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T28906/網頁測試"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82: 行 82:
 
<td>
 
<td>
 
=='''認識淡水維基館'''==
 
=='''認識淡水維基館'''==
「[[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09/13,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無所不包。<br>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概稱,指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隨著時代演進,地理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台灣的總稱。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淡水河出海口北岸,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的重要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
「[['''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09/13,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無所不包。<br>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概稱,指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隨著時代演進,地理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台灣的總稱。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淡水河出海口北岸,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的重要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td>
 
</td>
 
</tr>
 
</tr>

於 2014年11月9日 (日) 23:53 的修訂

<MARQUEE onMouseOver="this.stop()" onMouseOut="this.start()" scrollAmount="1" behavior="alternate" scrollDelay="0" width="100%" height="100%">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 滬尾偕醫館 淡水紅毛城 小白宮 淡水紅樓 馬偕墓園 </marquee> 淡水維基館 Tamsui Wiki

 註冊帳號  網頁日誌  淡水維基館FB

淡水發展史淡水大事記淡水八景


2024年04月29日(週一)13:26

2,296個頁面|5,399張圖片 
[[Special:Statistics|模板:NUMBEROFVIEWS]]次點閱|908位註冊使用者

 景點

 飲食

 人物

 團體

 地區

 機構

認識淡水維基館

'''淡水維基館'''」創建於2013/09/13,旨在紀錄淡水的一切: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 ... 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無所不包。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概稱,指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隨著時代演進,地理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台灣的總稱。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淡水河出海口北岸,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的重要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淡水NEWS

--更多訊息 (編輯)



相片欣賞


馬偕墓園
  馬偕墓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26號淡江中學後方,建於西元1901年(清光緒27年)馬偕辭世時,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於1985年(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馬偕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左拉村(Zorra)人,神學院畢業後不久,馬偕向長老教會申請海外宣教獲准,於1871年(清同治10年)奉派來臺。馬偕來臺後先在臺灣南部學習閩南語,次年3月9日乘輪船北上抵達當時的滬尾(現今新北市淡水區),並以淡水為根據地對臺灣北部開始進行佈道、醫療與教育等多項事業,並著有貢獻成為近代北部臺灣史上具有極重要地位的外國人士。馬偕墓園



紀錄片: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 人物誌 / 食貨志


  林建盛,第二代餅店經營人之一,是「新建成」創始人的第三個兒子,為人親切大方,在家人與員工眼中是一位辛苦、負責任的老闆。


美食推薦

新建成餅店.JPG

  新建成餅店成立於民國四十年,當時創始人林清鐓先生還是糕餅店學徒。在1951年,他正式創辦了新建成餅店,開店至今已有近一甲子的時間,新建成餅店研發出不少產品。除了最暢銷的芝麻蛋黃餅外,還有和生餅、米香、沙其馬,以及傳統婚禮需要的禮餅,目前店中顧客以準備訂婚的新人和家屬居多,零售的比率較低。最暢銷的芝麻蛋黃餅,外皮佈滿著芝麻,在吃下之後,滿口的芝麻香殘留於口齒之間,內餡的冬瓜和蛋黃融合ㄧ體;不能吃蛋黃的朋友,店家也貼心設計不加蛋黃的產品。


古蹟巡禮

滬尾偕醫館.jpg
  滬尾偕醫館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馬偕博士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1879年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4/05/18 (編輯)




開始編輯

 要怎麼開始編輯?  先試試身手!  去哪裡問問題?

導覽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