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薛語珍/113上學期心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十一月)
(十二月)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66: 行 66:
 
:這禮拜也不用到教室上課,我和組員們決定在家繼續思考期末策展該怎麼設計遊戲的內容與遊玩方式。如果要讓遊戲內容能充分讓遊玩者學習,容易讓遊玩方式變得無聊,若是要能抓住遊玩者眼球,選擇有趣的遊玩方式,又可能玩過遊戲之後就把內容都忘光,看來還得多花點心思考慮到使用者體驗的部分,讓遊玩者不知不覺間學習到知識,還覺得遊戲很有趣。思考到這,不得不對桌遊設計者們致敬。🫡
 
:這禮拜也不用到教室上課,我和組員們決定在家繼續思考期末策展該怎麼設計遊戲的內容與遊玩方式。如果要讓遊戲內容能充分讓遊玩者學習,容易讓遊玩方式變得無聊,若是要能抓住遊玩者眼球,選擇有趣的遊玩方式,又可能玩過遊戲之後就把內容都忘光,看來還得多花點心思考慮到使用者體驗的部分,讓遊玩者不知不覺間學習到知識,還覺得遊戲很有趣。思考到這,不得不對桌遊設計者們致敬。🫡
 
*2024/11/29
 
*2024/11/29
 +
:今天知能服務的第一節課,助教們又將期末策展的規定講得更詳細,之後的時間讓我們討論或是編輯個人頁面,大概到了10:40,助教帶我們到二樓的研究室集合,今天的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好幾個禮拜前因受到下雨和颱風阻撓的「認識[[淡江]]」。
 +
:老師先是講解[[淡江]]所在的位置位於[[五虎崗]]中的第四崗-[[大田寮]],[[大田寮]]又稱作[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5%A4%A7%E7%94%B0%E5%AF%AE 黌崗],並不是平常和同學間聊天時所說的紅27公車站的那一帶,而是整個[[淡江大學]]就是位在[[大田寮]]上,五虎崗停車場也不是[[五虎崗]],[[五虎崗]]指的是[[淡水]]的[[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這五座山崗,以前的人還將[[砲台埔]]稱作洋人區,[[崎仔頂]]稱作漢人區,而且現在的[[淡水老街]]也不是河岸的那一側,而是[[福佑宮]]的旁邊。
 +
:再來講到[[淡江大學]]的老照片,最前方有一個人在田中駕駛著一台割草機,後面有一條溪,更後方有三棟建築物,分別是[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會文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化學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科學館]組成的曾經的[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淡江英專],老師將現在校園的照片與其他昔日的舊照互相比對,讓我更了解各館在舊照中的地理位置。
 +
:介紹到一段落,老師帶著我們實際走到剛才介紹的照片中的位置,老師請助教們拖著音響,並拿著麥克風邊走邊介紹,音響的音量還蠻大聲的,可以感受到路過的學生們的視線,有點害臊,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我們是來但將參訪的高中生吧!
 +
:第一站我們走到的地方是菸橋,橋下的流水並不是水溝,而是一條叫做[[庄仔內溪]]的溪,直到今天上課前我都還人為它是水溝呢。從菸橋往[[體育館]]的方向看,[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會文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化學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科學館]雖然被[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文學館]、樹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體育館]遮住了, 但這個方向就是剛才老師介紹的舊照片的視角,舊照片明明看起來距離很遙遠,而現今的建設卻讓距離好像縮短了!
 +
:第二站是[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文學館]三樓門口和[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會文館]有小木屋鬆餅的那一側,舊照片中,[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會文館]也有一根長長的看起來像煙囪的東西,但老師說他問過很多人,但都不知道「煙囪」有什麼作用。原本[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文學館]的大門並不是現在二樓的入口,也沒有那座橋,以前門口是在三樓較靠近[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體育館]的地方,經老師解說,才知道原來三樓的外牆有和旁邊不一樣的接縫處,那裡才是從前的[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文學館]大門。
 +
之後我們穿過[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體育館]旁邊的「綠色隧道」,原來這些榕樹再要蓋[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體育館]的時候本來要移除,但當時的師生發起保護這些榕樹的運動,才讓這些榕樹能保留到現在。
 +
再來一路從[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科學館]、溜冰場到[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守謙會議中心],現在的溜冰場比起以前原本在[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同舟廣場]的溜冰場小得多,[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守謙會議中心]為曾經的校友[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徐航健]先生捐款建造的,「守謙」這個名字是感念他父親而取的,我每次經過都沒有仔細看紀念碑上的文字,因此只知道守謙卻不知道[[徐航健]]先生才是真正建立這個會議中心的人。
 +
:之後老師又帶著我們陸續走過[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驚聲廣場]、淡江英磚奠基石,介紹[[淡江大學]]的創辦人們,有趣的是連老師也會不小心搞混他們之間的關係,我自己也是還沒辦法完全記熟😅,老師說[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宮燈大道]兩側的建築使用的名稱可以看出他們的親屬關係,原來這些建築的位置和名稱居然還有這樣的小巧思,從名稱就可以看出來是紀念誰,例如[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覺軒花園]、[https://www.qpcafetw.com/pages/%E6%96%B0%E7%9A%84%E5%88%86%E9%A0%81 QP Terrace覺軒]、[[先覺庭]]。
 +
:最後我們前往[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瀛苑],也就是[http://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B7%A1%E6%B1%9F%E5%A4%A7%E5%AD%B8 校史館]參觀,導覽員講解更多詳細的校史,更多的是學校的發展與與時俱進的政策上的變革,其中有個展間展示歷任董事長、校長們的照片,讓我稍微增加他們的印象,也讓老師可以更確認初代董事長們的親屬關係。裡面展出了很多歷年遠見雜誌評選企業最愛、國家品質獎、淡江大學校慶、熊貓講座、張創辦人的生平事蹟與個人著作等。
 +
:在未踏入校史館聽導覽前我都不曾聽說或是主動了解淡江的校史,這堂圖書館知能服務讓我有機會可以知道大部分學生不了解的歷史,沒想到關於[[淡江大學]]的故事是這麼豐富,在這碧空如洗的天氣到戶外走走,欣賞校園風景,讓前段時間累積的憂鬱一掃而空,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校園內還有許多地方未介紹到而稍嫌可惜,但整個過程對我來說收穫頗豐且非常有趣。
 +
 +
===十二月===
 +
*2024/12/06
 +
:今天老師要求我們自行前往[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5%8C%97%E5%9F%BA%E7%9D%A3%E5%AD%B8%E9%99%A2 臺北基督學院]參觀,和組員們約定好9:00到紅27集合搭公車到捷運站,大約花了半個小時搭車到[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5%8C%97%E5%9F%BA%E7%9D%A3%E5%AD%B8%E9%99%A2 臺北基督學院]。
 +
:一進入校園,除了門口的警衛,幾乎沒看到什麼學生或是老師。我以為是要參加老師和助教們一起舉辦的展覽,但到了賈嘉美紀念館外面,找到助教們,她們和我們說先到校園內參觀,結束後再回去找她們。之後我們就從賈嘉美紀念館附近的天蘭樓開始參觀,裡面也是都沒有人,他們的教室比淡江的教室小很多,我們還走到地下室去看看有什麼,但地下室看起來像鬼屋。
 +
:天蘭樓裡面有一個看起來像交誼廳的空間,裡面有沙發、老舊的健身器材、桌椅、書櫃和貓砂盆,他們的書櫃上果然放了很多關於基督教的書籍。繞到天蘭樓後面,可以看到淡水河和關渡大橋在不遠處,風景不錯,我們還在地上看到斜插著的「基督書院地界」,讓我想起淡江英專奠基石。途中經過好像是宿舍的樓,外牆佈滿了藤蔓,門口還時不時發出機械運轉的聲響,害我們被嚇到。後來走到某一棟樓,發現樓梯間貼著「歡迎光臨 校慶茶會 請上三樓」,我們好奇三樓有什麼所以就走上去。發現基督學院的樓梯間也會貼上面聖經內容的小紙條,整棟學院充滿基督教、西方元素。走上三樓,看到一間像是後來加蓋、像是會議廳或宴會廳,裡面有一男一女,我們等他們出來之後打算進去看看,後來被那位女士叫住,原本是說不能進去,但我們表明是來參觀基督學院後,她就讓我們進去了。
 +
:裡面的風景也很好,離關渡大橋更近,視角轉到長桌後面的牆壁,才知道原來基督學院已經創校65年了。之後走向校門旁邊的圓形建築物,這時才看到一些學生的身影,到了那棟圓形建築物內,才知道原來是他們的活動中心,和一般常見的活動中心有很大的不同,外部運用彩色玻璃,活動中心內還有一個中間鑲嵌透明玻璃,外框是木材的大十字架,看起來就像教堂一樣,非常特別。
 +
:最後回到賈嘉美紀念館,身為資圖系,當然要去他們的圖書館參觀。不出所料,圖書館的面積不大,裡面除了一位館員外只有我們三個在裡面參觀,裡面有很多和植物、宗教相關的書籍,其他類別的書籍看起來都頗有年代感,特別的是有幾個書架放著滿滿的報紙,不知道覺生紀念圖書館裡面有沒有。到了11:00,我們被館員請出去,原因是中午會閉館,但我們到了門口,看到大門貼的開館時間明明就到12:00,我們只好提早去找助教。我以為回去找助教是要再次體驗體感椅,結果只是說明體感椅的操作方式,還有向助教們請教一些期末策展的問題後就可以回家了。
 +
:因為時間接近中午,我們決定去基督學院的學餐吃飯,那時候還沒中午,學餐除了工作人員外只有我們去吃飯,那邊的叔叔阿姨們人都很好,還會關心我們有沒有吃飽,老實說那邊的菜還蠻好吃的,而且經濟實惠。我們準備離開時,因為公車要等很久,所以我們決定用走的到捷運竹圍站,順便散步消食,不過去的時候還好沒有用走的,因為那邊的坡很陡,跟克難坡附近有得比。整體來說是一個有趣的體驗,雖然很多地方看起來有點像鬼片場景,而我們到處在各館穿梭,看起來有點鬼鬼祟祟,不過就像探險充滿對未知的好奇。
 +
 +
*2024/12/13
 +
:今天不用到班上課,因此我和組員們約好要去新生活書局尋找策展要用到的物品,我們的遊戲關卡需要用到印章,本來想找便宜的那種,但新生活好像沒有賣。逛完一輪後發現好像也沒有其他東西需要購買,因為其他都是印刷品,買完印章後就解散回家討論海報、三折頁、遊戲的題目。之後我們約下禮拜三去印海報、三折頁,遇到了一些小狀況,我們忘記問助教們之前是怎麼印製三折頁的,我們找的那家影印店也沒有專門在印三折頁,我用Canva做出來的三折頁沒有標示折線,只好在影印店多花點時間將折線標示上去。
 +
:我們原本印出來的是較薄的紙張,不過那只是試印的版本,後來換了厚一點的紙,看起來才比較像一般外面看得到的那種三折頁。不過高興的是海報印出來沒有甚麼問題,而且看起來還蠻有質感的。

於 2024年12月20日 (五) 10:58 的最新修訂

期初心得[編輯]

  • 2024/9/13
第一次編輯就出trouble了啊啊啊o( ̄┰ ̄*)ゞ,那個184個字到底是哪來的?
這堂課人少到我懷疑自己來錯教室了,大家都跑去UI/UX組了,害我也有點想去(?)
希望這堂課可以學到有用的知識、新技能、交新朋友!
這學期修了28學分,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呢,希望可以順利度過~
每次編輯完都要打驗證碼好麻煩喔,我都忘記。

113學年度第1學期[編輯]

九月[編輯]

  • 2024/9/20
學到了很多不同的語法,比以前學過的html、php還簡單很多,不需要記很多東西,忘記了可以看講義也可以參考學長姐做過的,有好幾個我覺得都蠻厲害的。
  • 2024/9/27
感覺維基組的期中、期末報告相對其他組來說還蠻不容易的,距離比較近的地區大概都被做走了吧,希望可以找到適合的主題。
課程大綱上寫10/4號會有認識淡江的課程,可是有颱風欸┌(。Д。)┐,實在是很不想出門哈哈,希望颱風受災戶都能平安度過。
北部真的很會下雨,希望之後要去實地查訪的時候是好天氣。(當然前提是要找到主題啦)
選維基組的原因是喜歡歷史與故事,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因此期許在遊覽北部自然人文風景外,也能更了解從古至今的歷史脈絡。

十月[編輯]

  • 2024/10/4
雖然颱風對北部的影響沒有很大,10/2、10/3還是放了颱風假,不過10/4的雨勢對北部來說反而是最大的卻沒有放假(;´д`)ゞ,一點都不想出門。
今天果然沒辦法認識淡江,改成延續第一節課的認識淡水,老師播放影片輔助介紹。影片有介紹到之前的知能服務課程有和廠商合作,製作了一套以VR虛擬實境呈現的數位展覽,
使用頭戴式裝置與遙控器進行觀展,讓參展人彷彿身至紅毛城聖薩爾瓦多城內,除此之外還能將整座城移動到海岸邊,能夠看見現實中無法呈現的風景。
影片中還介紹到一張椅子,坐上去能夠看到和虛擬實境一樣的畫面,只不過更像是以空拍機的視角導覽,畫面較流暢,像是在觀看電影一樣。
以前其實有在文學館二樓的大廳看過那張椅子,只是不知道有什麼作用,在看完影片與老師介紹過後讓我還蠻期待之後的體驗課程的!一定會很有趣!
今天有和組員討論期中報告要做的主題了,我本來有找到一個還不錯的景點,看網路上的介紹,這個景點也足夠豐富能當作報告主題,結過發現目前正在整修中,超級難過😭,我很想去看看的說…
還好另一個組員有找到萬華林宅龍山寺地下街,我很期待下禮拜可以久違的出門一趟,到處看看我沒去過的地點,感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祈禱下禮拜能順利。
  • 2024/10/11
上個禮拜和組員們討論想要做的主題,找了好久終於被我找到還沒有人做過臺北賓館。上官方網站查詢開放時間,正好10/12號有開放免費參觀,看到官網才知道原來臺北賓館一個月只會開放1、2天的假日免費參觀,其他時間採預約制,真是非常幸運!
禮拜六當天一大早就從捷運淡水站搭到臺大醫院站,不得不說,淡水到任何地方都好遠(?),組員們都到齊後立馬動身前往目的地。那天天氣不錯,不會太熱也沒有下雨,因為很少去臺北,我帶著愉快的心情欣賞陌生的風景,一邊慢慢走到臺北賓館。抵達目的地時才10點多,就已經有許多人聚集在庭院、門口聆聽導覽或拍照,也許是因為開放時間不多,大家才會抓緊機會一睹日治時期的風采。我們從前院參觀到賓館內,再到後院,整體結合日式與西式的風格,雖然兩者所追求的意象截然不同,卻巧妙的融為一體,優雅且壯麗,可具體體會建築師們對臺北賓館的用心與巧思。
隨著參觀民眾越來越多,連上二樓參觀都得排隊,拍照的時候抓個人比較少的景也顯得困難,但我想這就是臺北賓館的吸引力吧。
我認為此趟行程唯一的缺點就是動線規劃很奇怪,賓館有好幾個門口,但卻要繞到外面才能再進入賓館內,而且不只要繞一次。除此之外,整體來說是個非常美麗、莊嚴且值得一遊的景點。
  • 2024/10/18
經過上禮拜的田野調查,親自到臺北賓館走訪果然與待在家裡看網路上的圖片不同,能夠確實感受到立體感,看過導覽影片後也更加認識臺北賓館,接下來就是將所見所聞轉為文字敘述,再蒐集相關文獻後整理成完整的文章就可以為淡水維基館新增內容了!
已經初步與組員們討論工作分配,希望作業進度不會影響到期中考的複習o(* ̄▽ ̄*)o
  • 2024/10/25
今天老師讓我們體驗了體感椅,第一個人上去體驗後沒多久,體感椅整個越來越傾斜,感覺好像要轉一整圈的樣子,接著助教們緊張地打算把電源關機,試了好幾遍才終於讓上去體驗的同學安全返回地面。
稍後檢查說明書時,發現是因為重量限制,但它似乎已經很久沒使用,我不太敢上去,除非學校把它修好。

十一月[編輯]

  • 2024/11/01
今天的課程跟上禮拜一樣是體驗體感椅,不過這禮拜增加了VR與手持搖桿的操作。
上禮拜因為體感椅故障,會整個翻一圈,我不敢坐所以沒上去,但這禮拜想說應該修好了,當助教問有沒有人想上去體驗的時候,我舉手當第一個體驗者。當畫面開始播放時,不知道椅子甚麼時候會動起來所以我緊緊抓著握把,但過了幾分鐘椅子還是無動於衷,就這麼到影片結束播放,緊緊抓著握把的我看起來有點傻,不會動真是可惜。不過因為我是第一位體驗者,拿到了一盒Pokey當獎勵。
結束後我接著體驗VR與手持搖桿,同樣需要戴上頭戴式裝置,雖然畫面都一樣,但能親自操作,依照自己的步調參觀紅毛城聖薩爾瓦多城,可以使用搖桿到觀看影片無法到達的地方,視角也更加多元,還有身歷其境的參與感,我認為城裡可以再增加一些陳設,讓城裡不會看起來這麼空曠,也許未來有機會也可以將淡水河流域的其他景點用虛擬實境的方式呈現。
在操作搖桿時,靈敏度稍微高一點,會有點3D暈,一開始操作時我還多次在牆角卡住(^^ゞ。要轉前進方向時,身體要跟著轉動,助教還需要在後面牽著電線才不會讓我被電線纏住,希望這點能夠改進。之前聽說展場內的電梯是可以上下樓的,當我想搭電梯的時候助教卻說可能會卡住。
(。_。),怎麼好像故障的機率蠻高的?
  • 2024/11/08
這禮拜是期中報告週,同時有考試與報告實在是令人心力交瘁。在報告前一天與組員們把臺北賓館的頁面做最後的修正與排版確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入睡直到上知能服務課,最終順利報告才鬆了一口氣。
報告的過程比我想像的還順利,我自認為沒什麼準備口頭報告的部分,也許是因為教室人數較少,或是對在臺北賓館頁面上編輯內容的熟悉程度,讓我大致能夠流暢的介紹我負責的部分,不枉費我在這報告上花費的時間、精力,雖然還是有點緊張而導致詞窮,但能讓其他人看到我們努力的成果並且被老師稱讚是一件蠻開心的事。
  • 2024/11/15
上一週的期中報告前幾天有和組員們一起討論策展的形式與要準備的東西,陳紫緹有提到可以用卡牌配對的遊戲,而我想到的是大富翁,吳睿芸提出乾脆把兩種桌遊整合,看誰得到的卡牌最多就獲勝。
不過後來我覺得大富翁遊玩時間太長,每個經過的人時間都很寶貴,可能不太適合拿來策展,後來我想出將臺北賓館的各種不同空間拆開,讓遊玩者思考這些空間分別分布在臺北賓館的什麼位置,在卡牌上附各空間的圖片和介紹讓遊玩者認識臺北賓館
後來陳紫緹說也可以將建築風格或賓館內的裝潢加進卡牌裡,聽起來就有好多東西要做(;´д`)ゞ,再加上我們還要製作海報和手冊,如果不趕快開始的話可能會做不完。好緊張。
  • 2024/11/22
這禮拜也不用到教室上課,我和組員們決定在家繼續思考期末策展該怎麼設計遊戲的內容與遊玩方式。如果要讓遊戲內容能充分讓遊玩者學習,容易讓遊玩方式變得無聊,若是要能抓住遊玩者眼球,選擇有趣的遊玩方式,又可能玩過遊戲之後就把內容都忘光,看來還得多花點心思考慮到使用者體驗的部分,讓遊玩者不知不覺間學習到知識,還覺得遊戲很有趣。思考到這,不得不對桌遊設計者們致敬。🫡
  • 2024/11/29
今天知能服務的第一節課,助教們又將期末策展的規定講得更詳細,之後的時間讓我們討論或是編輯個人頁面,大概到了10:40,助教帶我們到二樓的研究室集合,今天的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好幾個禮拜前因受到下雨和颱風阻撓的「認識淡江」。
老師先是講解淡江所在的位置位於五虎崗中的第四崗-大田寮大田寮又稱作黌崗,並不是平常和同學間聊天時所說的紅27公車站的那一帶,而是整個淡江大學就是位在大田寮上,五虎崗停車場也不是五虎崗五虎崗指的是淡水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這五座山崗,以前的人還將砲台埔稱作洋人區,崎仔頂稱作漢人區,而且現在的淡水老街也不是河岸的那一側,而是福佑宮的旁邊。
再來講到淡江大學的老照片,最前方有一個人在田中駕駛著一台割草機,後面有一條溪,更後方有三棟建築物,分別是會文館化學館科學館組成的曾經的淡江英專,老師將現在校園的照片與其他昔日的舊照互相比對,讓我更了解各館在舊照中的地理位置。
介紹到一段落,老師帶著我們實際走到剛才介紹的照片中的位置,老師請助教們拖著音響,並拿著麥克風邊走邊介紹,音響的音量還蠻大聲的,可以感受到路過的學生們的視線,有點害臊,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我們是來但將參訪的高中生吧!
第一站我們走到的地方是菸橋,橋下的流水並不是水溝,而是一條叫做庄仔內溪的溪,直到今天上課前我都還人為它是水溝呢。從菸橋往體育館的方向看,會文館化學館科學館雖然被文學館、樹木、體育館遮住了, 但這個方向就是剛才老師介紹的舊照片的視角,舊照片明明看起來距離很遙遠,而現今的建設卻讓距離好像縮短了!
第二站是文學館三樓門口和會文館有小木屋鬆餅的那一側,舊照片中,會文館也有一根長長的看起來像煙囪的東西,但老師說他問過很多人,但都不知道「煙囪」有什麼作用。原本文學館的大門並不是現在二樓的入口,也沒有那座橋,以前門口是在三樓較靠近體育館的地方,經老師解說,才知道原來三樓的外牆有和旁邊不一樣的接縫處,那裡才是從前的文學館大門。

之後我們穿過體育館旁邊的「綠色隧道」,原來這些榕樹再要蓋體育館的時候本來要移除,但當時的師生發起保護這些榕樹的運動,才讓這些榕樹能保留到現在。 再來一路從科學館、溜冰場到守謙會議中心,現在的溜冰場比起以前原本在同舟廣場的溜冰場小得多,守謙會議中心為曾經的校友徐航健先生捐款建造的,「守謙」這個名字是感念他父親而取的,我每次經過都沒有仔細看紀念碑上的文字,因此只知道守謙卻不知道徐航健先生才是真正建立這個會議中心的人。

之後老師又帶著我們陸續走過驚聲廣場、淡江英磚奠基石,介紹淡江大學的創辦人們,有趣的是連老師也會不小心搞混他們之間的關係,我自己也是還沒辦法完全記熟😅,老師說宮燈大道兩側的建築使用的名稱可以看出他們的親屬關係,原來這些建築的位置和名稱居然還有這樣的小巧思,從名稱就可以看出來是紀念誰,例如覺軒花園QP Terrace覺軒先覺庭
最後我們前往瀛苑,也就是校史館參觀,導覽員講解更多詳細的校史,更多的是學校的發展與與時俱進的政策上的變革,其中有個展間展示歷任董事長、校長們的照片,讓我稍微增加他們的印象,也讓老師可以更確認初代董事長們的親屬關係。裡面展出了很多歷年遠見雜誌評選企業最愛、國家品質獎、淡江大學校慶、熊貓講座、張創辦人的生平事蹟與個人著作等。
在未踏入校史館聽導覽前我都不曾聽說或是主動了解淡江的校史,這堂圖書館知能服務讓我有機會可以知道大部分學生不了解的歷史,沒想到關於淡江大學的故事是這麼豐富,在這碧空如洗的天氣到戶外走走,欣賞校園風景,讓前段時間累積的憂鬱一掃而空,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校園內還有許多地方未介紹到而稍嫌可惜,但整個過程對我來說收穫頗豐且非常有趣。

十二月[編輯]

  • 2024/12/06
今天老師要求我們自行前往臺北基督學院參觀,和組員們約定好9:00到紅27集合搭公車到捷運站,大約花了半個小時搭車到臺北基督學院
一進入校園,除了門口的警衛,幾乎沒看到什麼學生或是老師。我以為是要參加老師和助教們一起舉辦的展覽,但到了賈嘉美紀念館外面,找到助教們,她們和我們說先到校園內參觀,結束後再回去找她們。之後我們就從賈嘉美紀念館附近的天蘭樓開始參觀,裡面也是都沒有人,他們的教室比淡江的教室小很多,我們還走到地下室去看看有什麼,但地下室看起來像鬼屋。
天蘭樓裡面有一個看起來像交誼廳的空間,裡面有沙發、老舊的健身器材、桌椅、書櫃和貓砂盆,他們的書櫃上果然放了很多關於基督教的書籍。繞到天蘭樓後面,可以看到淡水河和關渡大橋在不遠處,風景不錯,我們還在地上看到斜插著的「基督書院地界」,讓我想起淡江英專奠基石。途中經過好像是宿舍的樓,外牆佈滿了藤蔓,門口還時不時發出機械運轉的聲響,害我們被嚇到。後來走到某一棟樓,發現樓梯間貼著「歡迎光臨 校慶茶會 請上三樓」,我們好奇三樓有什麼所以就走上去。發現基督學院的樓梯間也會貼上面聖經內容的小紙條,整棟學院充滿基督教、西方元素。走上三樓,看到一間像是後來加蓋、像是會議廳或宴會廳,裡面有一男一女,我們等他們出來之後打算進去看看,後來被那位女士叫住,原本是說不能進去,但我們表明是來參觀基督學院後,她就讓我們進去了。
裡面的風景也很好,離關渡大橋更近,視角轉到長桌後面的牆壁,才知道原來基督學院已經創校65年了。之後走向校門旁邊的圓形建築物,這時才看到一些學生的身影,到了那棟圓形建築物內,才知道原來是他們的活動中心,和一般常見的活動中心有很大的不同,外部運用彩色玻璃,活動中心內還有一個中間鑲嵌透明玻璃,外框是木材的大十字架,看起來就像教堂一樣,非常特別。
最後回到賈嘉美紀念館,身為資圖系,當然要去他們的圖書館參觀。不出所料,圖書館的面積不大,裡面除了一位館員外只有我們三個在裡面參觀,裡面有很多和植物、宗教相關的書籍,其他類別的書籍看起來都頗有年代感,特別的是有幾個書架放著滿滿的報紙,不知道覺生紀念圖書館裡面有沒有。到了11:00,我們被館員請出去,原因是中午會閉館,但我們到了門口,看到大門貼的開館時間明明就到12:00,我們只好提早去找助教。我以為回去找助教是要再次體驗體感椅,結果只是說明體感椅的操作方式,還有向助教們請教一些期末策展的問題後就可以回家了。
因為時間接近中午,我們決定去基督學院的學餐吃飯,那時候還沒中午,學餐除了工作人員外只有我們去吃飯,那邊的叔叔阿姨們人都很好,還會關心我們有沒有吃飽,老實說那邊的菜還蠻好吃的,而且經濟實惠。我們準備離開時,因為公車要等很久,所以我們決定用走的到捷運竹圍站,順便散步消食,不過去的時候還好沒有用走的,因為那邊的坡很陡,跟克難坡附近有得比。整體來說是一個有趣的體驗,雖然很多地方看起來有點像鬼片場景,而我們到處在各館穿梭,看起來有點鬼鬼祟祟,不過就像探險充滿對未知的好奇。
  • 2024/12/13
今天不用到班上課,因此我和組員們約好要去新生活書局尋找策展要用到的物品,我們的遊戲關卡需要用到印章,本來想找便宜的那種,但新生活好像沒有賣。逛完一輪後發現好像也沒有其他東西需要購買,因為其他都是印刷品,買完印章後就解散回家討論海報、三折頁、遊戲的題目。之後我們約下禮拜三去印海報、三折頁,遇到了一些小狀況,我們忘記問助教們之前是怎麼印製三折頁的,我們找的那家影印店也沒有專門在印三折頁,我用Canva做出來的三折頁沒有標示折線,只好在影印店多花點時間將折線標示上去。
我們原本印出來的是較薄的紙張,不過那只是試印的版本,後來換了厚一點的紙,看起來才比較像一般外面看得到的那種三折頁。不過高興的是海報印出來沒有甚麼問題,而且看起來還蠻有質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