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獸疫血清製造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導覽條1|景點}} ==簡介== 淡水獸疫血清製造所約略位於淡水砲臺埔附近,為日治時期臺灣北部負責防治家畜(如豬、牛、雞…等)傳染...)
 
(怎麼看都不是景點...為什麼分類會掛景點呢...?)
行 1: 行 1:
{{導覽條1|景點}}
+
{{導覽條1|機構}}
  
 
==簡介==
 
==簡介==
淡水獸疫血清製造所約略位於[[淡水砲臺埔]]附近,為日治時期臺灣北部負責防治家畜(如豬、牛、雞…等)傳染病、製造血清及預防接種之工作。在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中,牛隻是協助農耕最重要的獸力,而豬和其他牲畜則是重要的農業副產品。[[日治時期]]以前,臺灣農業社會對於牛、豬等牲畜的病害並無近代化的防疫能力,因此一旦發生牛疫豬瘟,往往會產生大範圍的傳染,並造成牛、豬與牲畜大量傷亡的情況。日治初期,臺灣南部爆發牛疫,總督府遂設置「臨時獸疫檢疫部」,後來又於阿緱廳陸續設置「臨時牛疫防遏部」,及「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肅清南部的牛疫疫情。大正9年([[1920年]]),南部的牛疫防治工作已經肅清底定,遂決定將牛疫血清之製造重心搬回臺北。殖產局血清製造所遷回臺北後,因位於臺北市市內,可利用之土地面積狹隘,且該所為一製造血清之試驗機構,獸屍處理與廢水排放亦造成環境污染,因此總督府乃於大正13年([[1924年]]),因淡水位於臺北市近郊,水陸交通方便,最重要的是淡水河口相當適宜動物之污物流放處理,而不至於讓病毒有擴散之虞,遂選定[[淡水]]為獸疫血清製造所之新址。昭和6年([[1931年]])獸疫血清製造所整體遷移至淡水後,一直到昭和19年([[1944年]])底,十四年間,[[淡水]]的獸疫血清製造所成為臺灣近代獸類防疫試驗事業的中心。
+
  [[淡水獸疫血清製造所]]約略位於[[淡水砲臺埔]]附近,為日治時期臺灣北部負責防治家畜(如豬、牛、雞…等)傳染病、製造血清及預防接種之工作。在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中,牛隻是協助農耕最重要的獸力,而豬和其他牲畜則是重要的農業副產品。民國51年([[1962年]])改制為'''「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現今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交通地圖==
+
  [[日治時期]]以前,臺灣農業社會對於牛、豬等牲畜的病害並無近代化的防疫能力,因此一旦發生牛疫豬瘟,往往會產生大範圍的傳染,並造成牛、豬與牲畜大量傷亡的情況。日治初期,臺灣南部爆發牛疫,總督府遂設置'''「臨時獸疫檢疫部」''',後來又於阿緱廳陸續設置'''「臨時牛疫防遏部」'''及'''「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肅清南部的牛疫疫情。
  
 +
  大正9年([[1920年]]),南部的牛疫防治工作已經肅清底定,遂決定將牛疫血清之製造重心搬回臺北。殖產局血清製造所遷回臺北後,因位於臺北市市內,可利用之土地面積狹隘,且該所為一製造血清之試驗機構,獸屍處理與廢水排放亦造成環境污染,因此總督府乃於大正13年([[1924年]]),因淡水位於臺北市近郊,水陸交通方便,最重要的是淡水河口相當適宜動物之污物流放處理,而不至於讓病毒有擴散之虞,遂選定[[淡水]]為獸疫血清製造所之新址。昭和6年([[1931年]])獸疫血清製造所整體遷移至淡水後,一直到昭和19年([[1944年]])底,十四年間,[[淡水]]的獸疫血清製造所成為臺灣近代獸類防疫試驗事業的中心。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tamsui.wikia.com/wiki/%E6%B7%A1%E6%B0%B4%E7%8D%B8%E5%BD%B9%E8%A1%80%E6%B8%85%E8%A3%BD%E9%80%A0%E6%89%80 淡水獸役血清製造所- 開放淡水]
+
*[http://tamsui.wikia.com/wiki/%E6%B7%A1%E6%B0%B4%E7%8D%B8%E5%BD%B9%E8%A1%80%E6%B8%85%E8%A3%BD%E9%80%A0%E6%89%80 淡水獸役血清製造所- 開放淡水]
 
 
  
[[Category:景點]]
+
[[Category:機構]]

於 2014年4月4日 (五) 15:36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機構

簡介

  淡水獸疫血清製造所約略位於淡水砲臺埔附近,為日治時期臺灣北部負責防治家畜(如豬、牛、雞…等)傳染病、製造血清及預防接種之工作。在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中,牛隻是協助農耕最重要的獸力,而豬和其他牲畜則是重要的農業副產品。民國51年(1962年)改制為「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現今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日治時期以前,臺灣農業社會對於牛、豬等牲畜的病害並無近代化的防疫能力,因此一旦發生牛疫豬瘟,往往會產生大範圍的傳染,並造成牛、豬與牲畜大量傷亡的情況。日治初期,臺灣南部爆發牛疫,總督府遂設置「臨時獸疫檢疫部」,後來又於阿緱廳陸續設置「臨時牛疫防遏部」「牛疫免疫血清作業所」肅清南部的牛疫疫情。

  大正9年(1920年),南部的牛疫防治工作已經肅清底定,遂決定將牛疫血清之製造重心搬回臺北。殖產局血清製造所遷回臺北後,因位於臺北市市內,可利用之土地面積狹隘,且該所為一製造血清之試驗機構,獸屍處理與廢水排放亦造成環境污染,因此總督府乃於大正13年(1924年),因淡水位於臺北市近郊,水陸交通方便,最重要的是淡水河口相當適宜動物之污物流放處理,而不至於讓病毒有擴散之虞,遂選定淡水為獸疫血清製造所之新址。昭和6年(1931年)獸疫血清製造所整體遷移至淡水後,一直到昭和19年(1944年)底,十四年間,淡水的獸疫血清製造所成為臺灣近代獸類防疫試驗事業的中心。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