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氣候觀測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小 (不意外了...。分類跟內容...不能看啊(淚)) |
小 |
||
行 1: | 行 1: | ||
{{導覽條2|景點|古蹟}} | {{導覽條2|景點|古蹟}} | ||
+ | [[檔案:淡水氣候觀測所(外觀).jpg|thumb|400px|{{檔案:淡水氣候觀測所(外觀).jpg}}]] | ||
==簡介== | ==簡介== |
於 2014年12月19日 (五) 16:51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簡介
淡水氣候觀測所位於淡水中正東路42巷6號,早在1885年淡水海關便開始實施氣象觀測,於2000年6月27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1887年淡水更與香港相互交換氣象電報。1896年臺灣總督府發佈測候所編制,相繼勘定臺北、恆春、澎湖、臺中、臺南五處設臨時測候所。1897年10月,在淡水「滬尾支廳」建造臺灣第一座「暴風警報信號標柱」,高15.5公尺,另於滬尾水道事務所雙圳頭水源地,開始進行降水雨量記錄,為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相關記錄之濫觴。1930年代,臺灣航空事業開始起步,氣象情報搜集日趨重要,臺灣總督府便在1938年正式成立氣象臺,展開全臺灣氣象測候網的建置。水上機場於1937年開始籌設,總督府氣象臺配合機場使用,除氣象觀測外,而兼辦觀測沿岸潮汐變化。總督府當局並且招收測後技術官養成所,當年錄取12人,全數是日本人。
1938年臺灣總督府制訂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官制,並將臺北觀測所升階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為配合淡水機場的啟用,1941年設立氣象臺「淡水出張所」,位於鼻仔頭水上機場的上方,負責氣象觀測的工作。1945年臺灣省氣象所接收臺灣總督府氣象臺,淡水出張所改名為臺灣省氣象局淡水測候所。1976年各測候所依照中央氣象局附屬測站通則改稱為氣象測站。1977年淡水氣象測站編制移撥梧棲站,淡水測候之工作僅留下兩人編制,直轄於中央氣象臺二組。
淡水測候所原來擁有一棟日式官舍充作辦公廳舍,後因被提報為危樓拆除,現僅存地坪臺基,現存風力塔為磚造建築。
交通地圖
-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42巷6號
讀取地圖中...
資料來源
-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氣候觀測所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