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高樓"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望高樓]]位於淡水河口北岸沙崙,為臺灣島上有記載最古老的燈塔,且是民間力量興建並委由民間經營的燈塔。但在[[1888年]](清光緒10年)清廷另於[[油車口]]建[[淡水燈塔]],望高樓便任其荒棄;據傳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如火如荼,昭和二十年([[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末期,駐[[淡水]]日軍為了急建野戰堡壘,以防盟軍登陸,就地取用望高樓廢墟的大量石材,150年之久的燈塔從此消失,而只遺留[[望高樓碑]]在福佑宮內。
+
  [[望高樓]]位於淡水河口北岸沙崙,為臺灣島上有記載最古老的燈塔,且是民間力量興建並委由民間經營的燈塔。興建於嘉慶年間,因為時常會在天色較為不明亮時,被誤認為是淡水河口而發生的擱淺事件。因此交易商和當地的地方管事開始向商船們收款作為燈塔的營建經費,來照明淡水河口。
 +
 
 +
  但在[[1888年]](清光緒10年)清廷另於[[油車口]]建[[淡水燈塔]],望高樓便任其荒棄;據傳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如火如荼,昭和二十年([[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末期,駐[[淡水]]日軍為了急建野戰堡壘,以防盟軍登陸,就地取用望高樓廢墟的大量石材,150年之久的燈塔從此消失,而只遺留[[望高樓碑]]在福佑宮內。
  
 
  嘉慶元年([[1796年]])淡水之街民、船商集資在此建石砌燈塔,即[[望高樓]]又稱「海港燈樓」,燃花生油以其火光導引船隻入滬尾港。由於花生油燃燒冒出濃濃黑煙,西方船隻稱之為'''「黑燈塔」(Black beacon)'''。與[[望高樓]]同時矗立之「[[望高樓碑誌]]」,今日仍嵌於[[福佑宮]]內牆上。中法戰爭時,10月8日登陸戰當日中午11時45分,一名法軍號兵曾爬上燈塔頂端,用手臂發出信號「彈藥用罄,損失慘重,我們非撤退不可!」。此一地標物於日治時已荒廢,爾後石材被拆充作碉堡礎石,原址蕩然無存。
 
  嘉慶元年([[1796年]])淡水之街民、船商集資在此建石砌燈塔,即[[望高樓]]又稱「海港燈樓」,燃花生油以其火光導引船隻入滬尾港。由於花生油燃燒冒出濃濃黑煙,西方船隻稱之為'''「黑燈塔」(Black beacon)'''。與[[望高樓]]同時矗立之「[[望高樓碑誌]]」,今日仍嵌於[[福佑宮]]內牆上。中法戰爭時,10月8日登陸戰當日中午11時45分,一名法軍號兵曾爬上燈塔頂端,用手臂發出信號「彈藥用罄,損失慘重,我們非撤退不可!」。此一地標物於日治時已荒廢,爾後石材被拆充作碉堡礎石,原址蕩然無存。

於 2021年3月15日 (一) 20:06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圖檔簡述:嵌於福佑宮內牆上之望高樓碑誌。
拍攝日期:2008-10-03
拍攝地點:福佑宮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望高樓位於淡水河口北岸沙崙,為臺灣島上有記載最古老的燈塔,且是民間力量興建並委由民間經營的燈塔。興建於嘉慶年間,因為時常會在天色較為不明亮時,被誤認為是淡水河口而發生的擱淺事件。因此交易商和當地的地方管事開始向商船們收款作為燈塔的營建經費,來照明淡水河口。

  但在1888年(清光緒10年)清廷另於油車口淡水燈塔,望高樓便任其荒棄;據傳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如火如荼,昭和二十年(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末期,駐淡水日軍為了急建野戰堡壘,以防盟軍登陸,就地取用望高樓廢墟的大量石材,150年之久的燈塔從此消失,而只遺留望高樓碑在福佑宮內。

  嘉慶元年(1796年)淡水之街民、船商集資在此建石砌燈塔,即望高樓又稱「海港燈樓」,燃花生油以其火光導引船隻入滬尾港。由於花生油燃燒冒出濃濃黑煙,西方船隻稱之為「黑燈塔」(Black beacon)。與望高樓同時矗立之「望高樓碑誌」,今日仍嵌於福佑宮內牆上。中法戰爭時,10月8日登陸戰當日中午11時45分,一名法軍號兵曾爬上燈塔頂端,用手臂發出信號「彈藥用罄,損失慘重,我們非撤退不可!」。此一地標物於日治時已荒廢,爾後石材被拆充作碉堡礎石,原址蕩然無存。

  望高樓又稱沙崙燈塔,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之役劉銘傳的奏文《敵攻滬尾血戰獲勝摺》裡有記載沙崙砲臺位於沙崙燈塔附近。砲二門,用砂囊掩體。當時在臺灣島上只有鵝鑾鼻及沙崙兩座燈塔,因此沙崙燈塔便是指望高樓[1]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