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老街" 修訂間的差異
(→參考資源) |
|||
行 27: | 行 27: | ||
*[https://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5%85%AB%E9%87%8C 淡水維基館 八里] | *[https://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5%85%AB%E9%87%8C 淡水維基館 八里] | ||
*[http://mmweb.tw/4307/ 美美網 八里渡船頭老街] | *[http://mmweb.tw/4307/ 美美網 八里渡船頭老街] | ||
+ | *[https://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110659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特色老街推薦] |
於 2019年12月12日 (四) 10:00 的修訂
簡介
位在淡水河出海口之西側,東北隔淡水河與淡水區相望,西接林口區,南隔觀音山與五股區為鄰,西北濱臨台灣海峽,東鄰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
特色
八里比淡水還早開港,是臺北早前與大陸通商的港口,商業繁盛時期甚至有13個行郊,用以應付各式貿易需求,十三行象徵八里燦爛美好的時期,也被考古學家用來稱呼近年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跡。
八里渡船頭位於淡水河左岸,是連接八里與淡水之間往返渡船停靠的碼頭,為從日據時代就有的航線,經營權原屬於八里鄉公所,直到民國58年轉成由民營,由順風航業經營到現在。八里渡船頭除了老街、八里信仰中心大眾爺廟、本地歷史最為悠久的天后宮外,水岸商店街,面對著淡水河岸,有著美麗的景觀.
八里渡船頭老街是八里「資深」的景點之一,地點就位在港口旁的街道,以往進出八里的人多會聚集在此,因此逐漸形成了一個市集,街邊的小販賣著剛捕撈上來的漁獲,其中有名的就是孔雀蛤,很多來八里的人都會帶一袋新鮮的孔雀蛤回家。在改造工程之後,老街的面貌也不同於以往,原本雜亂無章的街道,重新鋪石整建後蛻變為整齊的畫面,紅瓦白牆的小店家則襯出臺灣鄉村渡口的奇特風味,餐廳和小吃也顯得更加有魅力了,鹹蛋、胡椒餅、雙胞胎、蝦捲、吻仔魚、炸花枝丸⋯讓你一上岸就可以大快朵頤。
「八里老街」兩旁紅瓦白牆的小店家,讓人想起幾十年前的台灣鄉村,配合悠閒的氣氛及河岸風光,一個美好的假日時光就此展開。
歷史
由於八里扼制淡水河河口南岸,背依之觀音山和對岸的大屯山都是極佳的航途指標,加上八里是南崁至台北盆地中唯一有較寬之沖積平原的地區,可追溯至七千年前之大坌坑文化,引領台灣進入新石器時代。從今日大坌坑、十三行、訊塘埔、長道舊社等遺址的考古發崛中,可看到豐富的文化遺留。尤其十三行文化,乃距今1800年前至500年前時期,為台灣人進入鐵器時代的代表,引領八里成為台灣考古學最熱門的地區。現今八里區居民多由外地遷入,已非早期本地原住民族後代。
早期原住民族較有名的聚落有15處,但以下列5處為本區重要考古遺址。
- 大坌坑聚落 (約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700年)
- 下罟大埔聚落 (約公元前1330年~公元前900年)
- 長道坑口聚落 (約公元前1330年~公元前900年)
- 渡船頭聚落 (約公元前1330年~公元前900年)
- 十三行聚落 (約公元200年~公元15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