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氣候觀測所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7年12月11日 (一) 01:13 由 SIH`JIEJIE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檔簡述:淡水氣候觀測所外觀
拍攝日期:2012-04-14
拍攝地點:
所有人:劉育銘
攝影者:劉育銘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淡水氣候觀測所位於淡水中正東路42巷6號,早在1885年淡水海關便開始實施氣象觀測,於2000年6月27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1887年淡水更與香港相互交換氣象電報。1896年臺灣總督府發佈測候所編制,相繼勘定臺北、恆春、澎湖、臺中、臺南五處設臨時測候所。1897年10月,在淡水「滬尾支廳」建造臺灣第一座「暴風警報信號標柱」,高15.5公尺,另於滬尾水道事務所雙圳頭水源地,開始進行降水雨量記錄,為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相關記錄之濫觴。1930年代,臺灣航空事業開始起步,氣象情報搜集日趨重要,臺灣總督府便在1938年正式成立氣象臺,展開全臺灣氣象測候網的建置。水上機場1937年開始籌設,總督府氣象臺配合機場使用,除氣象觀測外,而兼辦觀測沿岸潮汐變化。總督府當局並且招收測後技術官養成所,當年錄取12人,全數是日本人。

  1938年臺灣總督府制訂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官制,並將臺北觀測所升階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為配合淡水機場的啟用,1941年設立氣象臺「淡水出張所」,位於鼻仔頭水上機場的上方,負責氣象觀測的工作。1945年臺灣省氣象所接收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淡水出張所改名為臺灣省氣象局淡水測候所。1976年各測候所依照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通則改稱為氣象測站。1977年淡水氣象測站編制移撥梧棲站,淡水測候之工作僅留下兩人編制,直轄於中央氣象臺二組。

建築特色

  • 建築設備:風力塔(下圖右側白色三層建築)、辦公廳舍建築(下圖中白色凸字型區塊)、氣象觀測坪(下圖左側青綠色區塊),由西北向東南一字排開延伸。
A.風力塔:磚造建築,西北面新增設雨庇、東南面為一層樓的浴室及廁所、西南面有設置單斜屋頂作為儲藏空間使用,塔後方有一水井。
B.辦公廳舍建築:位於氣象觀測坪與風力塔的中間,方便工作人員紀錄兩側儀器的數據,建築現已被拆除,僅剩基地臺座。
C.氣象觀測坪:主要觀測內容為氣壓、氣溫、濕度、降雨量……等。
圖檔簡述:淡水氣候觀測所全區3D鳥瞰圖
所有人:黃瑞茂  
引用自: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42巷6號
讀取地圖中...


資料來源

  1. 淡水學用語辭典
  2.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氣候觀測所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3.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4.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5.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6. 新北市淡水區公所《淡水鎮志下冊》,(新北:新北市淡水區公所,2013年6月)。
  7.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尋寶記-博物淡水知識大考驗問答集》(第一版第一刷,2012)。
  8. 淡水氣候觀測所全區鳥瞰動畫(VCenter)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