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裨史志/子子" 修訂間的差異
行 1: | 行 1: | ||
{{淡水裨史志模板|人生如創作糾纏 毀滅又重生|<table><tr><td>{{Youtube|DgEd2_JJydM|400|center|裨史志前導片-《子子》}}</td><td>{{Youtube|j9RsC9r6TWE|400|center|《淡水裨史志》06 2016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td></tr></table>| | {{淡水裨史志模板|人生如創作糾纏 毀滅又重生|<table><tr><td>{{Youtube|DgEd2_JJydM|400|center|裨史志前導片-《子子》}}</td><td>{{Youtube|j9RsC9r6TWE|400|center|《淡水裨史志》06 2016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td></tr></table>| | ||
− | 文/ 黃郁珊 吳家璇 吳達洋 | + | 文/黃郁珊 吳家璇 吳達洋<br> |
+ | 攝影/吳家璇 | ||
− | + | <poem> | |
− | 她面對生命的離別積極堅毅的走出陰霾 | + | ::她面對生命的離別積極堅毅的走出陰霾 |
− | 她抓住人生的每一次偶然,成就自己 | + | ::她抓住人生的每一次偶然,成就自己 |
− | 她感受著自然萬物,孕育出藝術的真諦 | + | ::她感受著自然萬物,孕育出藝術的真諦 |
− | 她堅持自己的理念、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 + | ::她堅持自己的理念、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
− | 她將人生出現的每一個缺口視為蛻變的力量 | + | ::她將人生出現的每一個缺口視為蛻變的力量 |
− | 她把握當下,將每一天都活出不一樣的精采 | + | ::她把握當下,將每一天都活出不一樣的精采 |
− | ……這就是張金蓮</poem> | + | ::……這就是張金蓮</poem> |
− | + | 高中階段,張金蓮從一個學習護理的在學生,因緣際會接觸到舞蹈。從[[1980年]]獲得〈亞洲太平洋女童軍徽〉世界徵選設計首獎後與藝術結緣。[[1992年]],第一次雕塑油畫個展創作持續至今,她的創作類別涵蓋了詩文、雕塑、繪畫、舞蹈、裝置藝術等跨領域創作。 | |
− | + | [[2007年]],張金蓮年僅20歲的兒子離世,她將生命的傷痛轉化為改變人生的力量,獲得新生。[[2008年]]起,她每年持續發起並策畫「炫光計畫」贊助、鼓勵13到21歲的青年才俊,這項公益活動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表現自己的舞台。舞蹈家、畫家、雕塑家、教育家,這些多重的身分組合在一起,就是張金蓮。 | |
− | + | 我們初次見到張金蓮時,她身上散發出的無窮生命力感染了每一個人,在與她的言語接觸當中,卻驚奇地發現她的身體裡其實住著一個小女孩,正是這種童真和好奇心,讓她在藝術創作當中表現得與眾不同。 | |
− | + | 一次上天對她開的玩笑中,讓她經歷了喪子之痛,卻又重新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將這種體會轉化為投身兒童藝術教育的大愛。 | |
− | + | 什麼是意義?張金蓮說:「我笑便是意義,我哭也是意義,其實沒有所謂的有意義、無意義,所有的一切都有意義。」也正是有著這樣的理念,她將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與每一份感受,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與元素。她心思細膩且善於發現生活周遭的一草一木,這些都表現在她的作品當中,也將藝術的美感帶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就連餐具的擺放、空間的設計,她都極致的要求。 | |
− | + | 她的豁達,讓她對於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持有超然、灑脫的態度,並用她的熱情感染著周遭的每一個人,彷彿她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她的生活每一天都新鮮無比。生性自由、浪漫、不受拘束的她認為,「人的身體及思想不應該被綑綁住,我們理應像自然山水一樣存在於天地之間,感受自然萬物給予生命的碰撞。」 | |
− | + | 張金蓮堅定地構築她理想的世界,她說:「這是我要的。」這句話簡單而有力,就如她生命中所做的每一次選擇一樣。她追求自由,對美好的事物、無限憧憬、奮力仰望,如同小鳥依戀孤枝的身影,這樣的張金蓮,讓她周圍的朋友感到鼻酸、心疼,但也正是這樣堅毅的她,讓這麼多人所喜愛和敬佩。 | |
+ | |||
+ | 長年累月的堅持過程,讓張金蓮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人生。她在人生的歷程當中,曾遭遇挫折、撕裂般的痛楚,但她在困境中將自己拼湊起來,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走出精采的人生。 | ||
+ | |||
+ | 羅曼羅蘭曾說:「我們要看清這個世界,然後學著去愛她。」這就正如張金蓮所堅持的人生理念。沒有所謂的意義,只要用心體會人生,我們都可以發現生活的美好。 | ||
張金蓮這樣形容自己的藝術創作:「疲憊的肉體沉寂時∕是靈魂甦醒處∕白夜 黑晝∕各自飛翔∕各自延續∕喜歡在創作中藉由人體窺向自然的沉思∕山水花朵從身體長了出來。」 | 張金蓮這樣形容自己的藝術創作:「疲憊的肉體沉寂時∕是靈魂甦醒處∕白夜 黑晝∕各自飛翔∕各自延續∕喜歡在創作中藉由人體窺向自然的沉思∕山水花朵從身體長了出來。」 | ||
===「子子」的由來=== | ===「子子」的由來=== | ||
− | + | 「'''子子'''」是張金蓮老師的筆名,「子子」在字面上來看是兩個小孩,她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回到自己最原始、最天真,最赤子之心的部分。這是每個人活到老都不能忘記的,只有時常記得,內心才會時刻保持年輕的生命力。 | |
− | + | 為什麼叫「子子」?她用這名號來提醒自己,她認為在心中住著一個小朋友。而「子」也是種子的意思,它是無限的可能。「子子」就是兩顆種子,這可以是對自己期許,每一個人都有創造花園可能性,一顆可以創造花園、另一顆種子可以創造生命,每個人都要這樣去期許自己。「子子」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永遠保持新鮮、不要死氣沉沉的。 | |
− | + | 人是個充滿著矛盾的個體,看似簡單,卻又隱藏著複雜。可以活出豐富的人生,自由地在裡面調動出各種新鮮感、充滿著幸福跳動的感覺。日常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都會為張金蓮的藝術創作增添靈感,從現代舞到繪畫、雕塑、寫作…在藝術的創作裡她彷彿感受到雲和花漂浮起來的自由。 | |
===張金蓮的藝術之路=== | ===張金蓮的藝術之路=== | ||
張金蓮:「其實我沒有想到會走上創作這條路,因為那個時候考美術系沒考上,又不小心考上舞蹈系,後來變成一個舞者。我從來都沒想到,原來舞蹈會幫助我之後的雕塑創作。在畫廊,一般人看到我作品就會說,『啊!這就是張金蓮的作品。』為什麼?因為我是舞蹈系畢業的,在創作時會將人體的曲線加入雕塑創作中。」 | 張金蓮:「其實我沒有想到會走上創作這條路,因為那個時候考美術系沒考上,又不小心考上舞蹈系,後來變成一個舞者。我從來都沒想到,原來舞蹈會幫助我之後的雕塑創作。在畫廊,一般人看到我作品就會說,『啊!這就是張金蓮的作品。』為什麼?因為我是舞蹈系畢業的,在創作時會將人體的曲線加入雕塑創作中。」 | ||
− | + | 張金蓮表示,她的人體雕塑與其他人不同,她的作品都是她視覺經驗的延伸,所以雕塑出來的肌理跟其他藝術家不同。看著舞動的身體十幾二十年,那種視覺經驗是無可替代的,那是種充滿生命力和流動的感覺。 | |
− | + | 張金蓮認為,人的煩惱源自於腦海,但身體應該是自由的。因此在〈知音〉這個雕塑作品創作中,她將女性的頭部簡化,身體像是一顆種子,在天地間自由生長。在她眼中「種子」的概念很重要,因為世間萬物都啟蒙於種子,它可創造一座森林、一片花園,它有無限的生機。又好似一朵具有生命力的花朵,拼命的綻放、盛開一片片的花瓣。人都會經歷生死,也與自然萬物是息息相關的。她就是這樣一路堅持自己的理念,到現在快三十年了。一步一腳印,她的作品體現出的質感、想法的與眾不同,這是養分都是源自舞蹈的啟發。 | |
− | + | 她鍾愛山水自然,她認為身體應該在山水自然中自由地漂浮,有風吹、有水流,這些都是她想要表達的創作理念。她喜歡以潑墨的方式畫水墨畫,所謂「意在筆先」,就是要先有想法,再表現出她心裡的山水。[[三芝]],遍布著山山水水,用潑墨的方式很適合表達,一塊一塊的墨水潑下去的那一剎要很肯定,讓她可以在畫布上留白,體現空間感與時間感,意念中的山水就可以在決定的瞬間呈現出來。不論是在雕塑還是繪畫,其實都是在表現大自然。 | |
===推動兒童藝術教育=== | ===推動兒童藝術教育=== | ||
張金蓮老師從來沒有想過會投入兒童美術教育,幾十年前,她的孩子突然對她說:「媽媽,我好討厭美術課」。因為兒子這句話,她覺得應該改變些什麼,這就是她投身到兒童藝術教育的契機,並且她很願意去實踐。她認為她能做到,甚至可以放掉手邊在做的所有創作,因為孩子需要。於是她開始去設計美術課程,這也是孩子給她的一個機會,在這個過程裡面,張金蓮發現,這種兒童藝術教育其實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可以開啟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 張金蓮老師從來沒有想過會投入兒童美術教育,幾十年前,她的孩子突然對她說:「媽媽,我好討厭美術課」。因為兒子這句話,她覺得應該改變些什麼,這就是她投身到兒童藝術教育的契機,並且她很願意去實踐。她認為她能做到,甚至可以放掉手邊在做的所有創作,因為孩子需要。於是她開始去設計美術課程,這也是孩子給她的一個機會,在這個過程裡面,張金蓮發現,這種兒童藝術教育其實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可以開啟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 ||
− | + | 這個過程是她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她認真地做這件事情,每天投入到課程設計,甚至一個單元就會花掉四天的時間,找資料、去設計具有啟發性的課程,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進入到藝術創作,這中間是要花很多時間的。在這個過程裡的互相碰撞,她發現了這件事的重要性。在孩子們的回饋中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如果老師用心對待孩子,就會看到一顆顆種子萌芽、成長、開花,這個過程是很喜悅的。 | |
− | + | 一路走來,一直有美術館邀請張金蓮策展,甚至一些學校找她演講,讓她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花的這些心血是值得的。設計豐富、具有創意的課程,讓她在過程中聆聽到孩子鈴鐺般的笑語。一個又一個天使般的孩子,不斷促使著她前進,讓她不斷地去做研究、去理解,這也豐富著張金蓮自己的人生,這對她來說是生命中一次偶然的開花。 | |
===心靈,信仰=== | ===心靈,信仰=== | ||
− | + | 在張金蓮的詩文集《畫言慢》中,一篇名為《寂寞的龜毛兒子》,她這樣寫道:兒子一直害怕死亡,毋寧說是害怕我的死亡而失去母親……他才八歲。 | |
− | + | 那夜入睡前,我照例親吻擁抱他,突然不知哪來的情緒,龜毛兒子對著我哭了起來:「媽媽,你不能先死掉哦!」 | |
− | + | 「放心,你還沒長大,媽媽不會死啦!」但他還是不放心的繼續哭泣著,我勸著說:「死亡也可以是快樂啊!」他卻更大聲的哭了。 | |
− | + | 張金蓮非常疼愛兒子,曾為了兒子放下最愛的藝術創作,因為兒子的一句「美術課好無聊」而開啟兒童美術的志願教學。 | |
− | + | 孩子離開後,張金蓮寫了一首詩,名為《崩落 天空》: | |
+ | <poem> | ||
+ | ::你的離開 是我的離開 | ||
+ | ::你的死亡 是我的死亡 | ||
+ | ::你的隕落 是我的隕落 | ||
+ | ::只有那麼貼近 | ||
+ | ::才知道 | ||
+ | ::深到看不見 | ||
+ | ::只消一支銀針 | ||
+ | ::便崩落整個天空…… | ||
+ | ::沒有走過沒走過 | ||
+ | ::思念來來去去 | ||
+ | ::如潮 | ||
+ | ::愛人以另一種風景 | ||
+ | ::永遠活在心裡……</poem> | ||
− | + | 然而,世事無常,生命開了一個悲傷的玩笑。誰能想到就在[[2007年]],這篇文章中關於死亡的角色竟被完全調換,21歲的兒子先行一步離開了她。 | |
孩子的離世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天大的打擊,難以想像在那樣的重創中她流過多少眼淚。她曾經花費很大的功夫,上了許多課程,才終於讓自己能夠一步步走出傷痛的打擊,直面這殘酷的現實。她告訴自己,明天永遠會比今天更豐富,只有經歷過磨難才會知道自己最珍貴的是什麼。 | 孩子的離世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是天大的打擊,難以想像在那樣的重創中她流過多少眼淚。她曾經花費很大的功夫,上了許多課程,才終於讓自己能夠一步步走出傷痛的打擊,直面這殘酷的現實。她告訴自己,明天永遠會比今天更豐富,只有經歷過磨難才會知道自己最珍貴的是什麼。 | ||
− | + | 就像張金蓮在詩中寫下的那樣,「沒有走過沒走過,思念來來去去」即便在多年後的今天,聊到兒子,她依然會在言談中數度落淚,哽咽到說不出話來。但她不會逃避,她一直不斷地鼓勵自己,要以正向的態度來面對這件事。該哭時哭,該笑時笑,該釋放時就不要壓抑自己,生命會因為苦難而變得深刻,人生仍有許多需要去做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堅強與樂觀的心態,讓她能夠將悲傷轉化為力量,將愛昇華。兒子離開不久後,她為兒子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葬禮,用笑容與舞蹈為兒子送行。此後,她用兒子最喜歡的簽名「光」字命名,開始在奔忙中籌辦「炫光計畫」,給所有13到21歲有才氣的年輕人一個展示的舞臺,鼓勵他們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如今「炫光計畫」已經順利舉辦了8年,每年都有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在「炫光」這個舞臺上被發掘、被認可。 | |
因為失去過,所以更能將心比心,更懂得失去的痛苦。也因此,張金蓮計畫著在「炫光計畫」中開設「炫光小學堂」,用團體課程的方式,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支持那些同樣在經歷喪親之痛的家庭共度難關。 | 因為失去過,所以更能將心比心,更懂得失去的痛苦。也因此,張金蓮計畫著在「炫光計畫」中開設「炫光小學堂」,用團體課程的方式,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支持那些同樣在經歷喪親之痛的家庭共度難關。 | ||
行 94: | 行 95: | ||
===炫光計劃=== | ===炫光計劃=== | ||
− | + | 張金蓮認為她的兒子是一個給她出功課的人,兒子的一句話讓她投入到兒童藝術教育當中。兒子在2007年往生,她在2008年去看了一場電影《安娜床上之島》,電影在講述一個基金會,主角四處去發掘優秀的藝術家,並且栽培他們。張金蓮看完之後突發奇想,她認為她也可以實現這樣的理想。從那之後她憑一己之力,用最簡單的呈現方式,決然地在[[2008年]],創辦了「[[炫光計畫]]」。 | |
− | + | 張金蓮認為她的兒子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人生還沒綻放就戛然而止,她現在堅持的想法,說不定可以能讓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他們的作品與才華得到肯定。機會,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給他們愛的種子、肯定他們。所以她每年十月就會向全台發布通知,甄選出十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安排美術館或適當的場地,讓他們在頒獎典禮那一天論述他們的創作理念。這就是「炫光計畫」的意義所在,它可以鼓勵年輕人直接發表他們的作品,請當代有名的藝術家來擔任評審,以此鼓勵他們。 | |
− | + | 每年籌備期,大概要花三個月的時間募款、籌集獎品,還要做很多的行政工作,使計畫得以完成。儘管過程很辛苦,但每次都會有所收穫,她覺得是一段美妙的體驗。看到那麼多優秀才華的年輕人,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今日「炫光計畫」已經邁入第八個年頭,希望它可以走得更遠。 | |
− | + | 張金蓮期待到第十年時,「炫光計畫」累積了十個炫光獎的得主,就可以將他們的作品與藝術家的作品在畫廊中一同展現,讓大家看到他們這十年來的成果及成長。張金蓮:「這個計劃會一直走下去的,那怕我哪天掛了,上天如果有繼續願意讓我為年輕人做這件事情的機會,我就會繼續下去,只要還有能力、有資金,那我就會做。這個就是未來『炫光計畫』的理想。」 | |
===未來,展望=== | ===未來,展望=== | ||
− | + | 張金蓮表示她是不為自己設限的人,因為生命無常,隨時都在變,有目標也沒用,就像她猜不到她的孩子怎麼會變成天使。所以,即使沒有目標,但也應該時刻把握方向,就像她當初從來沒想到會出這麼多書,她並沒有設一個目標,說要怎麼去做,因為生命本來就是在碰撞當中產生出不斷的火花。 | |
她不知道下一個階段會碰到什麼,就像她的藝術創作,她也猜不到能跨到那麼多領域,這些都是存在於生活裡面。張金蓮:「看到一朵花你覺得它很美,就會拍下來,在你跟它不間斷的對話中,隨著時間的拉長,就變成攝影作品,這也不在我的計畫和目標裡。」 | 她不知道下一個階段會碰到什麼,就像她的藝術創作,她也猜不到能跨到那麼多領域,這些都是存在於生活裡面。張金蓮:「看到一朵花你覺得它很美,就會拍下來,在你跟它不間斷的對話中,隨著時間的拉長,就變成攝影作品,這也不在我的計畫和目標裡。」 | ||
− | + | 而且她的才藝橫跨多個領域,這些就會讓她做不完了,但是大方向是明確的,就是做到她老死的那天也不會停止。這中間可能還會擦出一些火花,這也是無法預知的。就像之前她的一個學妹,邀請她去做舞臺裝置,也是因為這個機緣讓她又展開一個新的領域,所以說目標可以有,但是不要限制住自己。每個人都要有希望,有一個大的方向,找到自己最愛的,就往那個方向去努力,而且要很堅持地走下去,一切都會自然而然的發生,散發出精彩的魅力,這就是她的方向。 | |
− | |||
|<gallery> | |<gallery> | ||
File:子子003.jpg|在海邊留下美麗的合影。 | File:子子003.jpg|在海邊留下美麗的合影。 |
於 2017年3月9日 (四) 09:51 的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