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景點介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87: 行 87:
  
 
<option>
 
<option>
[[Image:重建街16號.JPG|300px|left]]  [[重建街16號]]街屋建築與[[重建街14號]]建築同樣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 ---[[馬偕墓|'''更多內容''']]
+
[[Image:重建街16號.JPG|200px|left]]  [[重建街16號]]街屋建築與[[重建街14號]]建築同樣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屋主世代經營漢藥房,服務淡水街及其週遭鄉鎮,在淡水醫療及醫藥史上有其象徵意義,「重建街16號」街屋因又與先前指定之「重建街14號」街屋不論建築形式、時代、起造者、歷史內涵和現貌都是一體。欲保存重建街14號,沒有理由不保存重建街16號。如此,可保存一小段崁頂古街屋之舊風貌。 ---[[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更多內容''']]
 
</option>
 
</option>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4/05/18'''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
+
 
 +
<option>
 +
[[檔案:重建街14號.JPG|200px|left]]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位居古街的重要通道轉角點,與隔鄰的「[[重建街16號]]」同為古街上坡與南下階梯通[[福佑宮]]的重要節點建築。此建築格局外觀整體上仍保有[[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始建風貌。在[[重建街]]的建築陸續拆除翻新的現況下,老街的風貌僅能由此少數的老屋來回顧歷史樣貌。此建築為老街僅存老建物之一,具有老街意象之指標意義。已被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本屋之左側鄰巷道,採光明亮,且室內高低隨地形變化,頗為少見。建物室內空間雖緊湊,但空間利用機能合理,以小空間做最高利用,具有早期街屋之特性,早期屋主[[陳其宗]]醫師在淡水地方有其聲望,值得保存其故居。 ---[[淡水鎮重建街14號|'''更多內容''']]
 +
</option>
 +
</choose></font><p align='right'>'''更新日期:2015/01/09''' ({{TempEdit|景點介紹|編輯}})</p>
 
</div><br>
 
</div><br>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noinclude>[[分類:模板管理]]</noinclude>

於 2015年1月9日 (五) 16:26 的修訂

古蹟巡禮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縣定古蹟碑.jpg
  嘉士洋行倉庫(即淡水殼牌倉庫)位在淡水鎮鼻頭街22號,淡水捷運站東側。此處包含數座大小不等的倉庫及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臺與鐵軌。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臺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磚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經多年修復,2011年,委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負責再利用,風華再現,已成淡水重要參觀景點。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5/01/09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