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鑽傳"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3: 行 13:
 
  1998年3月闔家赴日旅遊後罹患急性白血症,12月4日病逝,享壽73歲。為紀念這一位紀錄淡水變遷最早、最完整的攝影家,1999年3月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淡水風貌-張鑽傳攝影紀念展」並發行圖錄(已絕版)。
 
  1998年3月闔家赴日旅遊後罹患急性白血症,12月4日病逝,享壽73歲。為紀念這一位紀錄淡水變遷最早、最完整的攝影家,1999年3月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淡水風貌-張鑽傳攝影紀念展」並發行圖錄(已絕版)。
  
==攝影作品==
+
==[[張鑽傳/攝影作品|攝影作品]]==
===河海營生===
+
{{:張鑽傳/攝影作品}}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1.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1.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2.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2.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3.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3.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4.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4.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5.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5.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6.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6.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7.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7.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8.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8.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9.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09.jpg}}
 
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10.jpg|{{檔案:張鑽傳-河海營生10.jpg}}
 
</gallery>
 
 
 
===淡水街區===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1.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1.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2.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2.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3.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3.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4.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4.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5.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5.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6.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6.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7.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7.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8.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8.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9.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09.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0.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0.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1.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1.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2.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2.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3.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3.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4.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4.jpg}}
 
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5.jpg|{{檔案:張鑽傳-淡水街區15.jpg}}
 
</gallery>
 
 
 
===異國風情===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1.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1.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2.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2.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3.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3.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4.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4.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5.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5.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6.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6.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7.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7.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8.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8.jpg}}
 
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9.jpg|{{檔案:張鑽傳-異國風情09.jpg}}
 
</gallery>
 
 
 
===祭典文化===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1.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1.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2.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2.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3.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3.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4.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4.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5.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5.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6.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6.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7.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7.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8.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8.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9.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09.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0.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0.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1.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1.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2.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2.jpg}}
 
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3.jpg|{{檔案:張鑽傳-祭典文化13.jpg}}
 
</gallery>
 
 
 
===農村生活===
 
<gallery widths="400px" heights="300px">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1.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1.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2.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2.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3.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3.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4.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4.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5.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5.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6.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6.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7.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7.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8.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8.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9.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09.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0.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0.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1.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1.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2.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2.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3.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3.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4.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4.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5.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5.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6.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6.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7.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7.jpg}}
 
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8.jpg|{{檔案:張鑽傳-農村生活18.jpg}}
 
</gallery>
 
  
 
==相關影片==
 
==相關影片==

於 2021年7月7日 (三) 14:56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述:張鑽傳醫師與早期照相機
提供者:張智翔先生 (張鑽傳之子)
張鑽傳醫師賢伉儷合影
提供者:張智翔先生 (張鑽傳之子)

簡介

  張鑽傳1926年9月10日-1998年12月4日),生於淡水鎮(今淡水區)小坪頂,194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任臺大醫院內科及小兒科主治醫師。張鑽傳生性淡泊名利,1952年放棄臺大醫院的高薪,請調故里於淡水衛生所服務鄉民。1955年張鑽傳於淡水開業,為淡江醫院院長,是淡水最早期的內兒科醫師,以走路或騎機器腳踏車的方式,穿梭在大街小巷裡,親赴病家看診,因此被淡水鎮民取了個綽號叫「囝仔張」。熱心致力於臺灣早期醫療服務的張醫師,1967年當選為臺北縣醫師公會第十屆理監事。

  除了習醫有成外,注重健康的張醫師,工作閒暇之餘,延續在中學期間受過嚴格的田徑訓練,平時吊單槓鍛鍊筋骨、跑步、游泳樣樣精通。另外,張醫師更發揮研究精神,鑽研電子電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例如利用體溫感應的自動電源控制系統。最重要的興趣,就是對於早期淡水的紀錄具有莫大貢獻的攝影作品。

  一肩扛醫藥箱,另一肩扛攝影器材,張醫師熱愛拍照也重視保存,長時間利用影像紀錄淡水的今昔面貌變遷,包含淡水市街常民生活、祭典活動、交通發展、農漁業營生、古蹟文化地景等,在在以行動展現對於家鄉的關懷,紀實影像就是最真實的生命歷史見證。1962年張醫師以「淡水忠烈祠」作品得到臺北新生報主辦-臺灣風景名勝攝影比賽佳作,1969年與蔡坤煌醫師號召同好籌組「滬尾攝影學會」,致力於推廣紀錄淡水風貌,並累積參加學會影展、數次獲冠軍、金牌獎項的成果。1970年張鑽傳獨創「光點攝影技法」,利用暗房技巧將景物以馬賽克方式呈現,為尚無電腦特效前的創舉。張醫師對攝影的熱愛一直持續到退休後,1997年於國父紀念館展出「蛻變中的淡水」個展,其中「火車吃水」、「烈祠松濤」二幅作品被收納為館藏。同年滬尾古砲台「北門鎖鑰」規劃整建,永久陳列展示張醫師十一幅珍貴的史蹟攝影作品。

  1998年3月闔家赴日旅遊後罹患急性白血症,12月4日病逝,享壽73歲。為紀念這一位紀錄淡水變遷最早、最完整的攝影家,1999年3月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淡水風貌-張鑽傳攝影紀念展」並發行圖錄(已絕版)。

攝影作品

河海營生

淡水街區

異國風情

祭典文化

農村生活

相關影片

  • 影片描述:滬尾傳真:張鑽傳鏡頭下的時代容顏
    1999年3月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淡水風貌-張鑽傳攝影紀念展」,表彰一位花了超過50年的時間記錄淡水小鎮風貌轉變的攝影師。人稱「囝仔張」的張鑽傳畢業於臺大醫學院後,於1952年回鄉行醫,往診之餘他拾起相機記錄熟悉的故鄉「淡水」,他的作品真實記錄淡水從50年代到90年代末的轉變,透過他的攝影,我們才能一窺今日已不復見的滬尾景象,可說是「淡水城市紀錄者」、「鄉土攝影師」。本片結合張鑽傳醫師50年來的攝影成果、家人與攝影同好的回憶,介紹張鑽傳及他的藝術志業、對淡水的真摯熱愛及歷史情懷。
  • 影片來源:YouTube
*照片簡述:1997年張鑽傳攝影展—張鑽傳醫師受訪畫面
*畫面來源:截自新聞採訪畫面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資料來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