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老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行 4: 行 4:
 
[[檔案:老街假日盛況.jpg|300px|縮圖|{{檔案:老街假日盛況.jpg}}]]
 
[[檔案:老街假日盛況.jpg|300px|縮圖|{{檔案:老街假日盛況.jpg}}]]
  
  淡水老街一般泛指淡水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
+
  淡水老街一般泛指淡水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中正路與清水街等。位於山坡上的重建街發展最早,兩旁仍有許多木造與磚造的老房舍,走到街底還能從高處遠眺淡水河口。水岸邊的中正路與清水街商業活動熱絡,街道與商店全都整修為復古的風格,入口處並設置公共藝術品。來此遊玩,阿給、鐵蛋、魚丸、蝦捲都是必嚐的特色小吃。而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
  
 
  說起老街歷史,要追溯至十九世紀末,[[淡水]]開港通商,[[淡水港]]成為臺灣進出口的第一大港。[[1864年]]至[[1894年]],淡水出口的貿易總額佔了全臺灣57%的,出口大宗為茶、糖、樟腦。淡水老街亦稱[[滬尾街]],位於淡水港旁邊,船隻入港後,船員接觸到的第一塊的陸地,更是許多貨物的出、入口處,街上林立著淡水各級公務官署、各式商行,熱鬧繁榮,從[[荷蘭時期]]便是淡水的經濟命脈。
 
  說起老街歷史,要追溯至十九世紀末,[[淡水]]開港通商,[[淡水港]]成為臺灣進出口的第一大港。[[1864年]]至[[1894年]],淡水出口的貿易總額佔了全臺灣57%的,出口大宗為茶、糖、樟腦。淡水老街亦稱[[滬尾街]],位於淡水港旁邊,船隻入港後,船員接觸到的第一塊的陸地,更是許多貨物的出、入口處,街上林立著淡水各級公務官署、各式商行,熱鬧繁榮,從[[荷蘭時期]]便是淡水的經濟命脈。
行 14: 行 14:
 
  戰後,為了保存滬尾街的歷史價值及淡水的風光美景,政府遂將滬尾街改建,以淡水美景及老街為其亮點,將滬尾老街發展為觀光勝地。
 
  戰後,為了保存滬尾街的歷史價值及淡水的風光美景,政府遂將滬尾街改建,以淡水美景及老街為其亮點,將滬尾老街發展為觀光勝地。
  
 +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於 2014年3月24日 (一) 22:20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簡介

淡水老街每逢假日時,就會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光,替周邊商家創造可觀的商機
拍攝日期:2013-10-10
拍攝地點:淡水老街
所有人:LiaoWS
攝影者:LiaoWS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淡水老街一般泛指淡水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中正路與清水街等。位於山坡上的重建街發展最早,兩旁仍有許多木造與磚造的老房舍,走到街底還能從高處遠眺淡水河口。水岸邊的中正路與清水街商業活動熱絡,街道與商店全都整修為復古的風格,入口處並設置公共藝術品。來此遊玩,阿給、鐵蛋、魚丸、蝦捲都是必嚐的特色小吃。而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

  說起老街歷史,要追溯至十九世紀末,淡水開港通商,淡水港成為臺灣進出口的第一大港。1864年1894年,淡水出口的貿易總額佔了全臺灣57%的,出口大宗為茶、糖、樟腦。淡水老街亦稱滬尾街,位於淡水港旁邊,船隻入港後,船員接觸到的第一塊的陸地,更是許多貨物的出、入口處,街上林立著淡水各級公務官署、各式商行,熱鬧繁榮,從荷蘭時期便是淡水的經濟命脈。

  滬尾街的發展最早從崁仔腳開始,那邊有個哨所稱做北港塘,有士兵駐守。乾隆47年,淡水福佑宮開始興建,滬尾街的商業就從崁仔腳轉移到以福佑宮為中心,沿山坡發展到形成街肆的崎仔頂一帶,嘉慶之後,先是永吉和頭北街,然後協興,再繼續向北發展到城仔口;而下面則到米市。道光年間,東興隨著公館口的發展形成了市集,即俗稱的下街,而崎仔頂一帶就稱為頂街。頂街和下街的商業競爭,相當激烈。

  直至日治時期,淡水港積沙淤淺,貿易船隻入港日益困難,貿易活動受到影響,臺灣總督府遂將港務重心轉移至基隆港,明治43年(1910年),淡水港的地位已經逐漸被基隆港所取代,中正路的繁榮程度亦逐漸走下坡,登記於中正路上的商家依舊在120家以上,到了昭和年間剩下不到80家。

  戰後,為了保存滬尾街的歷史價值及淡水的風光美景,政府遂將滬尾街改建,以淡水美景及老街為其亮點,將滬尾老街發展為觀光勝地。

  

交通地圖

淡水老街為紓解擁擠人潮所造成的道路堵塞,因此周邊停車改採用單左雙右的模式
拍攝日期:2013-10-10
拍攝地點:淡水老街
所有人:LiaoWS
攝影者:LiaoWS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