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文教促進會"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滬尾文教促進會'''」成立於[[1984年]]12月30日,由張建隆、劉秀美、謝德錫和許慧明共同發起,創會成員包括李欽賢、許垂鎮、陳金興和王嘉成等人。滬尾文教促進會可追溯至七○年代以蔡憲崇醫師為首的淡水黨外知識份子之聚會;1980年美麗島事件後,民主運動一時受挫,張建隆等人遂轉向文化議題,並開始關懷在地文化,因有促進會的創立。1986年底因受到「環河快速道路案」即將破壞家園之危機感的刺激,在創會會長張建隆的提議和籌劃下,滬尾文教促進會遂轉型成目標性的行動團體,從書房和客廳走進社區,於[[1987年]]3月間在公明街32號設立據點,成立「[[淡水茶友會]]」並提供法律服務,以茶會友,廣結地方人士,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試圖喚起民眾的鄉土意識和愛鄉護土的決心。
+
  「'''滬尾文教促進會'''」成立於[[1984年]]12月30日,由[[張建隆]]、[[劉秀美]]、[[謝德錫]]和許慧明共同發起,創會成員包括李欽賢、許垂鎮、陳金興和王嘉成等人。滬尾文教促進會可追溯至七○年代以蔡憲崇醫師為首的淡水黨外知識份子之聚會;[[1980年]]美麗島事件後,民主運動一時受挫,[[張建隆]]等人遂轉向文化議題,並開始關懷在地文化,因有促進會的創立。[[1986年]]底因受到「環河快速道路案」即將破壞家園之危機感的刺激,在創會會長[[張建隆]]的提議和籌劃下,滬尾文教促進會遂轉型成目標性的行動團體,從書房和客廳走進社區,於[[1987年]]3月間在公明街32號設立據點,成立「[[淡水茶友會]]」並提供法律服務,以茶會友,廣結地方人士,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試圖喚起民眾的鄉土意識和愛鄉護土的決心。
  
  後期因促進會內部對未來發展方向意見相左造成分裂,於[[1988年]]一月進行改組,將淡水茶友會併入促進會,但卻仍於同年四月間宣告解散。促進會前後三任會長:張建隆、謝德錫、郭哲道。促進會除每月發行《[[淡水茶友會會訊]]》,共計九期外,亦於1985年2月和1988年1月發行兩期《滬尾》會刊,分別由劉秀美和李欽賢主編。另由[[謝德錫]]主編的《[[淡水大事紀]]》亦於促進會解散後的1988年6月付梓出版。
+
  後期因促進會內部對未來發展方向意見相左造成分裂,於[[1988年]]一月進行改組,將淡水茶友會併入促進會,但卻仍於同年四月間宣告解散。促進會前後三任會長:[[張建隆]]、[[謝德錫]]、郭哲道。促進會除每月發行《[[淡水茶友會會訊]]》,共計九期外,亦於[[1985年]]2月和[[1988年]]1月發行兩期《滬尾》會刊,分別由[[劉秀美]]和李欽賢主編。另由[[謝德錫]]主編的《[[淡水大事紀]]》亦於促進會解散後的[[1988年]]6月付梓出版。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2. 張建隆、謝德錫、蘇文魁提供
+
#[[張建隆]]、[[謝德錫]]、[[蘇文魁]]提供。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於 2014年5月24日 (六) 23:05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團體

簡介

  「滬尾文教促進會」成立於1984年12月30日,由張建隆劉秀美謝德錫和許慧明共同發起,創會成員包括李欽賢、許垂鎮、陳金興和王嘉成等人。滬尾文教促進會可追溯至七○年代以蔡憲崇醫師為首的淡水黨外知識份子之聚會;1980年美麗島事件後,民主運動一時受挫,張建隆等人遂轉向文化議題,並開始關懷在地文化,因有促進會的創立。1986年底因受到「環河快速道路案」即將破壞家園之危機感的刺激,在創會會長張建隆的提議和籌劃下,滬尾文教促進會遂轉型成目標性的行動團體,從書房和客廳走進社區,於1987年3月間在公明街32號設立據點,成立「淡水茶友會」並提供法律服務,以茶會友,廣結地方人士,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試圖喚起民眾的鄉土意識和愛鄉護土的決心。

  後期因促進會內部對未來發展方向意見相左造成分裂,於1988年一月進行改組,將淡水茶友會併入促進會,但卻仍於同年四月間宣告解散。促進會前後三任會長:張建隆謝德錫、郭哲道。促進會除每月發行《淡水茶友會會訊》,共計九期外,亦於1985年2月和1988年1月發行兩期《滬尾》會刊,分別由劉秀美和李欽賢主編。另由謝德錫主編的《淡水大事紀》亦於促進會解散後的1988年6月付梓出版。

參考資料

  1.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2. 張建隆謝德錫蘇文魁提供。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