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天空(電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4: 行 4:
 
{|border=1
 
{|border=1
 
|- align=middle  
 
|- align=middle  
|上映年分||1986年<br>
+
|上映年份||[[1986年]]<br>
 
|- align=middle  
 
|- align=middle  
 
|類型||劇情
 
|類型||劇情
行 15: 行 15:
 
  「一個行蹤詭異的老人,一個徬徨迷惑的浪蕩少年......一段最溫馨動人的旅程」
 
  「一個行蹤詭異的老人,一個徬徨迷惑的浪蕩少年......一段最溫馨動人的旅程」
  
  [[柯一正]]導演(以下簡稱柯導)的電影,於1986年拍攝,原名為「[[淡水最後列車]]」,改編至作家[[朱天心]]的作品。電影中火車的場景,於[[台鐵北淡支線]]拍攝。由主人翁黃瑞([[游安順]]飾)與老人([[詹阿祿]]飾)的互動,反映當時生活上與社會上的問題。本片就像題名一樣,有種文學氣質,也有種地域性和鄉愁。故事情節雖不夠轟烈,但也呈現小品的溫馨和親切,更可貴的是它反應出許多生活上和社會上的問題,租屋、小學生補英語、移居國外、賭鴿、老人的供養等。由於談論的問題過多,造成不夠深入的缺陷,但柯導運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對這些現象做了辛辣的嘲諷。本片最重要的是在談情感和人際關係,黃瑞與老人雖是他人關係,可是他的親切與關懷卻超越了老人的兒子;而老人的兒子雖富有,雖花錢請人暗中照顧他,誕老人祈求的卻是真正的關懷,於是他去偷東西被捕,目的只要兒子去保他、去關注他,他希望與兒子一同生活,享受天倫之樂,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
  柯一正導演(以下簡稱柯導)的電影,於[[1986年]]拍攝,原名為「[[淡水最後列車]]」,改編自作家朱天心的作品。電影中火車的場景,於[[台鐵北淡支線]]拍攝。由主人翁黃瑞([[游安順]]飾)與老人([[詹阿祿]]飾)的互動,反映當時生活上與社會上的問題。本片就像題名一樣,有種文學氣質,也有種地域性和鄉愁。故事情節雖不夠轟烈,但也呈現小品的溫馨和親切,更可貴的是它反應出許多生活上和社會上的問題,租屋、小學生補習英語、移居國外、賭鴿、老人的供養等。由於談論的問題過多,造成不夠深入的缺陷,但柯導運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對這些現象做了辛辣的嘲諷。本片最重要的是在談情感和人際關係,黃瑞與老人雖是他人關係,可是他的親切與關懷卻超越了老人的兒子;而老人的兒子雖富有,雖花錢請人暗中照顧他,但老人祈求的卻是真正的關懷,於是他去偷東西被捕,目的只要兒子去保他、去關注他,他希望與兒子一同生活,享受天倫之樂,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可能因為出品公司已倒閉的關係,網路上相關的資料不多,影片也不容易找到。
 
  可能因為出品公司已倒閉的關係,網路上相關的資料不多,影片也不容易找到。

於 2019年6月23日 (日) 10:34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電影

簡介

上映年份 1986年
類型 劇情
導演 柯一正
演員 姬光祖、陳秋燕、游安順、詹阿祿、方文琳

  「一個行蹤詭異的老人,一個徬徨迷惑的浪蕩少年......一段最溫馨動人的旅程」

  柯一正導演(以下簡稱柯導)的電影,於1986年拍攝,原名為「淡水最後列車」,改編自作家朱天心的作品。電影中火車的場景,於台鐵北淡支線拍攝。由主人翁黃瑞(游安順飾)與老人(詹阿祿飾)的互動,反映當時生活上與社會上的問題。本片就像題名一樣,有種文學氣質,也有種地域性和鄉愁。故事情節雖不夠轟烈,但也呈現小品的溫馨和親切,更可貴的是它反應出許多生活上和社會上的問題,租屋、小學生補習英語、移居國外、賭鴿、老人的供養等。由於談論的問題過多,造成不夠深入的缺陷,但柯導運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對這些現象做了辛辣的嘲諷。本片最重要的是在談情感和人際關係,黃瑞與老人雖是他人關係,可是他的親切與關懷卻超越了老人的兒子;而老人的兒子雖富有,雖花錢請人暗中照顧他,但老人祈求的卻是真正的關懷,於是他去偷東西被捕,目的只要兒子去保他、去關注他,他希望與兒子一同生活,享受天倫之樂,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可能因為出品公司已倒閉的關係,網路上相關的資料不多,影片也不容易找到。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