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淡水熟齡志/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熟齡志

紀錄片: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編輯]

  • 影片描述: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 影片來源:YouTube


人物介紹

蔡瀛6.png


蔡瀛


退休人士,淡水蔡家村人,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兩個就讀興仁國小四年級與五年級的孫子。


在中南部工作曾經擔任新聞報業處長,退休後回淡水,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包括淡水松年大學主任以及興仁國小家長會爺爺代表,目前重點推動「共學」,讓老人家們可以透過松年大學學習,交到新朋友等。也曾參與過反收地抗爭,所以對於淡水十分了解。



人物專訪

淡水的生命鬥士蔡瀛 蔡瀛

見過蔡瀛的人,都說他非常熱心、無私奉獻,是貨真價實的家鄉守護者。他大力推動「社區共膳」,讓「蔡家村」成為台灣共膳很重要的社區經驗,甚至有很多國外學者前來來台參訪,他也持續延伸在地服務,撐起如今的松年大學,依照長者的需求開授課程,除了一般技能、技藝之外,也有領域的學習機會,像中藥、手機的使用、日文,帶給學生不一樣的經驗與收穫,課程中也不光只有單純授課聽講,也有特殊的交流活動,比如日文班在淡水每年招待日本朋友來台時,都是由蔡瀛所規劃的松年大學日文班負責,讓國外旅客對台灣留下特別的愉快心得。

蔡先生曾經任職於報社,當時遇上報禁解除,他寫下許多社會的不公平與遺憾,期望能透過文字,讓社會重新思考社會制度的缺失,慢慢地,這樣的想法化成實際行動,開始了他日後的服務生涯,至今仍深受鄉里民的尊敬與喜愛。

這個社會少有如此投入社會運動的長者,既有想法又願意付諸行動,有責任感並且有勇氣、毅力面對外在的流言蜚語,能夠面對世界的不公不義,面對政府、財團施加的無形壓力,他值得受到我們的尊敬,他,是蔡瀛。


對淡水的連結 共耕 共膳 共學

廟宇是蔡家村最受重視的地方,一進村口的祈福保生宮是長者聚會的首選,除了祭祀活動,長輩們時常前往廟口分享生活瑣事,最後成為了共膳的最佳場所,為了解決高齡化及人口外流問題,蔡瀛決定實施「共膳」計劃,他在2004年向社區居民籌集六十萬,免費提供長者用膳,前三個月因是免費提供膳食,長者們怕被誤會到廟裏用膳是因為家庭因素,所以便沒有人前來,後來他更改策略,透過使用者付費的制度,計劃因此成功。

除了經營共膳,蔡瀛也將全身心投入都更抗爭,他的家族長年住在淡水蔡家村,抗爭不是他的專業,他只是一個生活在淡水,然而無論是自然還是文化資源,他都密切關注都市計畫會怎麼處置我們的土地,隨著蔡瀛的腳步走進如同橡皮圖章的淡海新市鎮,會發現其實新市鎮要開發的不是一塊無關緊要的空地,它有台灣「墾鬥士」的發展,有古宅、古墓、有埤塘也有水艦路,蔡瀛長期在這邊生活,他看見淡水綠意盎然的生態、四季、春夏秋冬,以及這些動物的棲息地,不只是陸地上,也包括在淡海的魚群、鰻苗,身為這些特別的存在的橋樑,蔡瀛把他對這個地方的愛傳達給我們。

抗爭會擋住財團的利益,是一個很不被待見的行為,那蔡瀛為什麼還要抗爭?全是為了守護他的家園、保護他家的土地,徵收補償的費用,買不起在這個土地蓋出的房子,當土地用很便宜一坪五千塊被徵收後,政府並沒有立刻進行開發,而是與財團一起養地,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了淡水的徵收,但實際開發卻不到十年,養地幾十年,當小老百姓想在原來的土地買房子時,必須花好幾十倍的錢,政府如果有需要,則實在應該因應各地區的不同、人民的需求,制定詳細的計畫再進行徵收。

2012年8月15號,蔡瀛的土地變成徵收地,而政府會利用各種理由,將反對徵收的人塑造成頑固份子,幸好有認識的大學教授、律師以及一直在關注社會公益的人,透過他們的說明我們才知道原來土地徵收根本是不公不義的,它是區段徵收,政府佔六成,個人佔四成,層層剝削之下,大家所剩的不多,這附近幾代都是農民,當土地被徵收三年以後變成建地,每年要繳納空地稅,一年可能就需要繳納幾萬塊的稅金,農民沒有足夠的積蓄,前面幾年也許可以借錢支撐,可是十年下來,累積的稅金,已經超過土地的面積了,所以最後還是只能選擇賣給財團。在這種情況下,蔡瀛決定親自去抗爭,他以地方文化、經濟環境、生活實況、宗教信仰跟政府反應,希望政府提出相對應的配套措施。


老年人的知識殿堂──松年大學

蔡瀛深信透過學習可以防止老化,因為很多知識早已隨時間從記憶中淡去或是不合時宜,現在的老年人都很願意學習新知,而教育是傳授知識最有效率的方法,也可以讓長輩多多跟群體溝通,他認為學習是一種自我刺激,能夠降低失智症發生的機率,當大腦已經開始老化,你卻想學習時,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談起承辦松年大學時,蔡瀛一開始以為需要自己準備硬體設備、良好的師資,學生也需要經過招生,更要有完善的教材,一切看來困難重重。但是當他試辦第一年後,他才發覺社會原來有很多的福利,不需要自己去蓋一間學校、從頭籌組資源,只要善用社區活動中心,長輩來這邊可以不只是學習,也可以交朋友。

創辦松年大學,蔡瀛也遭遇很多心酸事,包括誰來照顧他們?誰來做學生的資料?他因此學習使用電腦,把資金統整在一起,把四五百名學生的資料整理好提供給政府,才順利通過政府的審核。面對這些困難,蔡瀛正向的說,這也提供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管理也是一種學習,老人家學的是課本的新知,而他學的是管理,學著如何將四五百個人的學習歷程做一個比較好的、比較友善的管理。


關於「老」

蔡瀛覺得「老」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他覺得老並不可怕,但你怎麼活你的老年才是重點,蔡瀛笑著說:「我覺得我現在不是很老、不是很老。」

跟蔡瀛談話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他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抱負,老不曾影響他,反而使他更珍惜時光的有限性,每天都活出自己最大程度的能量,在他身上,我體會到:我們可以老,但是不能讓老改變我們對生活的饑渴。


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蔡瀛覺得老年一定要具備一個重點—「忙」。他認為如果忙碌的過生活,會過的比較快樂,說自從覺得自己老了之後,看到身邊的朋友視覺年齡看起來比他大好幾歲,只因為他沒有出門、沒有自己的生活,他覺得人應該好好度過老年生活,所以他承辦松年大學,把所有的老人聚在一起,他們就不老了,看起來像玩在一起的孩童一樣,一樣天真、一樣快樂,他們認為將來更長,也可以擁有的更多。


對孫子的教育理念

國小教育是基本教育,他當初讓孫子來讀興仁國小時,希望孩子更接近大自然。很多父母希望小孩更有競爭力,就遷戶籍送小孩至所謂的明星學校,但當他把孫子送到偏鄉國小時,他才驚覺,其實偏鄉小學在某些資源上更多、更豐富,也因為學生有四分之一新移民孩童、四分之一原住民,因此學校教導三種原住民語言,也教導越南語等外來語,老師更能照顧每一位小朋友。

小學的學習主要是動態活動,像是體育以及各種勞作,培養小朋友的朝氣,而松年大學大多屬於修身養性,學校的課程規劃大相逕庭,長輩們學習書法、國畫、語言還有樂器,屬於靜態的課程,但兩者都是學習,也都至關重要。

蔡瀛先生每天接送小孫子上下學,有一天他萌生一個念頭,為什麼不擔任興仁國小的家長會代表呢?一開始,他以為只有父母可以擔任,後來才發現沒有資格限制,因此欣然接下這份工作,他擔任興仁國小的家長會爺爺代表後,為兩個孫子的學校服務。而兩位孫子也都非常優秀,能動能靜,功課好的同時也學習許多才藝,不但在全校面前完美演藝出扯鈴表演,更是輪流拉起小提琴獨奏。

在聖誕活動當天,蔡瀛的致詞非常簡潔有力:「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所有參與學校教育的老師,看到小孩子們,自己覺得非常年輕。」



劇照

工作人員

製作人/李若慈

導演/麥嘉儀

攝影/麥嘉儀 黃詩敏 李若慈 韓心柔 樊沛淇

採訪/麥嘉儀 黃詩敏 李若慈

剪輯/麥嘉儀 黃詩敏

文字/韓心柔

劇照/黃詩敏 樊沛琪

企劃/韓心柔 李若慈

視覺/陳兆珺

協力指導/陳宛燕 黃意璇



{{{3}}}


淡水熟齡志簡介

大傳系教授王慰慈帶領第三十七屆大傳系學生製作。王慰慈表示,八部以在地關懷為主題,記錄淡水區八位熟齡與長青社區人士,他們面對老年化的社會,如何有智慧的保持健康和快樂的心境、以及他們的生活理念、態度、信仰和人生哲學。希望透過紀錄長者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經驗,在這老年化社會當下可以提供更多值得效仿的精神給面臨退休的人參考。 本屆放映的八部紀錄片主角,分別是淡水國小退休校長林元紅、淡江大學退休校長林雲山、國民美術創辦人劉秀美老師、金甌高職退休老師吳秀英、從事影視專長退休的外交官李東明先生、轟轟烈烈參加過政治競選,也開過餐廳,現在回歸平靜的呂月娥女士、從事記者但退而不休一直為淡水社區守護的蔡灜先生、以及用繪本藝術接觸長者,成為陪伴並延緩老化的後青春繪本館的一群可愛長者朋友。透過影像記錄這些長者們的人生下半場,尋找到自己生命的鑰匙,雖然他們退休了,但每一天都活得很精彩,成為社區有生命活力和影響力的人。學生們在這九個月的拍攝期間,從他們的身上,獲得不少人生的啟發。



淡水熟齡志列表

  1. 笑長-紅出自我林元紅
  2. 依雲伴山-樸實剛毅的林雲山校長
  3. 自我的劃像-國民美術的自我拓印
  4. 百卉含英-賢德的人間天使吳秀英
  5. 後青春繪本館
  6. 無敵東明Woody Tommy-Mr.Photo李東明
  7. 鵝媽媽脫殼記 被上帝擁抱的蛾
  8. 退而不休-社區守護神



版權資訊

  • 計畫統籌:
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案:「淡水好生活」
淡江大學文學院「《熟齡志》- 淡水社區紀錄行動」計劃案
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 群: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7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行政專員:陳友勤、莊惠閔
  • 文字編審:陳品靜
  • 美術編輯:陳兆珺、姜宜廷
  • 視覺設計:陳兆珺
  • 發 行 人:文學院院長 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系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提供。

附錄:字幕檔[編輯]

如果說老年人一定要有一個忙
我覺得如果用忙來代替的話
他可能生活過的會比較快樂

我們承辦一個松年大學
就是把所有的老人家集合在一起
當所有的老人家集合在一起
同年齡的人集合在一起
你會不感覺到他們老

我一直想透過學習可能會防止老化
老年人還是要接受知識
那知識的來源就是一種教育
所以一定要學習
學習的話是一種刺激自己
你透過常常學習的話
至少可以防止減低失智症的發生

像這個都一樣
這個可以拉長對呀

蔡瀛是我的親家
他人真的是很好
他肯幫助別人
而且不是只有幫助別人
他對社區服務 
像這個社區服務
他也非常的非常的投入
他這幾個共字(共學、共食、共耕)來講
最成功就是共學
他把這個我們日常生活
老年人所需要學習的
他幾乎都把它列入
然後報名也非常踴躍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
碰到了好多好同學
互相交流
那使我鬱結的心裡頭
覺得那個心就有交流的關係
整個心就打開了
所以就覺得日子不會過得那麼難受
那麼鬱卒

我希望我家的土地
不要突然間被徵收
我參與抗爭
其實抗爭是一種很不得人緣的
因為會擋住人家的利益
會擋住財團的一些利益
那抗爭一般來講 
我為了要很簡單的一個目的
用我們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土地而已
你別的地方怎麼開發我不知道
但是至少我的家園
不要因為這土地開發
讓我流離失所
我原來在這邊生活的很好
我們幾代都生活得很好
我們這邊每一個老人家都八九十歲
將近一百多歲
看到你都會打招呼
他能夠生活自由自在
那同樣的我也是希望
將來我能夠生活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你幾歲
我九十
九十四
不是九十七嗎 
九十四
他們怎麼一直拍我
把你拍得漂亮
把你拍得漂亮
把你拍得漂亮
不要開玩笑啦

在過去大概二三十年來
那我們都共同關注
淡水未來發展的可能
主要參與的很多破壞性建設的活動
那在很多的運動的場合
就遇到蔡瀛
那後來一起參與的工作
大概是有關淡海二期的開發
蔡瀛就住在二期裡面
他的家族他的整個生活世界
都在那裡

當我第一次去抗爭
是因為我的土地要被徵收
這些土地
我們不是丟雞蛋丟石頭
跟他什麼以性命來對抗的
沒有
我們只是把這地方
的一些那個文化
經濟還有他的價值
我們只是拿來跟政府反應
第一期裡面
很多的那些清法戰爭的地
全部都被破壞掉
那這種徵收土地的毀滅
其實跟綠地
一樣的
就淡水最後一塊的綠地
可能就在這個地方

蔡瀛讓我看到其實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
家鄉守護的重要
所以蔡瀛參與這件事情
我覺得蠻特別的感動就是說
他不是用一個你的專業
或你的興趣
而是因為他就生活在那個裡面

小班
沒有她還沒去
每天來這邊玩

蓋著蓋著
那我們開始出發了
八點半應該來得及
門關著

很多人認為隔代教育就是不好
因為那個阿公阿嬤會寵孫子
那如果站在這樣的話
現在以台灣社會年輕人要工作
誰來照顧
把孫子交給一個保母來照顧
還是由自己來照顧
可以來照顧的比較好
而且孫子可以反映到
自己小時候的那種生活
好像是隔代遺傳
那現在年紀大了以後
我們有的是時間
然後把孫子的照顧
我們就反映到我小時候
好像也跟他差不多

時間真的是很快
一下子馬上就感覺到自己老了
五十歲之前的話
你不覺得自己是老
但是五十歲之後
你會感覺到
當有人叫你阿北的時候
你還只是一個長輩
當有人叫你阿公的時候
你才知道說原來自己已經老了
所以老我覺得不是很可怕
但你怎麼把老善加利用
這個是
我覺得我現在不是很老
我覺得現在不是很老
真的


大淡水熟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