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聚"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行 1: 行 1:
 +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陳星聚(1817年-1885年),字耀堂,中國河南臨穎人,為清朝官員。
+
陳星聚(1817年-[[1885年]]),字耀堂,中國河南臨穎人,為清朝官員。
  
 
==生平==
 
==生平==
 
 
嘉慶二十二(1817)年出生於中國河南。
 
嘉慶二十二(1817)年出生於中國河南。
  
行 10: 行 10:
 
咸豐三(1853)年河南境內發生捻亂,督率鄉團平亂,因功授知縣。
 
咸豐三(1853)年河南境內發生捻亂,督率鄉團平亂,因功授知縣。
  
同治十(1871)年,奉命前往[[臺灣]]擔任[[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政績頗佳。
+
同治十(1871)年,奉命前往臺灣擔任[[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政績頗佳。
  
同治十二(1873)年,由閩縣知縣陞任[[淡水]]同知。[[淡水廳|淡水]]政域東北靠山,毗鄰番界,盜賊潛藏,時出劫奪,嚴重威脅治安。於是一邊懸賞通緝,一邊南下銅鑼灣(今[[苗栗|苗栗縣]][[銅鑼鄉]])督捕,擒獲名盜首吳阿來誅之。並在任內裁革口胥、刪減船費,建設南北養濟院。
+
同治十二(1873)年,由閩縣知縣陞任[[淡水]]同知。[[淡水廳|淡水]]政域東北靠山,毗鄰番界,盜賊潛藏,時出劫奪,嚴重威脅治安。於是一邊懸賞通緝,一邊南下銅鑼灣(今[[苗栗|苗栗縣]]銅鑼鄉)督捕,擒獲名盜首吳阿來誅之。並在任內裁革口胥、刪減船費,建設南北養濟院。
  
光緒元(1875)年,光緒正式批准[[臺北府|臺北建府]],廢[[淡水|淡水廳]],陳星聚為籌建府城要員。
+
光緒元(1875)年,清德宗正式批准[[臺北府|臺北建府]],廢[[淡水|淡水廳]],陳星聚為籌建府城要員。
  
光緒四(1878)年,臺北正式建府,陳星聚調任中路撫番同知,不久後,因試署的臺北知府[[林達泉]]驟逝,他升任臺北知府,也是[[臺北城]]的真正督工建造者,最病卒於任上。
+
光緒四(1878)年,臺北正式建府,陳星聚調任中路撫番同知,不久後,因試署的臺北知府[[林達泉]]驟逝,他升任臺北知府,也是[[臺北城]]的真正督工建造者,最後病卒於任上。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行 23: 行 23:
 
*[https://hccg.culture.tw/home/zh-tw/people/177163 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
 
*[https://hccg.culture.tw/home/zh-tw/people/177163 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
  
[[category:清朝官員]]
+
[[category:清朝官員]][[category:政治界人士]][[category:1817年出生]][[category:1885年逝世]]
 +
 
 +
[[zh:陳星聚]]

於 2022年12月23日 (五) 00:03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編輯]

陳星聚(1817年-1885年),字耀堂,中國河南臨穎人,為清朝官員。

生平[編輯]

嘉慶二十二(1817)年出生於中國河南。

道光二十九(1849)年中舉人。

咸豐三(1853)年河南境內發生捻亂,督率鄉團平亂,因功授知縣。

同治十(1871)年,奉命前往臺灣擔任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政績頗佳。

同治十二(1873)年,由閩縣知縣陞任淡水同知。淡水政域東北靠山,毗鄰番界,盜賊潛藏,時出劫奪,嚴重威脅治安。於是一邊懸賞通緝,一邊南下銅鑼灣(今苗栗縣銅鑼鄉)督捕,擒獲名盜首吳阿來誅之。並在任內裁革口胥、刪減船費,建設南北養濟院。

光緒元(1875)年,清德宗正式批准臺北建府,廢淡水廳,陳星聚為籌建府城要員。

光緒四(1878)年,臺北正式建府,陳星聚調任中路撫番同知,不久後,因試署的臺北知府林達泉驟逝,他升任臺北知府,也是臺北城的真正督工建造者,最後病卒於任上。

參考資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