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偕醫館"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小 |
|||
行 5: | 行 5: | ||
'''滬尾偕醫館'''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5&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 '''滬尾偕醫館'''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5&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 ||
− |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 | + |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
− | + |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教士,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 (Dr.J.B.Fraser) 前來淡水駐院主持,唯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1879年]]一位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慨然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博士遂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 | |
− | 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洪泉]] | + | 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洪泉]]」所蓋,他是淡水甚出名的泥水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築體為馬偕親自設計,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採閩南式與西式建築混合型式,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臺、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
==相關照片== | ==相關照片== | ||
行 29: | 行 29: | ||
==參考資源== | ==參考資源== | ||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
− | * | +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 | * | +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 | * | + |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
− | * | +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於 2014年1月29日 (三) 19:03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簡介
滬尾偕醫館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1]
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教士,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 (Dr.J.B.Fraser) 前來淡水駐院主持,唯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1879年一位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慨然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博士遂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
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並由「洪泉」所蓋,他是淡水甚出名的泥水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內部格局單純方整。《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築體為馬偕親自設計,請淡水最有名的泥水匠洪泉師所蓋,採閩南式與西式建築混合型式,入門右邊為開刀房。」內部仍有手術濯洗臺、壁爐、門鐘等設備,以及馬偕當年所用的風琴、西式餐桌、鐵床和當時醫療所用的藥瓶、藥罐等。偕醫館醫務遷移後,偕醫館作為教會書房,提供聖經聖書。後作為教會所屬團契使用,並做多元性再利用。
相關照片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
讀取地圖中...
相關資訊
- 服務時間:[2]
- 週六 11:00~18:00
- 週日 11:00~19:00
- (含國定假日)
- 連絡電話:(02)2629-2515 (假日才可連絡)
參考資源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 淡水學用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