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環保志/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7月2日 (五) 01:06 由 GZp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環保志

紀錄片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

  • 影片描述:一條河滋養一座百年老城,一座老城孕育一群熱血居民。他們推動生態維護、環境教育等活動,凝聚了社區意識,使一個被人們逐漸淡忘的老城,在居民同心協力的改造下,發展成人人嚮往的幸福忠田寮。
  • 影片來源:YouTube



專訪

世代傳承,再次出發

位於淡水區的忠寮社區,有一個在地耕耘上百年的家族──李氏。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愛絕不單純只是説説而已。這個世代務農的家族,在李鎮榮這一代,走出忠寮和淡水,進入都市中心,成為城市現代化的一員,他開設的工廠,已能帶來經濟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

然而輕鬆的表面卻伴隨沉重的代價。時隔多年,再回到自己長大的鄉村,改變黯然發生。溪水不再清澈、鳥蟲不再鳴叫、花草稀疏,孩提時的景色已不再。人工化學肥料瀰漫的田地,為獲利而犧牲自然生態的工廠林立,鳥語花香的土地卻不復存在。

這時的他,已經過了為夢想和青春打拼的年紀,隨之而來的是期望安定、祥和的生活,家鄉的變化反而讓他痛心。於是李鎮榮把工廠關掉,離開了曾經追求的都市光景。回到忠寮,決定要在這裏再追一次兒時夢。

初次嘗試,提升觀念

檔案:李鎮榮理事長養殖蛋雞,並每日撿拾雞蛋

重新回到家鄉的李鎮榮,決定從自己祖輩的活計──養雞開始。正好當時自己身體不佳,需要營養,於是他開始改造社區的第一步──先轉變自己的生活模式,才能去影響更多人。

因為自己本身有需求,親朋好友也都喜歡吃自家蛋,收費便宜公道,再加上農家雞蛋的「綠色」招牌,李鎮榮的養雞規模很快就發展到了數百隻,街坊鄰居紛紛來向他購買。每天早上,他起床後就去雞舍撿蛋,清點數目、擦拭清潔後分盒、分箱裝好,等待附近的居民來拿,或是親自外送。 在這期間,他不斷學習和轉變環保理念,提出零廢棄的概念,讓雞蛋從蛋液到蛋殼,都能被利用。並且不停地研究如何不牴觸人們的經濟利益,又能讓農民可以在綠色前提下,也獲得基本的生存需要。

不停前進,破除艱難

有了第一次嘗試,李鎮榮對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瞭解。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將所有想法一個個貫徹,起點就在李鎮榮最心疼的地方,多年不見的淡水最大的河流公司田溪。

曾經的公司田溪,河水清澈,游魚戲石,岸邊漫草叢生,自然氣息鋪面而來。但當李鎮榮回到這裏時,溪水已變得渾濁、骯髒,儼然一副生人無近的樣子。

多年以來,農民們為了催生出更高品質、更快成熟的農產品,過量地使用農藥,土壤和作物卻不會吸收多餘的養分,多餘的藥劑只能浮於表面,經過雨水沖刷流入溪水,對水質造成破壞,其中氨成分更是破壞水生動植物生存空間的罪魁禍首。

為了追求更完美的農產品而施用農藥,確實難以避免。生長在這片土地,每個人都有權利利用,也都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但李鎮榮認為,住在公司田溪上游的忠寮居民,有義務留給中下游居民一個清澈乾淨的溪流環境。

他知道,在忠寮種地的農戶們大多都在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年紀,通常對物質形成的所謂「美好生活」定義並不明確。於是他開始推動友善耕作,普及生態保育知識,傳達綠色農產品的理念。不使用或少使用農藥生產農產品後,良好的環境帶給人們的美好,遠遠比犧牲環境帶來的生活更加幸福。

剛開始,大家不以為意,甚至覺得他異想天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沒錢怎麽能過得更好?不使用農藥加大產量,怎麽賣出更多農產品?慢慢地,在他的堅持下,漸漸開始有人願意嘗試,但這一嘗試,卻出了問題。不使用化學農藥,農產品就要減產。本來這些農產品就賣不出很好的價格,產量減少後,農戶的所得就變得更少了。這樣一來,一切就重歸予根本:沒有基礎的生活量能,如何能延續對環境的保護?

李鎮榮這時找到了答案。

他開始發起多次的在地農產品推廣活動,將人們難以賣出的農產品集中銷售,再結合不同職人的專長,把一級農產品加工成二級產品。例如,將忠寮社區在地耕種的南瓜做成麵包、咖喱等等,或是將其他的水果製成果醬販售。

對於那些仍然銷路受阻、難以製作衍生產品的蔬菜則主打有機農作,以此走出另一條路。市面上販售的蔬菜不乏有貼有機、綠色、無農藥殘留的標籤,但檢測後還是會有農藥殘留的痕跡。然而忠寮農民栽種的蔬菜,因為推動友善耕作,完全不使用農藥,堅持最天然的栽種方法。李鎮榮理事長對農戶們說:「請不了解的顧客們來看、來參觀農田,以最近距離、最直接地感受綠色的土地。」

解決了銷路問題,又有第二級產品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的農戶們選擇綠色無污染的農作方式。不過,生態困境並不是少用一點點農藥就能夠解決,還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公司田溪源頭附近的養魚戶。當養魚的廢水被大量排放時,對溪水的污染就不容小覷。

魚菜共生是一個被討論許久的議題,真正實行的地方卻寥寥無幾。一是建置的實行難度較大,二是環境問題往往不是生意人的首要考量。但這個方法,卻讓李鎮榮成功解決了養魚廢水的問題。

他找來專家、老師,請他們指導自己和農戶們魚菜共生的實作方式,把養魚所產生的廢水回收,沉澱後用以灌溉。魚糞與未食用完的魚食在水中殘留,讓植物吸收和使用後,水質就會變得乾淨,再排到魚池或河川中。他將魚菜共生的農作方式帶到忠寮,鼓勵農戶都在自家的農田往河川排水的路上,在下方開一塊水池,沉澱在種植過程中產生的污垢,讓溪水更清澈。

效果顯現,楊柳成蔭

無心插柳柳成蔭,本來只想淨化水質的李鎮榮,卻意外帶給土地不少變化。

經過多年的堅持,李鎮榮的理想初步見效,公司田溪的水變得清澈,魚、蝦及水中動植物逐漸變多,伴隨溪水的生態循環系統重組,忠寮的生態逐步復甦。

本來只是用作沉澱廢物的生態池,吸引了蜻蜓的到來,河邊的草叢也成為螢火蟲的天堂,帶給忠寮人愈來愈多的驚喜和幸福。同時,大量的生態池無意中成為實用無比的河流水位調節裝置,淡水的多雨經常讓河流水位暴漲,帶來不必要的災害,而生態池能儲存大量雨水,慢慢地流入河川。

「啟發大家朝這方面去努力,才會有更多人來響應,讓河川的水變乾淨。」李鎮榮在說這話的同時,佈滿摺皺的臉上露出笑容,那雙受歲月磨蝕的眼睛卻閃閃發亮。

腳步不歇,生命不止

在初步見效後,李鎮榮有了更大的目標推廣社區。不管是宣揚環保的理念、宣傳忠寮的歷史、或是自己家族的故事,只要跟這片土地有關即可,宣傳的越廣越好,不論老幼,不辨遠近,越多人知道越好。因為他明白,還有很多地方像忠寮一樣等待被拯救,忠寮也需要更多動力。

他踏上新的征程

食農旅行團參訪社區。

李鎮榮組織旅遊團來訪,帶領遊客們在忠寮被改善過的山山水水中信步,在李氏家族的古厝中流連,為他們講述土地在改變前的樣子,和比在那之前更遙遠的樣子。他完全不覺得累,即便長時間開會讓他腰疼,但帶領遊客的時候,他始終挺直腰板,充足飽滿的精神。

他與小學合作,將只屬於淡水的文化帶給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家鄉的標誌,也帶給他們先進的觀念,為孩子們展示太陽能的功效,參觀忠寮的新型農業、魚菜共生。李鎮榮與孩童們打成一片,仿佛看到幾十年前自己從淡水出發的樣子,也看到了十幾年前自己回到這裏,重新出發的樣子,當學生們在田野中肆無忌憚、天真爛漫地玩耍時,他看到了忠寮的未來。

李鎮榮請來詩人舉辦詩歌展,讓家鄉更添詩意,為淡水覆上藝術的面紗。現在,李鎮榮已經快要退休,不能再繼續擔任忠寮的理事長,回首過去,他想起自己剛回到忠寮時,雖是大家心目中的理事長人選,但他的路途並不是一直都被理解。

「有時候很苦,半夜還要寫計劃。」理事長說,家人擔憂他的身體,同時也對他顧社區不顧家表示不滿。但他認為忠寮社區就是家,大家相信他,期盼他能帶給忠寮改變,那就不能辜負他們。在他的帶領下,忠寮的風貌起了變化,家人也都理解他的信念,並盡自己的力量加入其中,理事長用身體力行感染越來越多的人。

截至我們停止拍攝前,忠寮社區已經成為新北市「金牌農村」的優勝,正向著全臺金牌農村前進。理事長為此又是忙前忙後,馬不停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也知道忠寮的未來不會侷限在自己身上,但他仍然不停奮鬥,經歷過忠寮的美,也見證過它的衰落,始終與這片土地同在。





淡水環保志簡介

  淡水環保志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北人文e網通」的子計畫二「社區影像環保志」之成果,於2020年8月1日起至2021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由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8部以大淡水地區熱心教師為主題的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無患子的自然走讀-鄭文欽》、《淡我身在城市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妘遊戲-蕭妘羽老師》、《綠色米倉》《河盼-陳建志》、《綠電推手-許慧明》、《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海流之向-劉金源》。


淡水環保志列表

  1. 無患子的自然走讀-鄭文欽
  2. 淡我身在城市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3. 妘遊戲-蕭妘羽老師
  4. 綠色米倉
  5. 河盼-陳建志
  6. 綠電推手-許慧明
  7. 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
  8. 海流之向-劉金源



版權資訊

  • 統  籌:
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案:「淡水好生活」
淡江大學文學院「淡北人文e網通—社區影像環保志」計劃案
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者群: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6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行政專員:黃卉萱、廖又弘
  • 文字編審:陳品靜
  • 美術編輯:李依蓉、莊惠閔
  • 視覺設計:林汮夤、李依霖
  • 發 行 人:文學院院長 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系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提供。


忠寮地圖

讀取地圖中...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00:20 老城故事 忠寮社區


00:24 淡水忠寮社區


被偷拍了


01:02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鎮榮


我大概每天都是六點固定起床

起床以後 先泡一杯咖啡 吃早餐

然後 準備七點半

撿雞蛋

因為一天要撿好幾次

雞蛋撿了以後

就可以休息比較長的時間

下午的時間就比較容易

跟社區夥伴聊聊天

或者是 社區有什麼事情要做

去看一看


01:36 淡水忠寮社區 魚菜共生示範園區


魚菜共生

就是養魚種菜 就這麼簡單而已

你看我們這個水池裡面

這個水池裡面都是養魚

把養魚的水衝上來

然後去給菜吃

這樣就最簡單的魚菜共生

基本的原理就是這樣子 其實都是很簡單

我們就是希望說

如果你有養魚的話你可以利用那個東西

去灌溉你的農田也可以啊

這樣就不會造成污染 環境就很乾淨了

達到一個生態平衡的一種方式

來養魚跟種菜

第四代就來這裡蓋了這一間古厝

那是 我從小在這裡生長 長大.

然後這裡住了七八十人才分家的

因為要耕田嘛

所以要生一些壯丁

才能夠耕田

所以我們的長輩就一直盡量地生

生一些 所以家族人口很龐大

社區有兩百年的文史

都有一百多年的古厝

然後就會有很多的歷史故事可以講

那我們還有這幾年推友善耕作有很好的生態

我們就會以

文史跟生態這兩個主軸

來推我們的農業旅遊

再加上我們青農有幾個體驗活動

就是控窯 採果

然後農村廚房的美食

放在體驗活動裡面

這個就是比較小的雞生的蛋

蛋殼就比較薄


03:32 推廣生態旅行 體驗漫活的樂趣


就讓遊客來了

除了可以有靜態的參觀 生態的解說

他也可以有體驗的活動

吃的東西,

吃在地的一些就是友善的食物

可以讓他有半天到一整天的活動可以滿足他

所以慢慢的就吸引很多人進來


這裡就是我們要讓

參加的人來這裡拔菜 種菜

然後我們希望

你拔菜以後可以自己來煮一下

去體驗一下農夫種菜的辛苦


這裡面藏了一種東西

這什麼知道嗎

這是獨角仙的幼蟲

他最喜歡的這個腐植土

那表示 今年一定會看到

那個獨角仙了

好 讓他休息

他乖乖在那裡


我們李家來這裡

有大概兩百年了

就是在這邊奮鬥

然後種田有一點發展

所以 大概是責任的關係吧

我希望把我們社區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

然後帶向一個比較

比較不一樣的未來

所以我 把我們社區

帶到環境教育的這個區塊


06:27 連結社區推廣教育 忠山實驗小學

06:45 忠山實驗小學校長 彭增龍


像這個

我們通常都是用公民素養的一個角度來切入

那現在最流行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我們稱它為SDGS

2030年必須要達成的一個永續發展目標

那其實很多都是跟環境永續有關的

那社區呢

在這一部分是經營滿長的一段時間

而且成效越來越被看見

對於學生 學習的一個樣態的改變

其實家長是看得到的

有些知道說

我們這裡強調一體驗學習

然後跟社區做連結

有一個共同的一個想望


這個想法 就是

來自於非洲的一個諺語

教育孩子 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

其實呢 我們的社區就一直在這樣一個

一個理念之下支撐學校的一個存在

跟努力發展的一個想法


那因此呢

我們在八年前

其實孩子只剩下三十幾位

那目前呢

是還有超過將近一百位的孩子

所以整個是倍數的

甚至於是 三倍數的一個成長


08:32 忠寮社區居民 林俊德


之前就是做那個生態園區的時候

當時我們就有做了

太陽能跟風力發電

我們社區就想說

現在政府也在推動太陽光電嗎 對不對

我們想說 我們社區能夠結合起來

把它做一個綠能的社區

這樣應該是很好


我們這裡有一條生態溝

我們當初就是因為上面養魚的汙水

我們想說引進來後

然後

淨化這個水質

也讓

讓這裡是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

讓大家認識

我們如何得來淨化水質

保護這裡的水質

因為透過這個生態的溝

除了可以淨化水質以外

養了很多的昆蟲


09:06 淨化公司田溪 復育田野生態


你看

看我們水質

這裡面有蜆子 這麼多的蜆子

隨便一摸

就有那麼多蜆子


09:27 蜆子 俗稱【蜊子】,適合在緩慢流動、含有微量藻類的清澈水域中


表示水質很乾淨了

你看


一剛開始推動的時候

也是碰到很多的瓶頸

就是說

很多人都覺得你們這些人在搞什麼

做一些有的沒的 有什麼用啊

剛開始我們也是

從幾個人開始

每天

就每個禮拜的禮拜五晚上

我們會固定聚會

然後大家在那邊聊聊天

泡茶吃個點心

那慢慢的把它當成是一種休閒

然後就越來會越多人參與

我們一開始也沒有唱什麼高調

就是說

我們現在大家彼此增加一些情感

讓更多人聚集在一起

然後慢慢的再演化說

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什麼東西

然後再慢慢的去討論

一步一步的

增加參與的人數


10:33 社區營造開拓者 杜守正


他有一種魅力

一種 我們 就是

別的社區 都問他說

你們的志工

我們一般的新北市志工或全國志工都會

你來參與志工之後 就記點數

幾小時 幾小時

我們沒有啊

那他們說

他們怎麼會來

沒有就是

他有一種魅力

就是

一喊

一喊就後志工就會來

而且是

沒有 沒有那個

無償的喔

這是真的 真正的志工

連記點數都沒有

但是他一講 就常常

割草

做什麼事情

或者是 共餐

要參與什麼事情


這個地方

做一個樂活農場

做一些

讓我們這些

來這邊玩

來種一些較養生的東西

來做那個 養生蔬食


11:25 理事長夫人 吳寶淑


他哦

對外面都很好

對家裡就這樣

零零落落

家裡的事情都

你看我們家都這樣子

亂七八糟

外面都那麼忙

對啊 家裡的事都沒有做

那個一些

有些壞掉了 叫他修理

好啦 慢慢來 這樣子


他這個人 為人就是很正直

他就一直投入在這個社區裡面

把這個社區都

把這個社區弄好的

有的時候

他不好意思叫志工

他都自己親自下去做


我希望忠寮變成一個

就是一個純樸的農村

然後也有一些年輕人進來

然後發展他們自己的產業

讓這塊荒廢

一些荒廢的土地

能夠再把它活化起來

我們也不需要太多人進來

就是 得到一個平衡

任何

任何的一種生態

我們在講說 平衡

生態平衡 也就是這種意思

就說 你也許

你來的幾十萬的觀光客

對社區其實並不是好事

就是你一個適度的

可以接受的程度

然後帶一點

觀光的財進來給社區

讓年輕人務農才不會那麼辛苦

就是 可以在這個地方

長久長久的生活下去

這個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