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4年10月30日 (四) 14:40 由 Rocio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圖檔描述:觀音山
拍攝日期:2013-10-19
拍攝地點:小白宮
所有人:Caramel
攝影者:Caramel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觀音山,昔稱八里坌山,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係約六十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下面的「板塊隱沒帶」向西推移,而在觀音山地底產生了沿江,引起連續三期的火山爆發,繼而成就了今日觀音山的美景。荷蘭時期,觀音山一度被稱做淡水山,但漢人在習慣上一般仍稱之為「八里坌山」,係因該山麓有原住民部落「八里坌社」而得名。八里坌山的特殊景致,很早就被遊歷臺灣的中國文人所注意,成為文人雅士的歌詠對象。.

  乾隆30年代前後,八里坌山改稱為觀音山,根據尹章義教授的考證,是因為胡焯猷於乾隆17年獻建祀奉觀音菩薩的大士觀在八里坌山的西雲岩,之後人們就逐漸習稱八里坌山為觀音山了。西雲岩的大士觀一名外岩寺,與位於主峰山頂的內岩凌雲寺對稱。凌雲寺創建於乾隆年間,亦供奉觀音菩薩。由上可知觀音山名稱的由來,應與觀音佛寺的興建有關,而非後人所謂「自遠方眺望,群峰山形如觀音仰臥」的說法。今天的觀音山則是淡水著名的觀光景點,是臺北居民郊遊休閒的去處。

  觀音山共有6條登山步道,每一條有不同的特色,步道可分為「福隆山」、「牛港稜」、「硬漢嶺」、「尖山」、「楓櫃斗湖」及「牛寮埔」登山步道。其中「硬漢嶺步道」分為主線和副線(楓櫃斗湖步道),主線由凌雲禪寺旁進入,就可抵達硬漢嶺;從觀音山遊客中心後方進入的副線(楓櫃斗湖步道),行程較短、坡度較陡峭。「硬漢嶺」是觀音山最高的地方,海拔約為616公尺。

地圖資訊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