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賜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9年7月17日 (三) 20:22 由 MCH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臺灣木雕、泥塑的技法,主要淵源於閩北福州、閩南泉州、漳州,這三個地方的木雕,泥塑神像風格各有不同。吳榮賜主要是學自閩北福州派的技法。1971年(民國60),吳榮賜拜臺北求真佛店褔州派匠師潘德為師,開始他數十年的雕刻生涯。1976年(民國65)自立門戶,開設讚山佛具店,以高超技藝享譽業界,1981年(民國70)更當選臺北縣佛具雕刻工會理事長,達到事業的顛峰。

  事業中輟後,吳榮賜轉而尋求自我的突破,創作各種獨創的木雕作品,舉辦木雕個展,並積極參與藝文界的創造性藝術展示,像中國立體象棋系列大展、個人民間俠義初探、三國風雲系列、甲骨文等,他的參展作品有傳統藝術的養分也有新異獨特的風格,不但吸引國人注意,也贏得世界各國藝術界廣泛的注意與推崇。

  吳榮賜中年以後,展覽時,當他站在台上致詞,常講不了幾分鐘就詞窮了,然後接下來由藝評家介紹他的藝術成就時,他卻聽不懂其中的專業術語。此時,他想起漢寶德的話,一個藝術家真要有突出的表現,除了技術之外,還要有對人生的深刻體驗以及廣闊的知識學養。於是他折節向學,由國中、高中一直苦讀上來,五十一歲考入大學,再入研究所研讀,這樣的歷練也讓吳榮賜能對著每件作品可以講出一段故事,因為他的創作件件都是「有所謂」而為,他說:「創作辛苦就是如此,要有發想才能刻出,才能成就好作品」。

  在淡江大學中文系就讀期間,搬至淡水定居,並成立吳榮賜木雕工作室。並於研究所就讀期間,受邀在淡水社區大學開設傳統技藝相關的課程。

  2004年第一學期先開設傳統木雕,便獲得好評,2005年第一學期除木雕外,增開泥塑。為淡水傳統藝術的學習與創作,注入新的活水。

  尤其吳榮賜指導社區大學學員,不僅薪傳雕刻、泥塑的手法技術,更著重於凝聚在地的社區意識,積極培植傳承接棒的師資人選,要讓木雕、泥塑的藝術能綿衍傳承下去,成為淡水人文藝術的一支。

個人年表

  • 1948年 -- 吳榮賜生於南投縣名間鄉。
  • 1971年 -- 他一個人從南投慕名來到臺北市迪化街的「求真佛具店」,希望拜師學藝。福州雕刻匠師潘德覺得他年紀較大,現在才學太慢,最後依舊收留了他。
  • 1976年 -- 吳榮賜自立門戶,於雙連開設佛具店,並慢慢在業界嶄露頭角。
  • 1978年 -- 他意外結識了漢寶德,這也成為他未來在雕塑藝術上大放異彩的良師。
  • 1981年 -- 當選臺北縣佛具雕刻工會理事長。
  • 1986年 -- 在漢寶德的推介下,吳榮賜在臺北的春之藝廊首次舉行木雕個展,讓他開始從傳統的神像雕刻逐漸走向現代木雕藝術的創作。
  • 1998年 -- 參加大學聯考,後來考上了淡江大學中文系。為了好好唸大學,將木雕工作室搬到學校附近,並在淡江大學的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的建議下,他根據《說文解字》來雕刻甲骨文。
  • 2003年 -- 繼續唸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並在臺北101大樓舉行「甲骨文木雕展」。
  • 2006年 -- 他終於獲得碩士學位。
  • 2009年 -- 獲聘擔任臺中亞洲大學的駐校藝術家。
  • 2011年 -- 高雄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邀請吳榮賜主持十八羅漢、八宗祖師共24尊四公尺高的大型石雕創作,如今在菩提廣場供遊客瞻仰。

吳榮賜雕塑工作室

  •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新興街10號
  • 電話:03-3802745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8:30~12:00;14:00~17:30

交通地圖

  •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新興街10號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與來源

相關新聞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