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Andylu11/故事館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記憶,數位共筆

主題:淡水老照片說故事 / 歷史系 周宗賢老師


250px

灰窯仔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灰窯仔就是早期台灣民間再做的石灰,從荷蘭人時代,他們為了要建造紅毛城或安平古堡等建築,需要大量的石灰,用貝殼去搗如牡蠣等,淡水新市鎮或海岸邊通常都是牡蠣聚集的地方,也都是以那些地方的牡蠣加水去燒做提煉,變成水泥或拿來塗牆壁等用途。

  另外也可以用灶的,古時候的人很聰明,會去尋找哪個地方的土壤可以做磚塊,不是所有的土都可以拿來做磚塊,有的可以有的不行,例如鶯歌的土就很軟,很適合拿來當材料。

  古時候住淡水的人就建灰窯仔來做石灰當作基礎建材,而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大概在光復左右,距今現在40~50年前所拍,照片裡的煙囪就是利用磚塊所堆疊(上面窄下面寬)而成,這一類的煙囪都可達到10幾公尺高,建築的過程不僅要用鐵片圍起來還要用鐵釘去釘去做支撐,其煙囪的底還有小洞能使熱氣散發出來,而窯就是在煙囪底下,並持續地悶燒,到達一定溫度後,就能取出磚塊來做建材。

  從日據時期到光復初年都需要用此磚塊來作為建築的材料,是當時很重要的基礎工業。

250px

手紀-烈火燒成砌屋磚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蔡坤煌醫生對於拍攝灰窯仔所下的標題。


250px

紅毛城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這張紅毛城的照片,根據其屋頂和柱子推斷應該是從日據時期或光復初期所拍攝,因為現今的紅毛城已是被英國領事修復過後(當時受到颱風侵襲而吹毀了屋頂和柱子),當時的入口和倉庫等則和現今沒有差異。

  然而當時擺放在入口前的老炮檯(嘉慶年間)已被英國領事移到後方,當時是英國領事和日本政府要求送給它們擺放和供給民眾參觀(因為其關係良好)。

  而這張照片的可貴就是在其歷史變遷的過程,從古至今紅毛城的變化。



250px

大樹下土地公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當時的蔡坤煌醫生在淡水到處幫病人看病,有些病人因為走不了路,所以醫生通常都會出診,然而其相片的可貴之處不是在於地點,因為在當時這樣類型的場景在台灣很常見,其主旨最主要是呈現台灣人的信仰。

  這張照片的位置大概位於小坪頂到北新路之間,像這種有生命的古樹,台灣人認為裡面有神,所以地方的人會認為這附近會是地靈人傑之地,便會在樹蔭底下建土地公廟,祈求農物豐收,農作豐收就有許多的東西能賣,換取日常用品如衣物或者是書本等等,便能讓家中的小孩有書可唸,期望能培養出秀才,所以農家人非常的相信土地公。

  而當時的台灣人認為每個土地公都有一定管轄的範圍所以又叫境主公,俗稱的地基主,這張圖所呈現的意境非常的美,從照片能看出當時的主要建築,比較好的是瓦片堆成的房屋,而貧窮人家大部分都是住在茅草屋(合掌屋)。

  這棵老樹所呈現一種秋冬之美,在寒冷的秋冬而變成枯枝,但在春天便能再次的欣欣向榮,逐漸的茂密、茁壯。


250px

淡水日落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這張是淡水常見的暮色-淡水日落,是淡水很珍貴的文化資產,其最完美的景色比例,天空3分之2,淡水河以下3分之1,讓這張照片所呈現的意境非常的美。

250px

千層梯田映觀音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這種類型的梯田在世界各地都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種類型的梯田並不全是自然的,結構是自然的但其圍牆是石頭人工堆砌的,沿著自然的等高線去做規劃,並還有排水和引水系統,這些是看不見的人工景觀。

  這張照片可以看見觀音山,意境非常之高,其梯田的地點應該位在北觀音,拍攝時間大概在1970年代左右。

250px

手紀-千層梯田映觀音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蔡坤煌醫生對於拍攝此梯田景致所下的標題。

250px

淡水容客船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照片裡的船就是淡水以前常見的容克船,因為其形狀像龜殼所以又俗成為龜仔船,這種船通常都在內陸的河邊航行,例如開到艋舺內湖汐止等等,越多尾桿但表船就越大,出水量也就越多。   

250px

淡水衛生所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這張照片就是在淡水衛生所前所拍攝,裡面有蔡坤煌醫生以及他的同仁們。   

250px

打綁腿

說故事:周宗賢老師

  這張照片在淡水高爾夫球場的招待所前拍攝,淡水高爾夫球場是全台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其照片中打綁腿的目的是為了在打高爾夫時好行走,並預防草叢裡的蚊蟲或野蛇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