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球嶺砲台"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簡介)
行 4: 行 4:
 
[[獅球嶺砲台]]位於[[基隆港]]內陸,現為第三級古蹟,在保護北台灣有非常大貢獻,目前砲台的遺跡內僅剩餘指揮所一座、砲台和彈藥庫。因應當時需要,將砲台設置成一字排開形式佈局,形成扇狀平面。其中砲台指揮所由山岩、三合土及舔水泥建成,平面採回字型設計,開口部分可當作發射口,設計相當精良。指揮所牆厚度更是達一公尺厚,在當時防衛起了不小功用,是當時清朝時期少見小型砲台,十分珍貴。
 
[[獅球嶺砲台]]位於[[基隆港]]內陸,現為第三級古蹟,在保護北台灣有非常大貢獻,目前砲台的遺跡內僅剩餘指揮所一座、砲台和彈藥庫。因應當時需要,將砲台設置成一字排開形式佈局,形成扇狀平面。其中砲台指揮所由山岩、三合土及舔水泥建成,平面採回字型設計,開口部分可當作發射口,設計相當精良。指揮所牆厚度更是達一公尺厚,在當時防衛起了不小功用,是當時清朝時期少見小型砲台,十分珍貴。
  
可惜獅球嶺砲台被荒廢至今,其中也經歷過許多修建和重整,加上現在[[基隆市]]沒有可直達獅球嶺砲台道路,慢慢被當地人民遺忘。整座砲台遺跡範圍雖然不大,但是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及意義,[[基隆市]]現在也全力推廣[[獅球嶺砲台]]歷史故事,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獅球嶺砲台]]非凡歷史意義及地位。
+
可惜[[獅球嶺砲台]]被荒廢至今,其中也經歷過許多修建和重整,加上現在[[基隆市]]沒有可直達[[獅球嶺砲台]]道路,慢慢被當地人民遺忘。整座砲台遺跡範圍雖然不大,但是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及意義,[[基隆市]]現在也全力推廣[[獅球嶺砲台]]歷史故事,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獅球嶺砲台]]非凡歷史意義及地位。
  
 
==歷史==
 
==歷史==

於 2021年11月18日 (四) 22:53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基隆 > 古蹟

  • 影片描述:獅球嶺砲台導覽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獅球嶺砲台位於基隆港內陸,現為第三級古蹟,在保護北台灣有非常大貢獻,目前砲台的遺跡內僅剩餘指揮所一座、砲台和彈藥庫。因應當時需要,將砲台設置成一字排開形式佈局,形成扇狀平面。其中砲台指揮所由山岩、三合土及舔水泥建成,平面採回字型設計,開口部分可當作發射口,設計相當精良。指揮所牆厚度更是達一公尺厚,在當時防衛起了不小功用,是當時清朝時期少見小型砲台,十分珍貴。

可惜獅球嶺砲台被荒廢至今,其中也經歷過許多修建和重整,加上現在基隆市沒有可直達獅球嶺砲台道路,慢慢被當地人民遺忘。整座砲台遺跡範圍雖然不大,但是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及意義,基隆市現在也全力推廣獅球嶺砲台歷史故事,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獅球嶺砲台非凡歷史意義及地位。

歷史

興建於1884年(清光緒10年)中法戰爭,坐落於基隆仁愛區獅球嶺頂。北台灣的防務劉銘傳為了鞏固海防,聘請英國技師建造砲台,其中之一則是獅球嶺砲台,也是基隆砲台裡最內陸、最高處防禦戰線,可眺望整個基隆港。首次參與戰爭是中法戰爭林朝棟為義軍統領並率軍駐守獅球嶺,雙方長達八個月時間僵持,法軍因此無法繼續前往台北盆地。第二次是在1895年(清光緒21年)乙未割台之役,日軍登陸於澳底,進逼基隆港,並準備直搗台北,和清軍發生獅球嶺爭奪戰,後因清軍內鬨而讓給敵方,由此展現獅球嶺砲台戰略重要性,歷經兩次戰役後,為獅球嶺砲台增添不少歷史價值。而在日本時期獅球嶺砲台已荒廢,失去禦敵功能,只剩下指揮所、砲座、彈藥庫等設施。

地圖

讀取地圖中...


相關頁面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