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蕭卉均/第二次循環"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每週活動與計畫)
(新建成糕餅店)
行 43: 行 43:
  
  
==新建成糕餅店==
+
==新建成糕餅店(老店)==
 
+
#特色:
 +
#環境:
 +
#推薦產品:
  
 +
==新建成糕餅店(新店)==
 
#特色:現代化的裝潢設計,提供多種新穎的禮盒選擇。
 
#特色:現代化的裝潢設計,提供多種新穎的禮盒選擇。
 
#環境:寬敞的購物空間,設有舒適的休息區。
 
#環境:寬敞的購物空間,設有舒適的休息區。
 
#推薦產品:創新與傳統結合的糕餅,如蛋黃酥、椰絲球等。
 
#推薦產品:創新與傳統結合的糕餅,如蛋黃酥、椰絲球等。
 
===其他分店===
 
除了上述三家店,三協成在淡水還有其他分店,這些店鋪也都提供高品質的糕餅產品和優質的服務。
 
 
#特色:每家分店都有獨特的產品和裝潢風格,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環境:每家分店都設有休息區和展示區,方便顧客選購和品嚐。
 
#推薦產品:各家店都有自己特色的招牌糕餅,如太陽餅、牛軋糖等。
 
  
 
===參觀與購物建議===
 
===參觀與購物建議===

於 2024年6月5日 (三) 19:37 的修訂

組員

  1. 蕭卉均
  2. 李昀臻
  3. 張予昕

三協成糕餅

介紹

淡水三協成糕餅店是一家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傳統糕餅店,擁有悠久的80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背景,以傳統手工製作的中式糕餅而聞名,特別是各式喜餅、月餅和牛舌餅等。

以下是關於淡水三協成糕餅店的詳細介紹、歷史及相關資訊:

歷史

三協成糕餅店創立於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由李烏金先生和他的兒子李水清先生創辦。<p> 李水清先生在學得泉州糕餅製作技藝後,與弟弟李水海、李秋煌共同創業,並取名為“三協成”,寓意兄弟三人同心協力經營事業。

發展歷程

#1935年 - 市街更正(寄賣時代) 創店初期生意不理想,李水清先生的妻子李鄭妙首女士發現可以採用“寄藥包”的銷售方式,讓三弟李秋煌將糕餅寄賣於淡水山區的小雜貨店,逐漸打響了三協成的名聲。

#1955年 - 喜餅市場的開拓(龍鳳喜餅) 李水清先生洞察到喜餅市場的潛力,並與英國領事館的主廚涂彩和先生合作,改良傳統水晶餅,推出冬瓜肉餅,廣受好評,成為三協成的招牌餅。

#1997年 - 觀光時代(捷運通車) 捷運通車後,淡水成為觀光熱點,帶來龐大的商機。李志仁先生創立了三協成糕餅博物館,定期舉辦展覽,推廣傳統文化,使餅店成為文化交流的場地。

#2000年 - 創立糕餅博物館 李志仁先生於2000年正式成立糕餅博物館,展示各種糕餅模具和介紹傳統糕餅的製作過程,並設有小劇場和互動空間,成為推廣淡水文化的重要據點。

相關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 #營業時間:通常為上午9點至晚上9點 #產品特色:喜餅、月餅、牛舌餅、鳳梨酥等 #客戶群:當地居民及來自台灣各地和國外的遊客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展示了傳統台灣糕餅的歷史和製作工藝。博物館內保留了古老的製餅工具和模具,讓參觀者能夠了解台灣糕餅文化的演變和傳承。

  1. 歷史背景:介紹三協成糕餅自創立以來的發展歷程。
  2. 製作工藝:展示傳統糕餅的製作流程,包括選材、製作和烘焙等步驟。
  3. 展品:各式糕餅模具、老照片和文物,展示過去的製餅過程和場景。


新建成糕餅店(老店)

  1. 特色:
  2. 環境:
  3. 推薦產品:

新建成糕餅店(新店)

  1. 特色:現代化的裝潢設計,提供多種新穎的禮盒選擇。
  2. 環境:寬敞的購物空間,設有舒適的休息區。
  3. 推薦產品:創新與傳統結合的糕餅,如蛋黃酥、椰絲球等。

參觀與購物建議

拍照規定:原始店不允許拍照,新門市只需與店員溝通即可拍照。 購物推薦:建議在新門市選購禮盒,不僅選擇更多,還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休息。 路線規劃:由於店與店之間距離不遠,但可能容易迷路,建議提前規劃好路線,並與店家確認具體位置。

每週活動與計畫

0503

參觀中文系畢業展,了解展覽、撤展等舉辦展覽的能力,討論PDCA計畫步驟,還有規劃目的地範圍。 決定出團日期,和收集資料,進行事前準備,工作分配。

0510

詳細規劃PDCA,決定目的地,進行場刊,並計劃5/24出團。

PDCA

  • Plan 計畫*
  1. 蒐集資料(淡水老街歷史、小吃、故事、秘訣…)
  2. 現場場刊(路線規劃)
  3. 確定出團路線
  4. 工作分配
  • Do 執行
  1. 計畫兩次走讀
  2. 尋找朋友進行活動
  3. 進行第一次走讀
  • Check 查核
  1. 第一次出團問題與回饋
  2. 第一次的出團結果、修改
  3. 第二次出團問題與回饋
  4. 第二次的出團結果、修改
  • Act 行動
  1. 根據第一次內容進行修改
  2. 進行第二次的走讀活動

0524

這次活動的成功經驗包括:

  1. 前置作業:提前安排參加者和製作者的時間,詳細規劃路線和行程。
  2. 溝通協調:與店家充分溝通了解規定,確保參觀順利。
  3. 回饋改進:認真聽取參加者的意見,及時改進活動安排。
  4. 希望未來的活動能夠繼續順利進行,為參加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0531

第一次出團照片

==第二次出團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