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農會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5年11月6日 (五) 23:00 由 Cafotw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 簡介 == 淡水鎮農會根據農會法規屬於半官方機構,是由淡水鎮農民組成。經費來源除了會費、農會經營事業體所得及政府補助。現有農...)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淡水鎮農會根據農會法規屬於半官方機構,是由淡水鎮農民組成。經費來源除了會費、農會經營事業體所得及政府補助。現有農會組織除了理、監事會以外,聘總幹事1名統籌,下設信用、推廣、供銷、保險等部門,現有職員約120名,會員約8,000人。

信用部負責存款、放款與代理會務,是農會中最大的次級組織,計有竹圍、中興、水碓、 義山、新興、福德等分部。保險部設於淡水農會中,負責老農津貼、農民資格審定、農民健保、 農保生育給付、殘廢給付與喪葬津貼。

供銷部負責銷售補助及生產資材的會務。 推廣股則負責農事、家政、四健、休閒農漁園區及農特產品推廣。

另外農會尚擁有忠山國小附近的中洲子倉 庫、花卉包裝中心的大溪倉庫及淡水水源街1段的淡農超市。淡水鎮農會的主要活動分為自己 承辦與搭配淡水鎮公所協辦2類。自己承辦的活動除了農會金融會務、超市之外,推廣股得辦 理農事產銷班,協助農民種植與推銷優良農特產品。

推銷優質的農特產品有水源里的金花石蒜,90%銷往日本;北投里的水芥菜;樹興里與水源里的 綠竹筍;中和、水源與樹興里的箭竹筍。其他的作物如山藥、文旦、西瓜、筊白筍。1999年(民 國88)山藥參加臺北縣山藥評鑑競賽,榮獲冠亞軍。2006年(民國95)獲得全國推廣農業的「金推 獎」的「優等獎」。422008年(民國97)臺北縣文旦柚果品評鑑比賽,農會與米粉工廠合作,推廣 「芋頭米粉」當作代表性產品。

配合政府發展都市農業計畫,於2000年(民國89)在竹圍里成立市民農園,供鎮民申請自行 耕種,達到寓教於樂的田園樂趣。也推廣淡水鎮的農民經營的觀光農場,例如忠寮里的大屯花卉農場、北新有機農園、石牆仔內休閒農園,北投里的淡江農場、雪梨農場、富群休閒農園,樹興里的阿三哥休閒農莊、興福寮花卉觀光農園,坪頂里的三空泉教育農園、珍愛幸福邨,水源里的犇群休閒農牧場及竹圍里淡水休閒農場等。

推廣股也辦理家政研習班,讓農家婦女參與編織、彩粧保養、高齡者生活改善、烹飪、插花等課程,每年約有30-40個班次。對年青農家子弟每年辦理四健會,讓其學習成長。對農會成員每年頒發65歲以上敬老金,會員子女獎學金及國中小學優秀畢業生的農會獎。45淡水鎮農會也配合政府辦理各項節慶活動,例如輔導農民休耕時種植花卉,辦理花海節。種植南瓜、蘿蔔、金花石蒜等作物,辦理相關節慶。配合花季,辦理淡水鎮內居民的健行活動。為了行銷農會各項作為,於1987年(民國76)創刊《淡農雜誌》,原先為季刊,約於2005年前後改為年刊。

沿革

  • 1934年成立「淡江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
  • 1939年(昭和14)改稱「淡水街農業會」
  • 1946年改為「淡水鎮合作社」
  • 1949年(民國38)正式更名為「淡水鎮農會」
  • 1997年位於淡水中正路

的農會大樓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