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景點介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小 |
|||
行 1: | 行 1: | ||
− | == | + | <div style="float:left; width: 100%; height:25px; background-color: #ff8c00; line-height: 25px;"><font size="3" face="微軟正黑體">''' 古蹟巡禮'''</font></div> |
+ | <div style="float: left;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ffffe0; border-radius: 5px"> | ||
<font size="3" face="微軟正黑體"> | <font size="3" face="微軟正黑體"> | ||
<choose> | <choose> | ||
行 36: | 行 37: | ||
[[Image: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jpg|200px|left]] '''[[嘉士洋行倉庫]]'''(即[[淡水殼牌倉庫]])位在淡水鎮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東側。此處包含數座大小不等的倉庫及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臺與鐵軌。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臺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磚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經多年修復,[[2011年]],委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負責再利用,風華再現,已成淡水重要參觀景點。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更多內容''']] | [[Image: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jpg|200px|left]] '''[[嘉士洋行倉庫]]'''(即[[淡水殼牌倉庫]])位在淡水鎮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東側。此處包含數座大小不等的倉庫及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臺與鐵軌。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臺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磚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經多年修復,[[2011年]],委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負責再利用,風華再現,已成淡水重要參觀景點。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更多內容''']] | ||
</option> | </option> | ||
− |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3/12/01'''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br> | + |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3/12/01'''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 |
+ | </div><br> | ||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
於 2014年2月11日 (二) 17:52 的修訂
古蹟巡禮
滬尾偕醫館位在臺北縣淡水鎮馬偕街6號,緊鄰淡水禮拜堂,屬於直轄市定古蹟。馬偕博士在1872年3月9日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博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馬偕博士的奎寧水(quinine)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於是在1873年5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1879年住在美國底特律的馬偕夫人為紀念逝世不久的丈夫馬偕船長,捐贈美金3000元給淡水的馬偕博士做為建醫院與宣教的基金。馬偕用其中的2500元重建一座全新的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3/12/01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