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21年10月29日 (五) 13:17 由
Ho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描述:基隆漁港(三沙灣)
攝影:勝山吉作、吉田恒男、並河良孝、江島勝一、宮崎繁一
日期:不詳(1930年之前)
出處:山本三生等編。《日本地理大系第十一卷臺灣篇》。東京:山本三生發行、凸版印刷株式會社本所分工場印刷,昭和五(1930)年。
來源: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簡介
三沙灣漁港,屬於早期的內港,位於基隆市中正區,興建於1910年,後來因為港口太小,而將港口移至八尺門,並將三沙灣漁港填海造陸成為住宅地區等。在1911年完工後基隆的水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後因不敷使用,在1919年進行擴張工程,但還是有漁船擁擠的情況出現,也因而發生衝突。在安全性考量下,1971年由港務局徵收,填海造陸,並向外延伸。而漁港周圍因有魚市場、製冰廠、鐵工廠、船舶修理廠等,因此叫做「水產窟仔」。後來在 1927年(日昭和2年)《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書》中提出解決三沙灣漁港擁擠的問題,最後選擇八尺門,作為新建漁港,也是理想中的位置。
歷史
早期二沙灣及三沙灣均有小溪流從後側山丘注入沙灣,所以在日治初期就已經在此形成小聚落,因為周邊漁業相關產業極為興盛,所以又被稱作「水產窟仔」。1903年在正濱漁港還未建造之前,二沙灣和三沙灣漁港是基隆地區的主要漁港,直到後來覺得三沙灣漁港碼頭太小,因此新建八尺門漁港,但是在此之後三沙灣漁港還是有持續在使用,直到1973年才宣告退休,並於1965年關閉大沙灣海水浴場。三沙灣漁港是在日本時期明治三十二年,在第二期築港工程過程中,被闢建成漁港。築港工程於西元1910年開始,隔年完工。
1971年為了配合基隆港擴建工程經由港務局將原本的三沙灣漁港填平,得到新的海埔新生地進而建造平民住宅、中正國宅,並向外拓寬變成現今所見的中正路及東岸碼頭。因為經歷過大幅度的建設,三沙灣地區雖然無法看見過去漁港樣貌,但現今三沙灣地區可說是非常熱鬧,擁有非常多的公家機關佇立在此。
地圖
讀取地圖中...
{"minzoom":false,"mappingservice":"leaflet","geoservice":"geonames","maxzoom":false,"width":"700px","height":"400px","centre":false,"title":"","label":"","icon":"","visitedicon":"","lines":[],"polygons":[],"circles":[],"rectangles":[],"wmsoverlay":false,"copycoords":false,"static":false,"zoom":16,"defzoom":14,"layer":"OpenStreetMap","overlaylayers":[],"resizable":false,"enablefullscreen":false,"markercluster":false,"clustermaxzoom":20,"clusterzoomonclick":true,"clustermaxradius":80,"clusterspiderfy":true,"locations":[{"text":"","title":"","link":"","lat":25.13919,"lon":121.75067,"icon":""}],"imageoverlays":null}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