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 修訂間的差異
小 |
|||
行 2: | 行 2: | ||
==簡介== | ==簡介== | ||
− | 《[[淡淡]] | + | 《[[淡淡]]》'''變化中的淡水‧土地上的人們'''。[[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所發行的淡水地方刊物,設定為三個月出刊一次(3/6/9/12月份)的季刊,[[2015年]]12月發行試刊01號。 |
+ | |||
+ | 取名[[淡淡]],是[[淡水]]與[[淡江大學|淡江]]的意思,也是變化中淡水的顏色,期許同淡淡的雲霧繚繞觀音大屯,大家都好好生活。[[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以來,持續記錄淡水發生的事,從最早的人物誌到紀錄片,形式雖然有所轉變,但想法與精神卻是延續的。紀錄片與成果展,都是他們與土地的相處方式,紮根淡水二十年,他們逐漸有能力讓更多人認識田調。架設網站、季刊,有別於以往每屆一次的成果展模式,他們希望持續產出能加深與地方的連接<ref>[http://tamsui-field.org/tam-tam/ 淡淡季刊|田野調查研究室]</ref>。 | ||
'''我們觀看淡水,淡水也觀看我們。''' | '''我們觀看淡水,淡水也觀看我們。''' | ||
行 10: | 行 12: | ||
挑選議題作為書寫的重點。我們關心淡水的發展,但軟性的題目才能與讀者親近並產生討論。第一刊將以「淡水的夜生活」為題。白天被佔領的淡水,當觀光人潮散去,夜市收店關門,淡水終於被歸還,到了夜晚始得解放。各個時程有不同的喧鬧、安靜、情態,淡水人重新浮出,開始屬於自己的夜生活,再等待每個白天的來臨。淡水有怎樣的夜生活?淡水真能有夜生活嗎?封面故事的背後,其實希望能引起讀者的討論與思考。 | 挑選議題作為書寫的重點。我們關心淡水的發展,但軟性的題目才能與讀者親近並產生討論。第一刊將以「淡水的夜生活」為題。白天被佔領的淡水,當觀光人潮散去,夜市收店關門,淡水終於被歸還,到了夜晚始得解放。各個時程有不同的喧鬧、安靜、情態,淡水人重新浮出,開始屬於自己的夜生活,再等待每個白天的來臨。淡水有怎樣的夜生活?淡水真能有夜生活嗎?封面故事的背後,其實希望能引起讀者的討論與思考。 | ||
− | === | + | ===店家=== |
[[淡水]]是個獨特小鎮,存在許多未必大有名氣或營運昌宏的小店,例如觀光客鍾愛的阿給,其實其實是淡水人長久以來的早餐,身在社區的阿給店才是淡水人的真實記憶。 | [[淡水]]是個獨特小鎮,存在許多未必大有名氣或營運昌宏的小店,例如觀光客鍾愛的阿給,其實其實是淡水人長久以來的早餐,身在社區的阿給店才是淡水人的真實記憶。 | ||
行 20: | 行 22: | ||
例如「淡水廟宇」,代表清代各地的人來到此地打拼,帶來自己文化的同時也漸漸扎根淡水。「日本權力地景」是殖民政策下的產物,從[[淡水神社]]到學校的禮堂、[[水上機場]]。再到因開港通商而發達的淡水擁有眾多「商行」、顯耀的「世家大院」,都將是我們考察的對象。 | 例如「淡水廟宇」,代表清代各地的人來到此地打拼,帶來自己文化的同時也漸漸扎根淡水。「日本權力地景」是殖民政策下的產物,從[[淡水神社]]到學校的禮堂、[[水上機場]]。再到因開港通商而發達的淡水擁有眾多「商行」、顯耀的「世家大院」,都將是我們考察的對象。 | ||
− | === | + | ===小徑=== |
淡水的地形自大屯山系而生,因此產生了「[[淡水五虎崗]]」,也就是淡水重要的五個山崗,他們各自在淡水的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先民開墾時,道路是順應著地形,隨著山崗,垂直淡水河一路往上。但現今發達的公路,卻是平行河岸,直接切斷了既有脈絡。那些小路是仍然存在的,保有的淡水原始的尺度、坡度,不為外地人發現,甚至就適合在裏頭迷路一會再出來。 | 淡水的地形自大屯山系而生,因此產生了「[[淡水五虎崗]]」,也就是淡水重要的五個山崗,他們各自在淡水的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先民開墾時,道路是順應著地形,隨著山崗,垂直淡水河一路往上。但現今發達的公路,卻是平行河岸,直接切斷了既有脈絡。那些小路是仍然存在的,保有的淡水原始的尺度、坡度,不為外地人發現,甚至就適合在裏頭迷路一會再出來。 | ||
− | === | + | ===水文=== |
[[大屯山]]系的地形不只帶來山城般的地貌,在農業為重的時代,山崗之間的溪流是重要的依靠。我們被稱淡水,不只是伊傍的[[淡水河]],土地上還有更多流串的小溪,淡水之水講述的不只是淡水區域內豐富的水文,而是淡水的生態、淡水的農業。 | [[大屯山]]系的地形不只帶來山城般的地貌,在農業為重的時代,山崗之間的溪流是重要的依靠。我們被稱淡水,不只是伊傍的[[淡水河]],土地上還有更多流串的小溪,淡水之水講述的不只是淡水區域內豐富的水文,而是淡水的生態、淡水的農業。 | ||
行 36: | 行 38: | ||
===淡淡而論=== | ===淡淡而論=== | ||
此章節為後續計畫,即針對當季淡水,撰寫社論,未定是邀稿或內部成員書寫。 | 此章節為後續計畫,即針對當季淡水,撰寫社論,未定是邀稿或內部成員書寫。 | ||
+ | |||
+ | ==歷來期刊目次== | ||
+ | * | ||
+ | {|width="90%" border="1" | ||
+ | |- | ||
+ | !刊期||章節||內容 | ||
+ | |- | ||
+ | |試刊01號|| | ||
+ | |- | ||
+ | |rowspan=6|試刊02號 2016-03春||封面故事||淡水加工罐頭<br>地方再現術的物流普查<br>文學/美術/音樂/地圖/攝影/影片/表演/建築 | ||
+ | |- | ||
+ | |店家||退色的真實<br>照相館與影像館 | ||
+ | |- | ||
+ | |小徑||九崁的後門<br>重建街的平行巷弄 | ||
+ | |- | ||
+ | |回頭||淡水之水<br>水源地 | ||
+ | |- | ||
+ | |人物誌||娃娃車上的文史工作者<br>蘇文魁 | ||
+ | |- | ||
+ | |冬季筆記||天元宮櫻花季/元宵節重建街百人夜訪/立法委員選舉/德翔台北漏油事件/<br>淡江大橋得獎作品展/老淡水今昔攝影展/海中天歇業/竹圍民權公園/<br>淡水國小120校慶/龍山寺室內照明更新/清水巖戲台拆除 | ||
+ | |- | ||
+ | |rowspan=7|試刊03號 2016-11冬||封面故事||異鄉人<br>外籍牧師/越南婚姻/新市旅館/輕軌工人/榮民遺眷/老師學生/老街店家 | ||
+ | |- | ||
+ | |店家||方寸之鋪,溫情不舊<br>和利碾米工廠 | ||
+ | |- | ||
+ | |小徑||上學後徑<br>淡水國小水源街階梯 | ||
+ | |- | ||
+ | |水文||隱藏的血脈<br>庄仔內溪 | ||
+ | |- | ||
+ | |回頭||屋瓦之下,地基之上<br>重建街民居踏查 | ||
+ | |- | ||
+ | |人物誌||留住時代的扉頁<br>莊武男 | ||
+ | |- | ||
+ | |秋季筆記||紅毛城修復完工重新開放/馬偕紀念館開放/Costco北投店開幕/淡海輕軌施工/<br>施家古厝會勘/北海岸藝術季───書驛站/新北市紀錄片巡迴映演淡水場/淡水環境藝術節/<br>溪仔反傳說/多田榮吉故居對外開放/舊公所招商/重建街小客廳/<br>淡水大拜拜 | ||
+ | |} | ||
==書目資料== | ==書目資料== |
於 2017年1月18日 (三) 22:22 的修訂
目錄
簡介
《淡淡》變化中的淡水‧土地上的人們。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所發行的淡水地方刊物,設定為三個月出刊一次(3/6/9/12月份)的季刊,2015年12月發行試刊01號。
取名淡淡,是淡水與淡江的意思,也是變化中淡水的顏色,期許同淡淡的雲霧繚繞觀音大屯,大家都好好生活。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以來,持續記錄淡水發生的事,從最早的人物誌到紀錄片,形式雖然有所轉變,但想法與精神卻是延續的。紀錄片與成果展,都是他們與土地的相處方式,紮根淡水二十年,他們逐漸有能力讓更多人認識田調。架設網站、季刊,有別於以往每屆一次的成果展模式,他們希望持續產出能加深與地方的連接[1]。
我們觀看淡水,淡水也觀看我們。
章節說明
封面故事
挑選議題作為書寫的重點。我們關心淡水的發展,但軟性的題目才能與讀者親近並產生討論。第一刊將以「淡水的夜生活」為題。白天被佔領的淡水,當觀光人潮散去,夜市收店關門,淡水終於被歸還,到了夜晚始得解放。各個時程有不同的喧鬧、安靜、情態,淡水人重新浮出,開始屬於自己的夜生活,再等待每個白天的來臨。淡水有怎樣的夜生活?淡水真能有夜生活嗎?封面故事的背後,其實希望能引起讀者的討論與思考。
店家
淡水是個獨特小鎮,存在許多未必大有名氣或營運昌宏的小店,例如觀光客鍾愛的阿給,其實其實是淡水人長久以來的早餐,身在社區的阿給店才是淡水人的真實記憶。
不同於廣告介紹的行銷販售,人情在此章節才是最為重要的。第一刊將走訪「阿媽的理髮店」,尋找在巷弄中至今仍然存在,或許凋零轉型,那些屬於上一代人的理髮記憶,單純紀錄阿媽們的笑聲,或勾勒出淡水理髮店的脈絡。
回頭
淡水頻頻被歷史回望,此地擁有四百年的發展脈絡,史蹟的材料是十分豐富。我們不以觀光導介的方式,而是主題式的收攏,將磚瓦拉成可察視的時間軸,用「回頭」來了解淡水的發展脈絡。
例如「淡水廟宇」,代表清代各地的人來到此地打拼,帶來自己文化的同時也漸漸扎根淡水。「日本權力地景」是殖民政策下的產物,從淡水神社到學校的禮堂、水上機場。再到因開港通商而發達的淡水擁有眾多「商行」、顯耀的「世家大院」,都將是我們考察的對象。
小徑
淡水的地形自大屯山系而生,因此產生了「淡水五虎崗」,也就是淡水重要的五個山崗,他們各自在淡水的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先民開墾時,道路是順應著地形,隨著山崗,垂直淡水河一路往上。但現今發達的公路,卻是平行河岸,直接切斷了既有脈絡。那些小路是仍然存在的,保有的淡水原始的尺度、坡度,不為外地人發現,甚至就適合在裏頭迷路一會再出來。
水文
大屯山系的地形不只帶來山城般的地貌,在農業為重的時代,山崗之間的溪流是重要的依靠。我們被稱淡水,不只是伊傍的淡水河,土地上還有更多流串的小溪,淡水之水講述的不只是淡水區域內豐富的水文,而是淡水的生態、淡水的農業。
人物誌
地方上有故事的人就在你我身邊。小人物的微觀,其實是淡水巨觀發展的鏡射,學生的房東太太,是個二期被徵收的家戶;飲料店的老闆,曾是土水師父建築工頭,卻沒趕上新市鎮開發就轉行了,他們的生活就是淡水。
又如地方文史工作者,致力提倡地方意識、保存文史風貌,而光譜另一端是地方政治上的官員,開發立場鮮明,無論是議員、廟公、曾經的行政首長、甚至地方的角頭。第一刊我們選作「影印店阿公」的故事,專為建築系學生服務的阿公,因為評圖半夜都不能睡覺,這不只是跨世代的趣事,也是三十五年來淡江大學周邊影印店的考察。
時事筆記
田調一直以記錄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為己任。時事筆記將搭配圖文,不以新聞手法,而是有故事的觀點講述地方事件。我們在淡水生活,經歷事件,在記錄的當下牽動也被牽動著整個地方的所思所想,我們會往未來的方向記去。
淡淡而論
此章節為後續計畫,即針對當季淡水,撰寫社論,未定是邀稿或內部成員書寫。
歷來期刊目次
刊期 | 章節 | 內容 |
---|---|---|
試刊01號 | ||
試刊02號 2016-03春 | 封面故事 | 淡水加工罐頭 地方再現術的物流普查 文學/美術/音樂/地圖/攝影/影片/表演/建築 |
店家 | 退色的真實 照相館與影像館 | |
小徑 | 九崁的後門 重建街的平行巷弄 | |
回頭 | 淡水之水 水源地 | |
人物誌 | 娃娃車上的文史工作者 蘇文魁 | |
冬季筆記 | 天元宮櫻花季/元宵節重建街百人夜訪/立法委員選舉/德翔台北漏油事件/ 淡江大橋得獎作品展/老淡水今昔攝影展/海中天歇業/竹圍民權公園/ 淡水國小120校慶/龍山寺室內照明更新/清水巖戲台拆除 | |
試刊03號 2016-11冬 | 封面故事 | 異鄉人 外籍牧師/越南婚姻/新市旅館/輕軌工人/榮民遺眷/老師學生/老街店家 |
店家 | 方寸之鋪,溫情不舊 和利碾米工廠 | |
小徑 | 上學後徑 淡水國小水源街階梯 | |
水文 | 隱藏的血脈 庄仔內溪 | |
回頭 | 屋瓦之下,地基之上 重建街民居踏查 | |
人物誌 | 留住時代的扉頁 莊武男 | |
秋季筆記 | 紅毛城修復完工重新開放/馬偕紀念館開放/Costco北投店開幕/淡海輕軌施工/ 施家古厝會勘/北海岸藝術季───書驛站/新北市紀錄片巡迴映演淡水場/淡水環境藝術節/ 溪仔反傳說/多田榮吉故居對外開放/舊公所招商/重建街小客廳/ 淡水大拜拜 |
書目資料
- 發行人:周彥文
- ISSN:2413-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