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禮拜堂"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導覽條1|景點}}
 +
 +
==景點簡介==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
  
  西元1872年3月9日,來自加拿大的[[偕叡理]]牧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這是第一代的教堂。
+
  西元[[1872年]]3月9日,來自加拿大的[[偕叡理]]牧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這是第一代的教堂。
  
 
  淡水禮拜堂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教堂於1915年在現在的位置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1928年因不敷使用又適逢馬偕來淡水傳教六十週年,淡水教會於是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1932年改建,至1933年9月3日完工。
 
  淡水禮拜堂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教堂於1915年在現在的位置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1928年因不敷使用又適逢馬偕來淡水傳教六十週年,淡水教會於是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1932年改建,至1933年9月3日完工。
行 10: 行 13:
  
 
  據傳洪泉及黃仔樹師徒從清末即長期爲馬偕建屋,至1906年及1909年的宣教士宿舍亦可能出自洪、黃二匠師之手。這是流行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一種建築式樣。2009年,鎮公所拆除教堂南面的舊街屋,大大改善了教堂周邊的環境,增添古蹟風貌。
 
  據傳洪泉及黃仔樹師徒從清末即長期爲馬偕建屋,至1906年及1909年的宣教士宿舍亦可能出自洪、黃二匠師之手。這是流行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一種建築式樣。2009年,鎮公所拆除教堂南面的舊街屋,大大改善了教堂周邊的環境,增添古蹟風貌。
 +
 +
==交通地圖==
 +
:*步行:淡水捷運站 → 中正路(老街)(約20分鐘)
 +
 +
==參考資源==
 +
 +
==相關頁面==
 +
 +
==相關連結==
 +
:*[http://www.mackay.com.tw/index.asp 淡水教會]
 +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FA09602000134&assetsClassifyId=1.1&version=1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淡水禮拜堂]
 +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SG?pageID=42185 淡水區公所-新八景滬街訪古-淡水禮拜堂]
 +
 +
[[Category:景點]]

於 2013年9月15日 (日) 12:45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景點簡介

  淡水禮拜堂位於淡水馬偕街8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

  西元1872年3月9日,來自加拿大的偕叡理牧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博士)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不但是作為醫院,也是傳教的地方,這是第一代的教堂。

  淡水禮拜堂隨著1901年馬偕去世,淡水教會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教堂於1915年在現在的位置改建為一所北美洲樣式,磚造白灰牆,俗稱白色禮拜堂,鐘樓設於正門上方。1928年因不敷使用又適逢馬偕來淡水傳教六十週年,淡水教會於是決定改建,興建經費除了由會友、學生和各友會奉獻外,其大部分由馬偕牧師兒子偕叡廉,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且親自設計、督建。於1932年改建,至1933年9月3日完工。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 1986 年屋頂因傳統屋瓦維修困難,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教堂正面有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基督教義。

  淡水禮拜堂是一座設計仔細且施工嚴謹的建築。就設計層面而言,建築物有許多細節(detail),包括柱腳、牆面、砌磚法、扶壁、拱窗、平拱窗、尖拱窗、線腳、水平飾帶及尖頂等。

  據傳洪泉及黃仔樹師徒從清末即長期爲馬偕建屋,至1906年及1909年的宣教士宿舍亦可能出自洪、黃二匠師之手。這是流行於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的一種建築式樣。2009年,鎮公所拆除教堂南面的舊街屋,大大改善了教堂周邊的環境,增添古蹟風貌。

交通地圖

  • 步行:淡水捷運站 → 中正路(老街)(約20分鐘)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