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Cafotw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一周(9/14)[編輯]

筆記
1.維基實習組的目的與任務說明:

  • 過去是使用者,現在要把自己當成經營者。
  • 思考誰是使用者?誰會來寫?要怎麼找到?
  • 推廣網站,吸引更多的讀者和撰寫者。

2.簡單介紹維基館的協作系統之特色:

  • 系統會記錄過去每一次修改及撰寫的紀錄,多加了哪一句話?多了哪一張圖片?等等,由此可了解詞條的發展情形。
  • 可點選內文的超連結延伸到各種相關的頁面,不同於紙本或傳統媒體,要找尋相關文獻時相當方便。

3.簡單介紹維基館的協作系統之功能:

  • 討論頁面:一種類似留言板的功能,但必需要有主旨及內文才可送出,並且要留下簽名(語法為Cafotw留言) 2015年10月4日 (日) 23:55 (CST))。
  • 共筆頁面:維基館的協作系統不同於FB或PTT等一般社群網站,每個人都可以任意修改、刪除他人的文章,因此大多數編輯者都要有良好的網路道德,才能使網站正向發展。

4.目前的挑戰:

  • 如何吸引更多的讀者和撰寫者?如何讓網站的外部使用者大於內部使用者,使網站自我成長?


作業
1.「文創大淡水全紀錄」計畫是什麼?

  • 由淡大文學院五個系合作,以淡水為主題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計畫。
  • 每個系皆有其專長的領域,而資圖系擅長資料蒐集彙整,可將五系的成果整合並呈現。

例如:《淡水學用語辭典》是由擅長地方史學的歷史系提供資料,由擅長彙整的資圖系加以整合,並製作成電子書和紙本書的形式。
2.過去的成果?

  • 「文創大淡水全紀錄」從2011年起,每年都有一到兩個子計畫。如:地方文史資料電子書、淡水人物志等等。

3.淡水維基館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整合匯集各種研究成果,並作為一個呈現的平台。

4.如何推廣淡水維基館,使「編輯使用者」增加?

  • 不斷充實內容,讓其更容易被檢索到,並建立權威性及正確性。


第二周(9/21)[編輯]

筆記
1.網站的三個要素

  • 內容
  • 系統
  • 社群
先建置內容後擴張社群。
本學期重心放在『社群』

2.推廣方向

  • 文案(摘要,首句要吸引人!!)+連結

3.秘訣

  • 先將要分享的東西分享在粉專再PO到其他頁面(如:細說淡水,讓其他頁面能連結過來)

4.面對的挑戰

  • 如何與相似的網站做出區別?

5.首要任務

  • 當個忠實且深入的讀者,才能&想去推廣。


作業
1.工作記錄

2.思考更具體的想法來推廣(整理)

  • 推想可能會來淡水維基館瀏覽或編輯的族群,大略有
  1. 對淡水有興趣的人
  2. 住在淡水的人
  3. 在淡水工作、上學、旅遊、住宿的人
要想辦法讓他們能看到淡水維基館,得知有這個網站。
  • 以淡水維基館的名義去回答網友的問題、和網友互動,或是以個人名義回答時附上淡水維基館的連結。
  • 當網路上有新北或淡水的相關報導時,可以淡水維基館的名義在下方留言或宣傳。
  • 粉專可分享更多不同種類的東西,如影片、紀錄片、照片、美食、各種有趣的人事物等等。
  • 當有淡水有舉辦活動時,粉專可PO相關的文章、照片,有提醒讀者和吸引讀者的作用。

3.自學wiki編輯語法

@@

4.了解wiki上創用CC的CC-BY-SA

  • CC-BY-SA即姓名標示 + 非商業性 + 相同方式分享。
  1. 姓名標示:使用者可以複製、發行、展覽、表演、放映、廣播或通過資訊網路傳播本作品;必須按照作者或者授權人指定的方式對作品進行姓名標示。
  2. 非商業性:使用者可以自由複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不得為商業目的而使用本作品。
  3. 相同方式分享:您可以自由複製、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若您改變、轉變或更改本作品,僅在遵守與本作品相同的授權條款下,您才能散布由本作品產生的衍生作品。

第三周(10/5)[編輯]

1.重定項
→類似權威控制的功能,例:利用轉址功能將台北海院導入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2.建置時要注意之處

  • 建置頁面時要加入相關頁面、相關連結
  • 進入條目後第一張照片應該要是建築物本體,後面才擺其他東西。
  • 一次放很多張相片時可用相片集,可參考範例:紅毛城。
  • 自學表格的做法,參考:市民活動中心。
  • 自學子頁面的建置
  • 引用他人模板:

兩個大括號{{
冒號: 引用他人頁面但不將其當作模板
一般文章:無前綴,直接打冒號即可{{:紅毛城}}
模板:有前綴,要打前綴{{user:cafotw}}

第五周(10/21)[編輯]

1.發文要做出區別:知識性的介紹
EX:美食的由來、店的歷史、小故事等等。
2.拉讚的用意:曝光度上升→讀者增加→根據2%的讀者會變成編輯者定律→編輯者增加

12/14 「永遠的北淡線: 回首與前瞻」[編輯]

常常看到長輩或上司會分享淡水的老照片,其中也有很多是北淡線的照片,通常我只是看過就算了,聽完演講後才知道原來這些回憶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是如此的回味無窮。

演講者對台北地區的歷史講解得相當得仔細,從明鄭時期一直到近代都有提及,也讓我們對過去的故事有了一些了解。照片也拍得相當有意境,比起現代的高畫質相片別有一番風味。

但比較可惜的一點,因為我畢竟不適那個年代的人,所以對過去的事物比較沒有感觸,沒有辦法與演講者產生共鳴。

12/21戶外參訪心得[編輯]

這一次我們不再是待在辦公室,而是親身走到淡水的街道,從老街到龍山寺到清水祖師廟,這些街道、廟宇都是我小時候常常來的地方,但是在聽著阿忠哥講述這些地方,我突然有種陌生的感覺,雖然走過了無數次,但顯然我對這些地方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了解。

保存舊有的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隨著時間推演,我們的文化一直在和外來的文化融合、甚至是同化,就如同捷運站的建築元素也是融合了外來的文化,我們也漸漸習慣了這些。為了避免文化漸漸消失,總是需要有人願意保護舊有的本土文化,避免其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