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景點介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2: 行 12:
  
 
<option>
 
<option>
[[檔案:2012-淡水紅毛城.JPG|left|200px]]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div style="float:left; border:1px solid #AAAAAA; width:200px; height:178px; overflow: auto; padding: 0px;">
 +
{|
 +
|-
 +
|[[檔案:2012-淡水紅毛城.JPG|left|200px]]||[[檔案:2012-淡水紅毛城2.jpg|left|200px]]||[[檔案:紅毛城古砲區.jpg|left|200px]]||[[檔案:紅毛城-九面旗2.jpg|left|200px]]||[[檔案:紅毛城-英國領事館.jpg||left|200px]]
 +
|}</div>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內政部於[[1983年]]12月28日公告指定的'''國家一級古蹟'''。目前管理使用單位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該城最早是在西元[[1628年]]由西班牙人所建,當時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入據[[淡水]]並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聖多明哥城]](或稱[[聖多明哥堡]])。[[1642年]],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人,[[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一座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奧城]](或稱[[安東尼堡]]),因為當時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也俗稱此城為[[紅毛城]]......。  ---[[紅毛城|'''更多內容''']]
 
  該城最早是在西元[[1628年]]由西班牙人所建,當時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入據[[淡水]]並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聖多明哥城]](或稱[[聖多明哥堡]])。[[1642年]],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人,[[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一座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奧城]](或稱[[安東尼堡]]),因為當時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也俗稱此城為[[紅毛城]]......。  ---[[紅毛城|'''更多內容''']]

於 2014年9月24日 (三) 13:30 的修訂

古蹟巡禮

滬尾砲台-北門鎖鑰.JPG
  礮臺位在油車里油車口4號,今淡水高爾夫球場西側,面積26,711平方公尺。中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決定加強臺灣海防的建設並在各海口增建礮臺以利防禦。西元1886年(光緒12)劉銘傳聘請德國籍技師巴恩士(Lieut Max E. Hecht)負責督造,於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建造十座新式礮臺。其中,滬尾有兩座礮臺,一為「北門鎖鑰」即今日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其遺跡,並透過英商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阿姆斯脫朗」大礮31尊全數安裝於這10座新礮臺上。1889年(光緒15)大礮安裝完竣後,滬尾礮臺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 ---更多內容

更新日期:2014/05/18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