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蕭卉均/第二次循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 使用者:蕭卉均
於 2024年6月6日 (四) 19:06 由 蕭卉均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店)

前往: 導覽搜尋

組員

  1. 蕭卉均
  2. 李昀臻
  3. 張予昕

三協成糕餅

介紹

淡水三協成糕餅店是一家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傳統糕餅店,擁有悠久的80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背景,以傳統手工製作的中式糕餅而聞名,特別是各式喜餅、月餅和牛舌餅等。

以下是關於淡水三協成糕餅店的詳細介紹、歷史及相關資訊:

歷史

三協成糕餅店創立於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由李烏金先生和他的兒子李水清先生創辦。
李水清先生在學得泉州糕餅製作技藝後,與弟弟李水海、李秋煌共同創業,並取名為“三協成”,寓意兄弟三人同心協力經營事業。

發展歷程

#1935年 - 市街更正(寄賣時代) 創店初期生意不理想,李水清先生的妻子李鄭妙首女士發現可以採用“寄藥包”的銷售方式,讓三弟李秋煌將糕餅寄賣於淡水山區的小雜貨店,逐漸打響了三協成的名聲。

#1955年 - 喜餅市場的開拓(龍鳳喜餅) 李水清先生洞察到喜餅市場的潛力,並與英國領事館的主廚涂彩和先生合作,改良傳統水晶餅,推出冬瓜肉餅,廣受好評,成為三協成的招牌餅。

#1997年 - 觀光時代(捷運通車) 捷運通車後,淡水成為觀光熱點,帶來龐大的商機。李志仁先生創立了三協成糕餅博物館,定期舉辦展覽,推廣傳統文化,使餅店成為文化交流的場地。

#2000年 - 創立糕餅博物館 李志仁先生於2000年正式成立糕餅博物館,展示各種糕餅模具和介紹傳統糕餅的製作過程,並設有小劇場和互動空間,成為推廣淡水文化的重要據點。


相關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

#營業時間:通常為上午9點至晚上9點

#產品特色:喜餅、月餅、牛舌餅、鳳梨酥等

#客戶群:當地居民及來自台灣各地和國外的遊客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

淡水三協成糕餅博物館介紹: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位於熱鬧的淡水老街上,是一處充滿歷史和文化氣息的地方。
每到周末,館內總是人潮湧動,不論大人小孩都熱衷於試吃各式傳統糕餅。

歷史

三協成糕餅鋪創立於1935年,由現任老闆李志仁先生的祖父李烏金先生帶領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三兄弟學習泉州糕餅製作。
店名「三協成」意指希望三兄弟能同心協力經營。
早期以喜餅製作起家,後來從英國領事館主廚學習製作英國水果派,將傳統與西方風味融合,成為三協成糕餅的一大特色。

博物館設施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不僅展示各式糕餅,還記錄了三協成在地中西融合的獨特餅舖文化。
館內陳列具有年代的製餅模具,展示了傳統製作工藝的精髓。

推廣在地觀光

為了讓來自各國的旅客更了解淡水,博物館提供介紹淡水文史資料的多國語言版本(中、英、德、法等),免費供遊客取閱。
這些資料詳細介紹了淡水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使國內外遊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增進對當地文化的了解。

服務設施

博物館內隨時提供各式糕餅供顧客試吃,並貼心提供熱茶和座位,成為許多國內外遊客休憩的理想場所。這些貼心服務讓三協成糕餅博物館成為淡水重要的人文景點,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參觀和品嘗。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歷史背景、精美的糕餅和貼心的服務,成為淡水老街上一顆耀眼的明珠。無論是了解淡水歷史文化,還是品味傳統糕餅,這裡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好地方。
除了博物館展出的糕餅模具和歷史外,也時不時會有個人畫展的展出可以一起欣賞,這次我們剛好遇到馬英哲油畫個展。

馬英哲油畫個展

馬英哲教授多年在學院任教,難得的跳脫了制式規範,用不沉重的學術包裹創作,而是很有溫度的生活裡頭設色彩夢境,讓他的藝術大膽卻質輕,含括所有年輕的共鳴與認同。
這樣的風格與馬英哲教授的年歲相映出跳脫的衝突,除了在後現代定義中寬廣的取材,純質溫暖的童心是這些作品最大的魅力。


新建成糕餅店

淡水新建成糕餅店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傳統糕餅店,與三協成一樣,是淡水地區的著名糕餅品牌之一。
新建成糕餅店擁有新舊兩家店面,分別傳承與創新,為顧客提供各式美味糕餅。

歷史背景

新建成糕餅店創立於1940年代,由創辦人李氏家族經營。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新建成已成為淡水地區重要的糕餅品牌之一,以其傳統的製作工藝和優質的產品深受顧客喜愛。

舊店

位於淡水老街上的新建成舊店保留了傳統的店面風格和製作工藝。這裡的糕餅以手工製作為主,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早風味。
顧客可以在這裡品味到各式各樣的傳統中式糕餅,包括喜餅、月餅、鳳梨酥等。

特色

#傳統製作工藝:舊店堅持使用傳統製作工藝,糕餅的口感和味道與幾十年前無異。

#歷史氛圍:店內保留了大量老照片和製餅工具,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讓顧客在品味糕餅的同時,感受歷史的沉澱。

新店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建成在淡水的另一處開設了現代化的新店。
新店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加入了現代的元素和創新,吸引了更多年輕顧客。

特色

#現代化設備:新店引進了先進的製作設備,提高了糕餅的生產效率和品質。

#創新產品: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基礎上,開發了多種創新糕餅,例如結合現代口味的抹茶酥、紅豆麻糬等。

#舒適環境:新店的裝潢現代舒適,提供免費Wi-Fi和休憩區,讓顧客可以在這裡悠閒地享用糕餅和飲品。

服務

新建成糕餅店的兩家店都提供友善的服務,顧客可以在店內試吃各種糕餅,並享受熱茶或咖啡。無論是購買伴手禮還是自己享用,這裡都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參觀與購物建議

#拍照規定:原始店不允許拍照,新門市只需與店員溝通即可拍照。

#購物推薦:建議在新門市選購禮盒,不僅選擇更多,還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休息。

#路線規劃:由於店與店之間距離不遠,但可能容易迷路,建議提前規劃好路線,並與店家確認具體位置。

每週活動與計畫

0503

參觀中文系畢業展,了解展覽、撤展等舉辦展覽的能力,討論PDCA計畫步驟,還有規劃目的地範圍。 決定出團日期,和收集資料,進行事前準備,工作分配。

0510

詳細規劃PDCA,決定目的地,進行場刊,並計劃5/24出團。

PDCA

  • Plan 計畫*
  1. 蒐集資料(淡水老街歷史、小吃、故事、秘訣…)
  2. 現場場刊(路線規劃)
  3. 確定出團路線
  4. 工作分配
  • Do 執行
  1. 計畫兩次走讀
  2. 尋找朋友進行活動
  3. 進行第一次走讀
  • Check 查核
  1. 第一次出團問題與回饋
  2. 第一次的出團結果、修改
  3. 第二次出團問題與回饋
  4. 第二次的出團結果、修改
  • Act 行動
  1. 根據第一次內容進行修改
  2. 進行第二次的走讀活動

0524

這次活動的成功經驗包括:

  1. 前置作業:提前安排參加者和製作者的時間,詳細規劃路線和行程。
  2. 溝通協調:與店家充分溝通了解規定,確保參觀順利。
  3. 回饋改進:認真聽取參加者的意見,及時改進活動安排。
  4. 希望未來的活動能夠繼續順利進行,為參加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第一次的出團活動,我們這次提前規劃好行程,主要介紹放在三協成糕餅博物館與其糕餅店的介紹與差異,我們先是進去到第一家協成糕餅店,這是最原始的店面,但跟商家溝通後立面不能拍攝,只能拍攝店面的外觀,第二家是新的店面,裝潢上面有這非常大的差別,這一家偏向現代的風格,裡面也有位子可以預訂糕餅禮盒等,和傳統店面有著分長大的區別,很適合年輕人來,再來是在後面的店面,可以看到糕餅的現做外也有在販賣高餅,最後是三協成高餅博物館,這次裡面有配合畫家進行展覽外,也展示很多製作糕餅的模具以及故事,往樓上走是三協成糕餅店,裡面除了賣各種糕餅外,也有詢問處及試吃處,可以大量購買糕餅,雖然糕餅店之間的距離都不近,但還是有很多人購買,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去不同店購買跟參觀。

  1. 第一次出團路線圖

0531

這次活動的成功經驗包括:

  1. 前置作業:安排參加者的時間,更改過的第二次出團路線,列詳細規劃路線和行程。
  2. 溝通協調:與店家充分溝通了解規定,已透過店家了解到更深入的歷史。
  3. 回饋改進:聽取第一次與第二次出團者的心得與想法。

第二次的出團活動,這次我們改了活動路線,從第一家原始新建成糕餅店一路開始介紹,接這往前走是第二家新建成糕餅店,與之前不同的是我們這次直直往前走,直到看到淡水老街的牌子彎進去,來到最原始的三協成糕餅店,除了三協成我們也發現到了隔壁也是一家很有名的牛扎糖店,也是很經典的一家店,糕餅店的店員也很熱心地跟我們介紹,增加更多的故事,最後再從三協成糕餅店往下走去到三協成糕餅博物館參觀,博物館裡也多了很多的新的畫作可以參觀,我們也發現到現在也多了很多觀光客來淡水老街參觀,除了有學生團也有很多的韓國遊客,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欣賞台灣的風景以及美食,透過第二次的出團發現到這樣的路線比較順,也更好介紹淡水老街的特色。

  1. 第二次出團路線圖

第一次出團照片

第二次出團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