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坤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3: 行 33:
 
*[http://blog.xuite.net/wu20130902/wu20130902/113292087-熱心慈善事業的警官+施坤山+ 熱心慈善事業的警官 施坤山]
 
*[http://blog.xuite.net/wu20130902/wu20130902/113292087-熱心慈善事業的警官+施坤山+ 熱心慈善事業的警官 施坤山]
  
[[Category:人物]]
+
[[Category:人物]][[category:商界人士]]
 
[[Category:1878年出生]]
 
[[Category:1878年出生]]
 
[[Category:1931年逝世]]
 
[[Category:1931年逝世]]

於 2015年1月2日 (五) 15:01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施坤山1878年1931年),生於光緒四年(1878年)8月14日,卒於1931年6月5日,得年54歲,為日治時期淡水地區的士紳、實業家。祖籍福建泉州同安縣,其祖先不知何時渡海來臺,父施心,母葉氏悶,原住臺北廳芝蘭三堡土地公埔庄土名五腳松六十番地,即今三芝區土地公埔。1909年施家搬到滬尾街的新店街24號,從此落籍在淡水,之後多次搬遷滬尾街公館口一帶,1915年9月22日施坤山搬入東興街(今淡水區中正路)現址(即現今「施家古厝」)。

  從1899年21歲起,施坤山開始開創他輝煌的事業與人生,1899年21歲,擔任淡水支廳巡查補(台灣籍巡查之職稱),這項工作顯然對他日後的事業大有幫助。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放棄警察的工作,轉行從事石炭業,兩年後擴大規模並取名「施合發」稱號營業。1907年,獨資經營木炭事業,取名施合發商行

  1914年施合發取得日本石油、寶田石油之代理商權,並著手包含木炭的海外貿易事業。不久,施坤山接收了日本人經營的「植松木材屋」(位於淡水街上),這家木材公司也在淡水街上,規模極小,但經營權轉讓施坤山手上後,業務蒸蒸日上,成為台灣少數的鉅大木材公司之一。並於1926年2月24日,將個人經營的木材行換成股份公司,成立「株式會社施合發商行」。商行的位置在淡水街草厝尾1號(今淡水中正路28號,華南金控淡水分行行址)。

  施合發商行的業務後來快速成長,除了主事者與幹部精明能幹之外,設備好是非常之關鍵,除了購置新式的製材機之外,還有其所用木料都是利用鐵路運送。他將製材工廠設置在淡水火車站的旁邊(今捷運公園),將火車軌道延續鋪設到工廠內,讓木材的運輸更方便。而且擁有自己的船舶,從福州運回一年大約20萬棵以上的福州杉、松到淡水以及高雄。

  昭和三年(1928年),為了昭和天皇登基典禮紀念,淡水街募集27,800圓建立淡水街公會堂,其中施坤山捐贈的金額居然到達10,000圓,相當於當時淡水一帶田園4公頃,日後施坤山被授予七等的勳章(日治時期淡水郡在野人士獲得勳章的,包含台灣人或日本人之中,僅有施坤山一人),這使他晉身為淡水士紳名流與實業家。1930年,擔任淡水街協議會員(即鎮民代表)。昭和六年(1931年)6月5日,施坤山逝世,得年五十四。

個人年表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相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