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酥
簡介
魚酥是淡水特色小吃之一。因為當時淡水港漁獲實在是太多了,漁船回來幾乎都是滿載豐收,如何賣魚對船東來講,變成一個問題。往往船頭家要僱人去打鑼,告知淡水街頭巷尾三姑六婆,河邊漁船豐收回來了,新鮮又便宜的魚獲很多,大家趕快去買。假如能夠順利賣完最好,一旦賣不完,最後就要以很低價賣給養鴨人家。所以為了不浪費多餘的漁獲,就把這些當季盛產新鮮小魚,去頭、去內臟、洗乾淨,連骨帶肉一起絞碎,打成較硬魚漿,切成條狀,油炸,這樣就變成一種又香又脆又富含鈣質的新產品「淡水魚酥」,把它包裝在透明塑膠袋,可以保存很久,不減它的美味。由於顧客的支持,魚酥已是淡水有名且具代表性的名產之一,在淡水,光是賣魚酥,在中正老街上有有10多攤,受人喜愛的程度可見一般。
淡水魚丸魚酥的文化來自兩位二戰時期同梯的台灣籍日本兵,林水木、許義(許炳松)。1952年(民國41)在福佑宮附近經營魚丸店的許義(許炳松),從魚酥羹用的片狀魚酥中找到靈感,將之反覆試驗和改良後,推出長條狀的魚酥,這個新產品,深受民眾的喜愛。這兩位同梯的士兵在二戰結束後決定共同開業創立一間魚丸店,即當時媽祖廟旁的味香魚丸店。起初淡水人不習慣魚肉製作成魚丸的吃法,使得魚丸店生意不好。林水木先生為了兩個家族的開銷早上在魚丸店做事,下午還兼差賣煤炭、衛生紙、豬油與木屐,但最後都不敵時代變遷而被迫結束。之後魚丸店在兩位用心經營下生意日漸興隆,讓味香魚丸店成為了淡水飲食文化的重要一環。
但是淡水的魚貨實在太多了,體型大的魚做成魚丸,剩下的小魚吃不完,為了不浪費食物,他們想到了一個方法,把魚打成魚漿加上蕃薯粉,切成小條,在用油炸過,發現口感還不錯,更重要的是保存時間長,解決魚因不新鮮賣不出去的問題。後來又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炸過的魚酥弄到油鍋,這時他又發現口感竟比炸過一次的口感還香脆,並且大受客人的青睞,於是,隨著製作工具的更新、幫裝方式的改良、經歷過兩代的傳承、四十多年的經營,至今仍保有初創的風味,自此獨樹一格。而食用方式也由早期像配菜一樣配來吃,像魚鬆或魚脯那樣,隨著經濟繁榮進步,人們則拿來配飲料或啤酒,當零嘴食用,歷經多年,始終維持高人氣,至今成為淡水名產之一。
味香魚丸店(媽祖廟旁)民國39開業(1950年),經過了33年的經營,兩位創始人林水木與許炳松最終拆夥各自成立品牌,林水木先生創立了登峰,而許炳松則是成立了許義,兩家的經營風格不盡相同。登峰致力於鄉土教育,更於2004年成立了登峰魚丸博物館供民眾參觀,讓大家更了解魚丸的製作過程與淡水歷史,產品更是行銷多國。許義則是維持傳統的經營方式。
魚酥爽口含高量鈣質,是民眾平時都可食用的零嘴,酥脆的口感中帶著魚香,嘗了一口之後,很難罷手,而且魚酥也是淡水老一輩的人吃稀飯或下酒的好配料,而此傳承延續幾十年的好滋味,總是令人想一嚐其箇中滋味。
食譜
- 食譜來源:食之網
- 主食材:
- 海鰻:500g
- 蛋白:1個
- 蕃薯粉:100g
- 調味料:
- 鹽:1/4茶匙
- 味精:1/4茶匙
- 糖:1/2茶匙
- 香油:1/2茶匙
- 胡椒粉:少許
做法
- 將海鰻去骨、皮備用。
- 將材料攪拌均勻備用。
- 取一調理機(果汁機亦可),放入作法1處理完成的海鰻及所有調味料,充分攪拌均勻。
- 取出適量大小,裹上適量的作法2完成之蕃薯粉,放入熱油鍋中,炸成金黃色後撈起瀝乾油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