,老大!-熱血數學王子黃懷恩
  4. 一堂不會睡著的課-差異化教學推廣黃湘玲老師
  5. 牧恭師傅
  6. 維尼.維尼–人生不下課的公民老師鄭煒儒
  7. 種孩兒—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杜守正老師
  8. 樂以忘憂-黃美娟老師與孩子們的音樂之旅



版權資訊

  • 統  籌:
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案:「淡水好生活」
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河海e起來:地方記憶與良師影像」計劃案
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5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行政專員:胡惠恬 林玫均
  • 美術編輯:廖又弘
  • 視覺設計:古佳立
  • 發 行 人: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系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良師志(新北市:淡江大學,2020年6月)。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老師可不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一下自己)
一路走來我覺得 看起來是一事無成
因為我們總是在告訴政府
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
可是回過頭來講 好像我們 也看到
這些堅持他變成
淡水居民某些人 心中的價值
這條路為什麼叫險路 你知道嗎
因為我小時候 是沒有這個欄杆的
整條路 整條巷子都沒有欄杆的
阿只有當地人在走
阿外地人很多看到這樣子他不敢走
有些人甚至要用狗爬式
因為他是聯絡我們重建街跟紅樓
一個重要的一個 很漂亮很幽靜的一個小巷
繪畫一下會很棒
你說淡水其實 
整個歷史的發展留下很多的這些歷史建築
還有空間 包括像清水街 包括像險路
意思就是說他沿著這個路徑上
有很多可以眺望的景點
看著觀音山看著淡水河
這一次的線路修建計畫 大概一方面希望
在功能上能夠去提供一些老人
在都市空間中走路的方便
第二個就是說怎麼樣找到一些地點
來做一點整理 來讓這個環境變好之外能夠成為
淡水他的一個空間經驗的一個眺望點
那現在這個是日本景觀宿舍 現在維修好
那維修好 如果這裡沒有整理的話就非常的可惜啦
所以我們寒假就會真的來動手做這個部分
一年級阿茂就把你們拖來這裡
像這個地方確實是 你看觀音山對不對
然後這裡有一個福佑宮 
就淡水最算是蠻早的廟 也不是最早
現在在維修
就是到現場以後 就是老師帶我們從慨念發展啊
就是把我們學學的那一套方法 就是剛開始談概念
然後再來就是畫圖實際操作那些
我剛開始想得沒有到 
就是我原本以為他沒有 不是一個有邏輯的過程
要不要把它全部做成木頭
像我們的小木屋一樣
和起來像 洗
如果把板子釘橫的就像三溫暖的地方一樣
因為原本是一個浴室
可是他空間其實很小啦
然後我們那時候就在想說
可以在那邊創造出怎樣的空間出來
旁邊牆壁有點裂縫 
就是被那種植栽侵蝕 然後有裂縫然後
我們就主要先讓他加工屋頂
然後看想要製造一個 
讓別人可以在這邊停留的 因為險路那邊剛好看過去
就可以看到觀音山和淡水河 滿美的
所以我們就想要製造一個 讓大家停留在這邊的空間這樣
然後 這邊都是延伸過去
就一支 一片一片的木板
那些磚塊都是以前的那種 牆留下來的嘛
然後可是它在那邊的時候它是一個
放在垃圾堆裡面所以他其實是被拋棄的那種 垃圾
透過重新的排列組合然後放在 就是放在那邊做一個花園
就是我們要配合 配合我們的磚?要讓他們砌 
跟那個盆栽一體
我想這次大概在幫他做整理啦
那小招牌當然要做啊
戀愛巷啊什麼 這個應該有一個重建街的
對阿茂老師的感覺就是 
如果你要跟阿茂做事你要花很多心血
你需要投入 就是你的心力其實要投入非常多
然後你才可以 好像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
因為我覺得阿茂老師他去爭取
或是他想要做的事情其實都是真實的事情
他不會說就是 我們就是寫企劃書
我覺得阿茂老師他的腦袋裡面沒有企劃書這個概念
他覺得就是 我們就是人道那邊然後我們開始去做
然後我們去想我們需要什麼然後居民需要什麼 我們討論
這個跳戰啦 什麼叫折磨
哎呀 都沒有幫我們看一下
那總覺得險路有很多事可以讓人講
可是險路卻讓人家不想長留
就是一方面髒亂 二方面沒有一個休憩點
他的做法有凝聚一些這個居民的修繕意見
然後加上大學生合作 我覺得這麼模式滿好的
喔 好棒棒喔
整理一下變得比較舒適
我很難看你要給我錄影
聽說 一月十八號
這邊要來開始施工還是幹嘛
也沒聽到說有
有公文下來或是說有 有跟當地百姓協商阿或是
或是有一些協調 都沒有
就我所知的沒有
我從小在這邊長大
有感情的吧
這麼美的然後又要 發展觀光
有需要去用很多新的東西然後
然後破壞原來的很 那種歲月累積下來的那種
很真實的東西而不是 而不是用新的水泥去堆砌出來的東西
我不覺得會比較好
整個淡水河岸 大概剩下這個第一漁港是
比較是有他的一個文化空間的價值
意思就是說 其他河岸的設施大概都已經改變掉
所以我們就從文化的角度來看 他應該被
被好好的對待
你花五千萬你也要先講啊
沙要清啊 這個排污要清啊
這個渡船口要做 這兩間要整理
那政府在做公共預算能不能如他的目的所達到
譬如說這個第一漁港
一個是說 這個清淤嘛
阿第二個是魚作 就是讓漁民有一些
比較好的上下的空間
那第三個是這個地方在
爆潮還有大雨的時候會有一點積水
可是我們看到他的結果是 雪上加霜
那第二個是當它縮小之後
那裡整個那個看河的景觀其實是改變掉
你們真的關心觀光的話我的觀察是
這三個小房子是重要的
對不對
可是 不能拆他們
當然不是拆 要把它整建為戶嘛
不是 要整建維護
市政府大概會繼續做啦
阿我覺得這個也是滿無奈的
就可能一般 不知道前面所有過程可能會覺得
我以為他還沒有結束
或是我以為他還沒有完工
可是我覺得其實到這裡已經是
已經很好 而且我覺得就是經過了這次的
算是修復或改造吧 就是他會變成一個
我覺得他除了就是讓學生自己可以去體驗
然後可以去實作以外
居民他其實可以透過
因為有一群人在這裡做事
所以他們會開始去注意到這個地方
然後這個地方也會引起他們一些共鳴
或是一些回憶
整理一下就比較漂亮比較乾淨
所以整理一下就更乾淨更漂亮
(那跟以前比呢)
當然有差啊
幫我們險路這個地方
險路角 險路亭
喔 投票就對了啦
那你覺得是哪一個
險路角 險路亭還是險路小空間
其實會滿希望這樣子的老街是能夠持續的被保存啦
其實有時候平日比較有空的時候
我自己也是會過來這邊走這一條老街
其實比下面那種 就是觀光氣息太濃厚了
反而是這邊會有就是更早以前淡水的感覺
阿這個不是那個歐里桑嗎
那阿茂老師啦
連看背影就看得出來
看頭髮就可以了啦裡面白頭髮的都是他啦
這邊整理好就可以看觀音山淡水河啊
你看漂亮
我覺得他真的很了解淡水然後也很喜歡淡水
我覺得幾乎淡水的重大事件應該 都有他的參與
我覺得他給我的 滿大的想法
就是看到老師這樣子去愛一個這樣的土地
就是他生活周遭的 就是淡水嘛
這個地方也許就是因為有阿茂
然後有些地方就會 越來越好
就不會有那種 財團去破壞一個地方
他覺得對的事情他就要做
然後在這麼一個就是 大家覺得就是
資本主義要成長或是要不斷開發的時候
他可以去注意到那些我們該保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