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阿成移動清法戰爭頁面至清法戰爭西仔反戰役)
 
行 1: 行 1:
#重定向 [[清法戰爭西仔反戰役]]
+
  清法戰爭又稱中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發生在1883年至1885年間(即清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間),是大清帝國與法國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大清帝國福建、南洋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於1984年至1985年戰爭後期,於台灣雞籠、滬尾與澎湖間引發著名的[[清法戰爭西仔反戰役]]
 +
 
 +
  依維基百科所述:清法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戰役]](滬尾即今新北市淡水區)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並成功奪回諒山,導致茹費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清法新約》,大清帝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於 2016年10月15日 (六) 10:49 的修訂

  清法戰爭又稱中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發生在1883年至1885年間(即清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間),是大清帝國與法國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大清帝國福建、南洋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於1984年至1985年戰爭後期,於台灣雞籠、滬尾與澎湖間引發著名的清法戰爭西仔反戰役

  依維基百科所述:清法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戰役(滬尾即今新北市淡水區)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並成功奪回諒山,導致茹費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清法新約》,大清帝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