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Ray
出自 淡水維基館
自我介紹[編輯]
哈囉哈囉
陽光明媚嗎?
我是阿成老師的乾兒子兼最頭痛的學生
心得感想[編輯]
期初心得[編輯]
這次的上課內容其實跟在研究室老師跟我說的大同小異,只是相較於在研究室說的內容又更深入一點,經由這堂課又對研究所在做些什麼更多的了解,也知道研究所的課程不如大學部一樣只需要修學分就能畢業,更重要的是寫完論文。
每週心得[編輯]
今天數位人文的第一堂課的內容為教淡水維基館的基本語法,也就是我們平時在淡水維基館工讀時所會用到的技能。因此做起來並不算困難,還算順手。第二、三堂課的內容為了解淡水的歷史風貌,老師透過老照片與現今樣貌對比的方式,帶我們認識淡水過去的發展脈絡及淡江大學所在位置的不同。我們學到了淡水在不同時期(原住民、西荷與明鄭時期、兩岸對渡期及國際貿易期)的發展變遷,以及其作為重要港口的繁榮歷史。這堂課不僅加深了我們對所在的淡水有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們對未來的數位人文研究有了更深的啟發。
期末心得[編輯]
研究主題[編輯]
- 想法1
以松山(錫口)、汐止、暖暖的老街、媽祖廟及碼頭為主題,結合大臺北古地圖考釋、檔案局中案名為地圖審查委員會裡的台北市行政區域圖跟台北市區及近郊圖做田野調查,了解在地人的生活樣貌。
研究方向:
- 蒐集不同時期(清代、日治時期、戰後、現代)的歷史地圖,透過GIS技術標記暖暖、汐止、松山的碼頭、媽祖廟與老街位置,視覺化河運變遷與地方發展軌跡。
- 碼頭的興衰是否影響媽祖廟的香火興盛與老街的繁榮程度?
- 這三個地方的老街是否因碼頭經濟而興起?其商業類型是否與碼頭貨運有直接關聯?
- 基隆河、淡水河水運與松山地區的經濟互動,例如貨物流動、產業發展。
- 傳統水運如何逐漸被公路、鐵路、捷運等現代運輸取代,影響發展。
- 盤點目前暖暖、汐止、松山都市發展狀況,是否仍保有過去水運時期遺留的史蹟。
- 地方發展與地方信仰的連結:慈祐宮的媽祖信仰跟水路應該也有很大的關連。
研究方法:
- 田野調查
- GIS疊圖
- 疊圖發現明治版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橘點及綠點為地圖上的渡船頭)跟目前錫口碼頭所在地(紅點)有所不同,可能需要再多爬梳相關史料來確認。
- 史料爬梳
- 策展拍影片(?
- VR線上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