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淡水熟齡志/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行 1: 行 1:
 
{{模板:大淡水熟齡志|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youtube|FpxjhOi5nII|450|center|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模板:大淡水熟齡志|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youtube|FpxjhOi5nII|450|center|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專訪==
+
==人物介紹==
 +
 
 +
[[Image:蔡瀛6.png | thumb | 大小500px | right | ]]
 +
 
 +
 
 +
蔡瀛
 +
 
 +
 
 +
退休人士,淡水蔡家村人,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兩個就讀興仁國小四年級與五年級的孫子。
 +
 
 +
 
 +
在中南部工作曾經擔任新聞報業處長,退休後回淡水,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包括淡水松年大學主任以及興仁國小家長會爺爺代表,目前重點推動「共學」,讓老人家們可以透過松年大學學習,交到新朋友等。也曾參與過反收地抗爭,所以對於淡水十分了解。
 +
 
 +
 
 +
 
 +
 
 +
==人物專訪==
  
 
===淡水的生命鬥士蔡瀛 蔡瀛===
 
===淡水的生命鬥士蔡瀛 蔡瀛===
行 56: 行 72:
  
 
----
 
----
 +
==劇照==
 
<gallery>
 
<gallery>
檔案:林雲山1.jpeg|林雲山校長欣賞淡江校園。
+
檔案:蔡瀛2.jpg|蔡瀛推動 共耕 共膳 共學 中的「共膳」計畫。
檔案:林雲山2.jpg|林雲山校長與太太林寶兒聊天。
+
檔案:蔡瀛5.jpg|蔡瀛承辦「松年大學」,開創各種課程給長輩上課。(共學)
檔案:林雲山3.jpg|林雲山校長的太太林寶兒。
+
檔案:蔡瀛9.jpg|蔡瀛以家長會會長的身分,參加孫子就讀興仁國小舉辦的活動。
檔案:林雲山4.jpg|九十三歲的林雲山校長。
+
檔案:蔡瀛14.jpg|蔡瀛正在觀看孫子們的表演。
檔案:林雲山5.jpg|林雲山校長與太太林寶兒於淡水老街散步。
+
檔案:蔡瀛11.jpg|蔡瀛介紹蔡家村的居民給我們認識。
檔案:林雲山6.jpg|每日早晨林雲山坐在客廳閱讀報章。
 
檔案:林雲山8.jpg|師母林寶兒與女兒林長慧。
 
 
</gallery>
 
</gallery>
 +
 +
==工作人員==
 +
'''製作人/'''李若慈
 +
 +
'''導演/'''麥嘉儀
 +
 +
'''攝影/'''麥嘉儀 黃詩敏 李若慈 韓心柔 樊沛淇
 +
 +
'''採訪/'''麥嘉儀 黃詩敏 李若慈
 +
 +
'''剪輯/'''麥嘉儀 黃詩敏
 +
 +
'''文字/'''韓心柔
 +
 +
'''劇照/'''黃詩敏 樊沛琪
 +
 +
'''企劃/'''韓心柔 李若慈
 +
 +
'''視覺/'''陳兆珺
 +
 +
'''協力指導/'''陳宛燕 黃意璇
 +
  
 
}}
 
}}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
==附錄:字幕檔==
 
<pre>
 
<pre>
我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
+
如果說老年人一定要有一個忙
單講起來(學校)就九點多鐘
+
我覺得如果用忙來代替的話
不管你在職或者退休
+
他可能生活過的會比較快樂
都是每一天九點多就到學校來
+
 
那到學校這是第一個關心的
+
我們承辦一個松年大學
就學校的這個行事現在做什麼
+
就是把所有的老人家集合在一起
當然准(時)八點有課的話
+
當所有的老人家集合在一起
當然八點鐘就來了
+
同年齡的人集合在一起
沒有的都是九點這個九點多到學校
+
你會不感覺到他們老
那當時做這個主管的時候應酬特別多
+
 
所以晚上的應酬也不少
+
我一直想透過學習可能會防止老化
但是我從來沒有說因為應酬
+
老年人還是要接受知識
而這個耽誤學校的事務
+
那知識的來源就是一種教育
就第二天照樣九點多鐘就到學校了
+
所以一定要學習
我們最怕的這個教職員退休之後
+
學習的話是一種刺激自己
對外面來講
+
你透過常常學習的話
應該是對你自己所服務的學校
+
至少可以防止減低失智症的發生
一個可以說是你覺得很驕傲的(事)
+
 
在社會上要廣播 要流傳
+
像這個都一樣
所以希望
+
這個可以拉長對呀
所以我們要成立一個退休同仁聯誼會
+
 
需要的目的是把這些人再這個吸引回來學校
+
蔡瀛是我的親家
我說一直(而)再的強調
+
他人真的是很好
老師你退休之後你還年輕
+
他肯幫助別人
六十幾歲 七十歲 對還年輕
+
而且不是只有幫助別人
能夠以學校所教的這個經驗回饋給學校
+
他對社區服務
那做什麼呢
+
像這個社區服務
就是輔導學生的學業
+
他也非常的非常的投入
還有這個感情上的這個輔導
+
他這幾個共字(共學、共食、共耕)來講
這個比任何人做得很好
+
最成功就是共學
因為專業你是幾十年的這個經驗
+
他把這個我們日常生活
可以私下個別的教學生
+
老年人所需要學習的
那更有效果
+
他幾乎都把它列入
我大概不擔心我自己
+
然後報名也非常踴躍
是擔心我的同事
+
 
一年一次我們開一次大會
+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
一年之後再看見到他們不在
+
碰到了好多好同學
我心裏很難過
+
互相交流
為什麼
+
那使我鬱結的心裡頭
我特別當理事長的時候強調你們多運動
+
覺得那個心就有交流的關係
多活動
+
整個心就打開了
把心情看鬆
+
所以就覺得日子不會過得那麼難受
不要老是坐在家裏看電視
+
那麼鬱卒
不然就打瞌睡 睡覺了
+
 
這樣子對你身體的健康沒有什麼好處
+
我希望我家的土地
十個人九個人推薦你對不對
+
不要突然間被徵收
所以他們也知道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
我參與抗爭
人是沒有問題
+
其實抗爭是一種很不得人緣的
資料也沒有問題
+
因為會擋住人家的利益
就是你的應付和應對
+
會擋住財團的一些利益
應對有問題
+
那抗爭一般來講
我年輕的時候
+
我為了要很簡單的一個目的
就是
+
用我們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土地而已
大概就是我每年就去(美國)或者他們回來
+
你別的地方怎麼開發我不知道
所以我沒有感覺跟我兒女有距離
+
但是至少我的家園
生活上有距離
+
不要因為這土地開發
因為這個女兒當時都是打電話
+
讓我流離失所
只有電話能夠通信
+
我原來在這邊生活的很好
那麼現在有了視訊以後
+
我們幾代都生活得很好
每一個禮拜通一次
+
我們這邊每一個老人家都八九十歲
所以我們的距離
+
將近一百多歲
不感覺到跟兒女之間有什麼距離
+
看到你都會打招呼
好像每天都在一起的感覺了
+
他能夠生活自由自在
不是電話就視訊
+
那同樣的我也是希望
我有一次就是我國中是坐
+
將來我能夠生活自由自在
淡江的交通車去城區部
+
無拘無束
然後去念金華國中
+
 
有一天我就忘了帶便當
+
你幾歲
那我爸爸他發現以後他就拿了那個便當
+
我九十
然後就坐上車
+
九十四
然後就追我們的校車這樣
+
不是九十七嗎
我在車上就開始念書
+
九十四
就好奇怪為什麼就忽然靠邊
+
他們怎麼一直拍我
然後就靠邊後
+
把你拍得漂亮
然後那個車門就打開
+
把你拍得漂亮
然後司機就往後說
+
把你拍得漂亮
林長慧你爸爸來了
+
不要開玩笑啦
然後我爸爸就爬上來後
+
 
你的便當忘帶了
+
在過去大概二三十年來
然後我就覺得好丟臉
+
那我們都共同關注
全車都看到了
+
淡水未來發展的可能
我媽媽是管理家裡的事情這樣
+
主要參與的很多破壞性建設的活動
所以爸爸平常在外面工作很忙
+
那在很多的運動的場合
所以呢他回家就是扮演聖誕老公公的角色
+
就遇到蔡瀛
他會 因為他去臺北啊
+
那後來一起參與的工作
就會買很多糖果餅乾回來
+
大概是有關淡海二期的開發
然後他很少跟我們講話很大聲或什麼
+
蔡瀛就住在二期裡面
因為他覺得教教育
+
他的家族他的整個生活世界
教育的責任都是媽媽
+
都在那裡
所以媽媽是非常嚴格的
+
 
對會管教我們
+
當我第一次去抗爭
那爸爸都不需要
+
是因為我的土地要被徵收
所以對我們特別好
+
這些土地
所以我從來沒有被我爸爸罵過
+
我們不是丟雞蛋丟石頭
我們在美國對我在那邊生長
+
跟他什麼以性命來對抗的
我跟我弟都在那裏
+
沒有
對但是那個時候我爸爸是非常的現代的
+
我們只是把這地方
給 baby 洗澡啦 幫忙
+
的一些那個文化
都是他在做
+
經濟還有他的價值
不是說交給媽媽做
+
我們只是拿來跟政府反應
真的是他就是非常負責的
+
第一期裡面
新時代那種男人
+
很多的那些清法戰爭的地
對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照片
+
全部都被破壞掉
是他在抱著我
+
那這種徵收土地的毀滅
他在洗澡就幫孩子洗澡
+
其實跟綠地
所以那是因為他後來回來
+
一樣的
我覺得就是(因為忙)
+
就淡水最後一塊的綠地
而且臺灣是很多教很多應酬對不對
+
可能就在這個地方
他有幫你們洗澡 對
+
 
但後來太忙了沒辦法才(沒有)
+
蔡瀛讓我看到其實
所以是媽媽你們都是
+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
早上都各做各的嗎
+
家鄉守護的重要
我們早上沒有一起吃
+
所以蔡瀛參與這件事情
平常是我起來我沖我自己的東西
+
我覺得蠻特別的感動就是說
早上不煮飯的
+
他不是用一個你的專業
他晚一點沒關係
+
或你的興趣
想吃的自己就去倒
+
而是因為他就生活在那個裡面
豆漿要溫熱或者是拿饅頭
+
 
他都會他都自己弄
+
小班
那這樣就是你們一直的習慣
+
沒有她還沒去
都是這樣子嗎
+
每天來這邊玩
都是弄自己的嗎
+
 
我們早餐沒有坐到那邊去吃過
+
蓋著蓋著
但是午餐跟晚餐就一定是到餐桌吃
+
那我們開始出發了
你要講一下你們的愛情故事嗎
+
八點半應該來得及
我們沒有什麼
+
門關著
那個我們以前的人都是很單純 對不對
+
 
結婚短短的時間一年半
+
很多人認為隔代教育就是不好
都沒有在一起住
+
因為那個阿公阿嬤會寵孫子
然後他就去美國進修
+
那如果站在這樣的話
美國進修 又兩年
+
現在以台灣社會年輕人要工作
我留在這邊
+
誰來照顧
他到那邊兩年
+
把孫子交給一個保母來照顧
然後我才去
+
還是由自己來照顧
所以我們其實聚少離多
+
可以來照顧的比較好
但是沒有出問題
+
而且孫子可以反映到
那爸爸在美國那兩年 
+
自己小時候的那種生活
不是每天寫信給你
+
好像是隔代遺傳
對 他每天都很勤(勞)
+
那現在年紀大了以後
那個時候一個禮拜或者十天我才接到
+
我們有的是時間
我收到的信已經是往事了
+
然後把孫子的照顧
對不對 但是他很認真地寫
+
我們就反映到我小時候
我比較懶 我就你寄一點我再寄
+
好像也跟他差不多
但是他每天
+
 
真的是每天
+
時間真的是很快
他寄到學校
+
一下子馬上就感覺到自己老了
學校我就收到
+
五十歲之前的話
很有 什麼都寫
+
你不覺得自己是老
然後那些信我媽媽都有留著
+
但是五十歲之後
但是都是用日文我就無法念
+
你會感覺到
我看不懂這樣 對
+
當有人叫你阿北的時候
所以我大一的時候
+
你還只是一個長輩
我修日文
+
當有人叫你阿公的時候
我就立志要念清楚他的情書就沒有成功
+
你才知道說原來自己已經老了
因為現在都忘記了
+
所以老我覺得不是很可怕
對 這樣是不是比愛情更重要
+
但你怎麼把老善加利用
他心很寬
+
這個是
很好 這比愛情比轟轟烈烈 這就是愛情
+
我覺得我現在不是很老
他的那個社交活動還是很多
+
我覺得現在不是很老
社交活動 對
+
真的
因為學生 同事都會約他
+
 
約他 他一定有約必赴 必去
 
他不會說我今天不行了
 
他一定好 我去
 
婚喪喜慶
 
對有時候喪事 我媽媽說
 
我說你都年紀這麼大了 為什麼還要去
 
還去那個 人家不是那個告別式
 
我說這麼老的人沒有人去
 
不需要去
 
他還是一定要去
 
然後下雨他都無所謂對不對
 
他不會說 今天不方便
 
林校長退休以後
 
他也沒有閒著
 
每天
 
都到他研究室工作
 
我經常看到他的時候
 
一大早 九點多
 
不到十點以前
 
已經在研究室
 
開著電腦 做他
 
研究工作
 
到今天
 
到他九十三歲還這樣
 
對兒女的教育
 
(對孩子)我就是 心智教育沒有(教)
 
都是我太太教育的看她的功課
 
從小裏面生活教育也是她媽媽做的
 
要規矩怎麼樣怎麼怎麼樣
 
那麼到了學校有功課
 
她也要看
 
也要生活教育也要學校教育一起
 
都是她媽媽在做
 
我大概無形的感應
 
大概不是說 叫你做這個做這個做這個沒有
 
所以她 我的女兒講說我
 
從來沒有管過小孩子
 
因為什麼
 
我看不到她的生活的規矩
 
因為我九點都到學校來
 
她在七點都到學校去
 
小學 中學 高中 大學都是這樣子
 
所以的碰面的機會就是晚上
 
我沒有應酬的時候才有
 
這可以說是無形
 
這個有形的教育我都沒有做
 
因為我沒有做的理由是看不到他們的缺點
 
今天我接觸的機會不多
 
不像她的媽媽每天在看
 
  
 
</pre>
 
</pre>
 
[[Category:紀錄片]]
 
[[Category:紀錄片]]
 +
 +
[[大淡水熟齡志]]

於 2022年6月26日 (日) 01:27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熟齡志

紀錄片: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編輯]

  • 影片描述: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 影片來源:YouTube


人物介紹

蔡瀛6.png


蔡瀛


退休人士,淡水蔡家村人,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兩個就讀興仁國小四年級與五年級的孫子。


在中南部工作曾經擔任新聞報業處長,退休後回淡水,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包括淡水松年大學主任以及興仁國小家長會爺爺代表,目前重點推動「共學」,讓老人家們可以透過松年大學學習,交到新朋友等。也曾參與過反收地抗爭,所以對於淡水十分了解。



人物專訪

淡水的生命鬥士蔡瀛 蔡瀛

見過蔡瀛的人,都說他非常熱心、無私奉獻,是貨真價實的家鄉守護者。他大力推動「社區共膳」,讓「蔡家村」成為台灣共膳很重要的社區經驗,甚至有很多國外學者前來來台參訪,他也持續延伸在地服務,撐起如今的松年大學,依照長者的需求開授課程,除了一般技能、技藝之外,也有領域的學習機會,像中藥、手機的使用、日文,帶給學生不一樣的經驗與收穫,課程中也不光只有單純授課聽講,也有特殊的交流活動,比如日文班在淡水每年招待日本朋友來台時,都是由蔡瀛所規劃的松年大學日文班負責,讓國外旅客對台灣留下特別的愉快心得。

蔡先生曾經任職於報社,當時遇上報禁解除,他寫下許多社會的不公平與遺憾,期望能透過文字,讓社會重新思考社會制度的缺失,慢慢地,這樣的想法化成實際行動,開始了他日後的服務生涯,至今仍深受鄉里民的尊敬與喜愛。

這個社會少有如此投入社會運動的長者,既有想法又願意付諸行動,有責任感並且有勇氣、毅力面對外在的流言蜚語,能夠面對世界的不公不義,面對政府、財團施加的無形壓力,他值得受到我們的尊敬,他,是蔡瀛。


對淡水的連結 共耕 共膳 共學

廟宇是蔡家村最受重視的地方,一進村口的祈福保生宮是長者聚會的首選,除了祭祀活動,長輩們時常前往廟口分享生活瑣事,最後成為了共膳的最佳場所,為了解決高齡化及人口外流問題,蔡瀛決定實施「共膳」計劃,他在2004年向社區居民籌集六十萬,免費提供長者用膳,前三個月因是免費提供膳食,長者們怕被誤會到廟裏用膳是因為家庭因素,所以便沒有人前來,後來他更改策略,透過使用者付費的制度,計劃因此成功。

除了經營共膳,蔡瀛也將全身心投入都更抗爭,他的家族長年住在淡水蔡家村,抗爭不是他的專業,他只是一個生活在淡水,然而無論是自然還是文化資源,他都密切關注都市計畫會怎麼處置我們的土地,隨著蔡瀛的腳步走進如同橡皮圖章的淡海新市鎮,會發現其實新市鎮要開發的不是一塊無關緊要的空地,它有台灣「墾鬥士」的發展,有古宅、古墓、有埤塘也有水艦路,蔡瀛長期在這邊生活,他看見淡水綠意盎然的生態、四季、春夏秋冬,以及這些動物的棲息地,不只是陸地上,也包括在淡海的魚群、鰻苗,身為這些特別的存在的橋樑,蔡瀛把他對這個地方的愛傳達給我們。

抗爭會擋住財團的利益,是一個很不被待見的行為,那蔡瀛為什麼還要抗爭?全是為了守護他的家園、保護他家的土地,徵收補償的費用,買不起在這個土地蓋出的房子,當土地用很便宜一坪五千塊被徵收後,政府並沒有立刻進行開發,而是與財團一起養地,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了淡水的徵收,但實際開發卻不到十年,養地幾十年,當小老百姓想在原來的土地買房子時,必須花好幾十倍的錢,政府如果有需要,則實在應該因應各地區的不同、人民的需求,制定詳細的計畫再進行徵收。

2012年8月15號,蔡瀛的土地變成徵收地,而政府會利用各種理由,將反對徵收的人塑造成頑固份子,幸好有認識的大學教授、律師以及一直在關注社會公益的人,透過他們的說明我們才知道原來土地徵收根本是不公不義的,它是區段徵收,政府佔六成,個人佔四成,層層剝削之下,大家所剩的不多,這附近幾代都是農民,當土地被徵收三年以後變成建地,每年要繳納空地稅,一年可能就需要繳納幾萬塊的稅金,農民沒有足夠的積蓄,前面幾年也許可以借錢支撐,可是十年下來,累積的稅金,已經超過土地的面積了,所以最後還是只能選擇賣給財團。在這種情況下,蔡瀛決定親自去抗爭,他以地方文化、經濟環境、生活實況、宗教信仰跟政府反應,希望政府提出相對應的配套措施。


老年人的知識殿堂──松年大學

蔡瀛深信透過學習可以防止老化,因為很多知識早已隨時間從記憶中淡去或是不合時宜,現在的老年人都很願意學習新知,而教育是傳授知識最有效率的方法,也可以讓長輩多多跟群體溝通,他認為學習是一種自我刺激,能夠降低失智症發生的機率,當大腦已經開始老化,你卻想學習時,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談起承辦松年大學時,蔡瀛一開始以為需要自己準備硬體設備、良好的師資,學生也需要經過招生,更要有完善的教材,一切看來困難重重。但是當他試辦第一年後,他才發覺社會原來有很多的福利,不需要自己去蓋一間學校、從頭籌組資源,只要善用社區活動中心,長輩來這邊可以不只是學習,也可以交朋友。

創辦松年大學,蔡瀛也遭遇很多心酸事,包括誰來照顧他們?誰來做學生的資料?他因此學習使用電腦,把資金統整在一起,把四五百名學生的資料整理好提供給政府,才順利通過政府的審核。面對這些困難,蔡瀛正向的說,這也提供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管理也是一種學習,老人家學的是課本的新知,而他學的是管理,學著如何將四五百個人的學習歷程做一個比較好的、比較友善的管理。


關於「老」

蔡瀛覺得「老」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他覺得老並不可怕,但你怎麼活你的老年才是重點,蔡瀛笑著說:「我覺得我現在不是很老、不是很老。」

跟蔡瀛談話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抱負,老不曾影響他,反而使他更珍惜時光的有限性,每天都活出自己最大程度的能量,在他身上,我體會到:我們可以老,但是不能讓老改變我們對生活的饑渴。


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蔡瀛覺得老年一定要具備一個重點—「忙」。他認為如果忙碌的過生活,會過的比較快樂,說自從覺得自己老了之後,看到身邊的朋友視覺年齡看起來比他大好幾歲,只因為他沒有出門、沒有自己的生活,他覺得人應該好好度過老年生活,所以他承辦松年大學,把所有的老人聚在一起,他們就不老了,看起來像玩在一起的孩童一樣,一樣天真、一樣快樂,他們認為將來更長,也可以擁有的更多。


對孫子的教育理念

國小教育是基本教育,他當初讓孫子來讀興仁國小時,希望孩子更接近大自然。很多父母希望小孩更有競爭力,就遷戶籍送小孩至所謂的明星學校,但當他把孫子送到偏鄉國小時,他才驚覺,其實偏鄉小學在某些資源上更多、更豐富,也因為學生有四分之一新移民孩童、四分之一原住民,因此學校教導三種原住民語言,也教導越南語等外來語,老師更能照顧每一位小朋友。

小學的學習主要是動態活動,像是體育以及各種勞作,培養小朋友的朝氣,而松年大學大多屬於修身養性,學校的課程規劃大相逕庭,長輩們學習書法、國畫、語言還有樂器,屬於靜態的課程,但兩者都是學習,也都至關重要。

蔡瀛先生每天接送小孫子上下學,有一天他萌生一個念頭,為什麼不擔任興仁國小的家長會代表呢?一開始,他以為只有父母可以擔任,後來才發現沒有資格限制,因此欣然接下這份工作,他擔任興仁國小的家長會爺爺代表後,為兩個孫子的學校服務。而兩位孫子也都非常優秀,能動能靜,功課好的同時也學習許多才藝,不但在全校面前完美演藝出扯鈴表演,更是輪流拉起小提琴獨奏。

在聖誕活動當天,蔡瀛的致詞非常簡潔有力:「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所有參與學校教育的老師,看到小孩子們,自己覺得非常年輕。」



劇照

工作人員

製作人/李若慈

導演/麥嘉儀

攝影/麥嘉儀 黃詩敏 李若慈 韓心柔 樊沛淇

採訪/麥嘉儀 黃詩敏 李若慈

剪輯/麥嘉儀 黃詩敏

文字/韓心柔

劇照/黃詩敏 樊沛琪

企劃/韓心柔 李若慈

視覺/陳兆珺

協力指導/陳宛燕 黃意璇



{{{3}}}


淡水熟齡志簡介

大傳系教授王慰慈帶領第三十七屆大傳系學生製作。王慰慈表示,八部以在地關懷為主題,記錄淡水區八位熟齡與長青社區人士,他們面對老年化的社會,如何有智慧的保持健康和快樂的心境、以及他們的生活理念、態度、信仰和人生哲學。希望透過紀錄長者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經驗,在這老年化社會當下可以提供更多值得效仿的精神給面臨退休的人參考。 本屆放映的八部紀錄片主角,分別是淡水國小退休校長林元紅、淡江大學退休校長林雲山、國民美術創辦人劉秀美老師、金甌高職退休老師吳秀英、從事影視專長退休的外交官李東明先生、轟轟烈烈參加過政治競選,也開過餐廳,現在回歸平靜的呂月娥女士、從事記者但退而不休一直為淡水社區守護的蔡灜先生、以及用繪本藝術接觸長者,成為陪伴並延緩老化的後青春繪本館的一群可愛長者朋友。透過影像記錄這些長者們的人生下半場,尋找到自己生命的鑰匙,雖然他們退休了,但每一天都活得很精彩,成為社區有生命活力和影響力的人。學生們在這九個月的拍攝期間,從他們的身上,獲得不少人生的啟發。



淡水熟齡志列表

  1. 笑長-紅出自我林元紅
  2. 依雲伴山-樸實剛毅的林雲山校長
  3. 自我的劃像-國民美術的自我拓印
  4. 百卉含英-賢德的人間天使吳秀英
  5. 後青春繪本館
  6. 無敵東明Woody Tommy-Mr.Photo李東明
  7. 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
  8. 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版權資訊

  • 計畫統籌:
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案:「淡水好生活」
淡江大學文學院「《熟齡志》- 淡水社區紀錄行動」計劃案
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 群: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7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行政專員:陳友勤、莊惠閔
  • 文字編審:陳品靜
  • 美術編輯:陳兆珺、姜宜廷
  • 視覺設計:陳兆珺
  • 發 行 人:文學院院長 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系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提供。

附錄:字幕檔[編輯]

如果說老年人一定要有一個忙
我覺得如果用忙來代替的話
他可能生活過的會比較快樂

我們承辦一個松年大學
就是把所有的老人家集合在一起
當所有的老人家集合在一起
同年齡的人集合在一起
你會不感覺到他們老

我一直想透過學習可能會防止老化
老年人還是要接受知識
那知識的來源就是一種教育
所以一定要學習
學習的話是一種刺激自己
你透過常常學習的話
至少可以防止減低失智症的發生

像這個都一樣
這個可以拉長對呀

蔡瀛是我的親家
他人真的是很好
他肯幫助別人
而且不是只有幫助別人
他對社區服務 
像這個社區服務
他也非常的非常的投入
他這幾個共字(共學、共食、共耕)來講
最成功就是共學
他把這個我們日常生活
老年人所需要學習的
他幾乎都把它列入
然後報名也非常踴躍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
碰到了好多好同學
互相交流
那使我鬱結的心裡頭
覺得那個心就有交流的關係
整個心就打開了
所以就覺得日子不會過得那麼難受
那麼鬱卒

我希望我家的土地
不要突然間被徵收
我參與抗爭
其實抗爭是一種很不得人緣的
因為會擋住人家的利益
會擋住財團的一些利益
那抗爭一般來講 
我為了要很簡單的一個目的
用我們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土地而已
你別的地方怎麼開發我不知道
但是至少我的家園
不要因為這土地開發
讓我流離失所
我原來在這邊生活的很好
我們幾代都生活得很好
我們這邊每一個老人家都八九十歲
將近一百多歲
看到你都會打招呼
他能夠生活自由自在
那同樣的我也是希望
將來我能夠生活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你幾歲
我九十
九十四
不是九十七嗎 
九十四
他們怎麼一直拍我
把你拍得漂亮
把你拍得漂亮
把你拍得漂亮
不要開玩笑啦

在過去大概二三十年來
那我們都共同關注
淡水未來發展的可能
主要參與的很多破壞性建設的活動
那在很多的運動的場合
就遇到蔡瀛
那後來一起參與的工作
大概是有關淡海二期的開發
蔡瀛就住在二期裡面
他的家族他的整個生活世界
都在那裡

當我第一次去抗爭
是因為我的土地要被徵收
這些土地
我們不是丟雞蛋丟石頭
跟他什麼以性命來對抗的
沒有
我們只是把這地方
的一些那個文化
經濟還有他的價值
我們只是拿來跟政府反應
第一期裡面
很多的那些清法戰爭的地
全部都被破壞掉
那這種徵收土地的毀滅
其實跟綠地
一樣的
就淡水最後一塊的綠地
可能就在這個地方

蔡瀛讓我看到其實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
家鄉守護的重要
所以蔡瀛參與這件事情
我覺得蠻特別的感動就是說
他不是用一個你的專業
或你的興趣
而是因為他就生活在那個裡面

小班
沒有她還沒去
每天來這邊玩

蓋著蓋著
那我們開始出發了
八點半應該來得及
門關著

很多人認為隔代教育就是不好
因為那個阿公阿嬤會寵孫子
那如果站在這樣的話
現在以台灣社會年輕人要工作
誰來照顧
把孫子交給一個保母來照顧
還是由自己來照顧
可以來照顧的比較好
而且孫子可以反映到
自己小時候的那種生活
好像是隔代遺傳
那現在年紀大了以後
我們有的是時間
然後把孫子的照顧
我們就反映到我小時候
好像也跟他差不多

時間真的是很快
一下子馬上就感覺到自己老了
五十歲之前的話
你不覺得自己是老
但是五十歲之後
你會感覺到
當有人叫你阿北的時候
你還只是一個長輩
當有人叫你阿公的時候
你才知道說原來自己已經老了
所以老我覺得不是很可怕
但你怎麼把老善加利用
這個是
我覺得我現在不是很老
我覺得現在不是很老
真的


大淡水熟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