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環保志/綠電推手—許慧明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7月1日 (四) 16:10 由 劉洛涵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環保志

紀錄片綠電推手-許慧明[編輯]

  • 影片描述:台灣一直以來以火力發電為大宗,解決空汙問題已經刻不容緩,許慧明結合台電專業推動太陽能板公民電廠、綠能教育,期望打造友善環境的發電方式
  • 影片來源:YouTube



新北市智慧綠能合作社的創立起源

「新北市智慧綠能合作社」是由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內,九位社團代表共同發起組成,是全台灣第三家、新北市第二家以合作社形式共組的「公民電廠綠能組織」,合作社成立於2019年5月25日,初期有98名個人社員、2名法人社員,總股金為525萬元。截至2021年1月4日,社員人數已達161人,總股金為1742萬元,未來合作社希望在淡水與北海岸地區,推動公民電廠和智慧綠能社區,促進地方創生。


淡水文化工作者的許慧明

許慧明是土生土長的淡水人,年輕時在台北唸研究所,沒想到畢業之後娶了同為淡水人的妻子,遂定居於淡水。他從1984年開始積極參與地方文化工作,最早籌組「滬尾文化基金會」,又聯合許多淡水在地的熱心人士,共同成立「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從第七屆開始接任董事長到現在,期間他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搶救古蹟運動,改變了近十起被政府拆遷和建築房舍被改造的命運,在近期的「反輕軌進老街」,也能看到他跟淡水居民一同反抗的身影。
許慧明說,最一開始是協助當時的淡水鎮公所規劃圖書館,後來發現政府預計實施都市計畫拓寬老街,於是他便與淡水居民展開一系列守護老街的行動,包括監督政府設置人行道、規劃老街的社區營造,也幫助老店整理門面,讓老街重新跟藝文連結,如三協成糕餅博物館、登峰魚丸博物館、紅樓和街角博物館等計畫,許慧明自豪地說,「他們都是老街的居民、老街的生活產物,因為有我們一起重新去參與這整條老街,才讓這條街產生新的生命力。」


台電公務員的許慧明

在正式踏入淡水文化保護工作之前,許慧明是個不折不扣的上班族,他原在台灣電力公司擔任法務專員,後來轉調台電綜合研究所擔任研究員,負責推動太陽光電。許慧明表示,這幾年台灣能源政策開始轉型調整,接觸不少綠能發電和公民電廠,也因為他兼具文化工作者和台電專員的身份,於是希望能將綠能落實在淡水和北海岸地區。2019年起,許慧明集結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和淡水社區領袖,共同籌組「新北智慧綠能合作社」,和許多對環保有相同理念、想法的夥伴,及專業的綠能團隊共同合作,期望將綠電推廣至淡水地區的家家戶戶。


新北市智慧綠能合作社的許慧明

「濕濕冷冷又常下雨的淡水,真的適合建置太陽光電嗎?」許多人一定有這樣的疑問,對許慧明來說,解答民眾心中的困惑、建立大眾對綠能發電的認識,是他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與職責。
合作社順利於2019年5月25號成立後,其首要目標就是推廣環保綠能和太陽能發電,為此許慧明在淡水社區大學開班授課,教導民眾認識太陽能光電及轉換概率,也分析政府補助裝設太陽能板的誘因與投資報酬率,他說,「節能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僅管政府提供補助,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執行的動力。」


氣候變遷全民有感 缺乏實踐綠能行動力

回顧2020年發生的全球災難,包括澳洲野火、中國大陸暴雨和水患等,讓人們不寒而慄,也使更多人開始重視氣候變遷帶來的改變。許慧明說,在參與推動綠能的工作中,民眾對環境與氣候變遷其實有感覺,但大多人都缺乏綠能教育,「一般人已經習慣家裡用電由台電提供,當我們問到極端氣候相關的問題,他們天天看新聞都有感覺,但都少了為地球盡力的勇氣。」
許慧明表示,每個人都可以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一點改變,最簡單的方式是資源回收、節能減碳,心有餘力則可以成為綠能合作社的社員,「在自家屋頂嘗試建置多少太陽能板都沒關係,兩坪1k的太陽光電也可以,希望能鼓勵更多居民扮演綠能小尖兵、綠能公民的角色」他認為大家都能從發第一度電開始,對綠能有更深入的接觸和認識。


最佳示範 忠寮社區

位於大屯山腳下的淡水忠寮社區,早年為新北市最大的稻米產區,因其地理位置背靠大屯山、鄰近林子溪,適合種稻而得名。許慧明說,原以為鼓勵農村社區參與推廣綠能不容易,實際上卻相反,「我們發現農村居民對自己的社區有期待,希望社區能節能減碳,所以農村建置太陽光電,在社區裡面變成成功榜樣和模範。」
目前忠寮社區已建置四座太陽能公民電廠,許慧明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交流合作,「因為淡水是丘陵地形,人們也習慣用機車代步,所以我們就想從忠寮做起,在這裡建置太陽光電的電動機車充電站,看忠寮是否能成為電動機車的示範社區。」他認為,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種電動機車,但機車的充電應連結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風電和儲能等,不僅侷限於攜帶式充電電池。


北新醫院建置太陽光電 達成實際的合作

許慧明表示,北新醫院早期有意願在屋頂裝設太陽光電板,但找過太陽光電公司洽談均無滿意的結果,在與淡水智慧綠能合作社商談後,便決定和合作社合作,建置總額180k的太陽光電範圍,其中100k為北新醫院自行出資,另80k則由合作社認領投資。他說,「也許是他們比較喜歡非營利的運作方式,規劃案也都接受,而且大家有共識各出資一部分,才促成真正的合作。」
目前北新醫院的案子進行順利,很多行政流程都已通過核發,並開始做施工的籌備,預計在2021年3月開工,4月底完工。


成功建置案場的背後 不乏挫折與冷漠

「太陽光電」和「綠能」一詞,在許多人眼中仍陌生又空泛,身為綠能推動者的許慧明,就需要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解答困惑,不管是在淡水社大開設再生能源課程,還是在交流會上展示合作社的營運成果,他都需要對「綠能」抱持足夠的熱誠,才能不被其他民眾的冷漠侵蝕。
被問及推廣過程中會不會遇上挫折,他說:「每次陌生拜訪都是挫折,看到民眾的漠然和不理解,難免會失望,但重複交談後,他認同你、願意幫助你,我們就成功了,所以挫折是必然。」
許慧明解釋,當民眾對設施不了解時,他不見得會想聽說明,閃避、逃離都有可能,這是本能的抗拒,但合作社不放棄每一次綠能接觸,看到拜訪的對象逐漸有興趣,他會主動詢問你,「他可以幫你什麼?」,將困境反向思考,「每次挫折都是鼓勵、都是進步的機會。」
許慧明也說,從2019年合作社接到第一個公民電廠的活動開始,每一次合作就好像天使的禮物,「當我們真心投入,看到效果超乎預期就會很感動,尤其合作社社員不斷成長, 不只是實際的公民電廠有成果,在整個推動過程中,社員彼此也增加互動,這件事對推動綠能就有幫助,因為社員是寶貴的資源。」


合作社面臨發展困境 需要政府通力合作

許慧明認為,政府在推動民間自力裝設太陽能板發電上,其政策優惠和誘因明顯不足,導致民眾不會自主參與,即便合作社去社區講課、教導再生能源知識,也很難利用民間力量說服大眾。「如果政府正視我們推動公民電廠、推廣綠能的正面作用,多一些輔導和支持,就能大大改善合作社的困境。」
舉例來說,社區裡有很多公共空間,包括社區活動中心、小學和公部門,但那些閒置的公共空間不是不開放,就是用招商方式標出,最後通常都由大財團得標,間接阻礙了在地居民跟合作社共同建置公民電廠的機會。
許慧明認為,合作社不像大財團有巨資蓋電廠,或是能輕而易舉地向銀行融資借款,反觀合作社的股金是由一位位社員累積,慢慢積少成多,當銀行也不能幫忙做融資貸款時,便相對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 ,「若真要讓合作社可以永續經營,政府應該要公平對待。」
許慧明無奈解釋,合作社扮演生產、經營的角色,主動協助民眾參與能源開發計畫、建置公民電廠,所以資金挹注一定要持續,「如果為了蓋一座電廠,花了一筆資金,但下一個案場的金源沒有著落,對合作社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很辛苦地做完一個電廠後就只能到此為止。」他說,小市民的困難就是即使有行動力,卻沒有能力,「小市民有心,可是需要政府和金融界善待。」他認為,多一座公民電廠對社區營造和凝聚力,會產生很大的幫助。
目前合作社與文化大學合作建置「第一間大學社區公民電廠」,許慧明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跟淡水地區其他大專院校合作,比如淡江大學、真理大學及聖約翰大學等,期盼能把與文化大學合作的經驗複製並落實到淡水,讓小鎮也能邁向智慧綠能。


合作社的未來展望

談及一路以來各個公民電廠建置的過程,不可或缺的是政府公部門的協助。許慧明表示,因為自己具備台電公務員的身份,在推動公民電廠時,獲得不少台電高層的協助,「我覺得這些公民電廠推廣綠能的行動,是產、官、學、民間及社區的美好結合,大家都可以凝聚並團結在一起,很棒!」
不過,許慧明最直接的希望是「合作社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達到1000位社員」,他表示,2020年是合作社營運的第二年,社員從初始98位成長到163位,希望在未來三、五年內,能將合作社社員拓展至1000位,象徵社會大眾對綠能的支持與認同。
他認為,合作社走入2021年,不應只是時間往前,在建置公民電廠的技術和經驗上,也應越趨成熟,所以希望未來社區公民電廠可以一座接著一座興建,也期望合作社能轉虧為盈,「2021年是我們的第三年,合作社應該有能力創造盈餘,回饋公益、社區和社會。」
另一方面,許慧明從民國78年進入台電公司到現在,輾轉已三十多年,他說,「今年2021年我剛好滿六十五歲,預計8月1號會從台電退休,退休後我想牽著老婆到全台灣各地走,也可以了解各地的太陽能發電狀況。」

淡水環保志簡介

  淡水環保志淡江大學重點研究計畫「淡北人文e網通」的子計畫二「社區影像環保志」之成果,於2020年8月1日起至2021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主持。由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8部以大淡水地區熱心教師為主題的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無患子的自然走讀-鄭文欽》、《淡我身在城市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妘遊戲-蕭妘羽老師》、《綠色米倉》《河盼-陳建志》、《綠電推手-許慧明》、《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海流之向-劉金源》。


淡水環保志列表

  1. 無患子的自然走讀-鄭文欽
  2. 淡我身在城市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3. 妘遊戲-蕭妘羽老師
  4. 綠色米倉
  5. 河盼-陳建志
  6. 綠電推手-許慧明
  7. 老城故事-淡水忠寮社區
  8. 海流之向-劉金源



版權資訊

  • 統  籌:
淡江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案:「淡水好生活」
淡江大學文學院「淡北人文e網通—社區影像環保志」計劃案
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者群: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6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行政專員:黃卉萱、廖又弘
  • 文字編審:陳品靜
  • 美術編輯:李依蓉、莊惠閔
  • 視覺設計:林汮夤、李依霖
  • 發 行 人:文學院院長 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系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提供。


附錄:相關網址[編輯]

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官網

新北市淡水社區大學官網

淡水文化基金會官網

附錄:淡水殼牌倉庫[編輯]

讀取地圖中...


附錄:紀錄片工作人員[編輯]

製作人|劉洛涵

導演|李昱萱

攝影|劉洛涵、湯紫雁

燈光|黃綵蓁、戴瑜霈

剪輯|湯紫雁、劉洛涵

混音|黃綵蓁

C G|湯紫雁、劉洛涵

訪談|黃綵蓁、戴瑜霈、李昱萱

文字|戴瑜霈

劇照|黃綵蓁、湯紫雁、李昱萱

視覺|黃綵蓁、戴瑜霈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編輯]

綠電推手

我是台電公務員
從民國七十八年進入台電公司到現在
三十多年了
現在在台電綜合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這幾年其實台灣能源政策開始在轉型調整
所以我這幾年在台電推動公民電廠、推動綠能
這個地球因為受這個空氣汙染、溫室效應
已經越來越不適合人居住了
所以推動綠能已經刻不容緩
在兩年前
我結合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
還有淡水一些社區領袖
籌組了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

他是一個熱愛文化的人、熱愛公益的人
他對自己生活都很節儉
但是這些付在這方面花的
他把他在上班的薪水拿來都補貼在這些公益上面
包括綠電、包括文化
你看他在這裡做文化做了二三十年了
表面上說他是董事長
其實都一直在賠錢

社區大學綠能課程
其實我們會想在淡水社區大學推動綠能
是感覺說
如果說真的在民間、一般人對綠能不了解
要鼓勵他們支持綠能
那這個其實最需要綠能教育
我們自己辦社區大學辦了二十年
那什麼是綠電
簡單的說
不是用核電、不是用汽油來發電、不是用煤炭來發電
因為煤炭這種發電方式製造二氧化碳
那個是真的對空氣汙染、對這個溫室、對氣候
都有很大的不利的影響

關於綠能合作社
109.12.15北新建案場勘
我們的業務其實是這樣推動的
先講它建置案場來講
我們會去媒合或覓尋適合的屋頂
那一開始我們當然就是會去
可能是社員的家裡或是學校
或是哪一些房舍
或是工廠
我們會去到現場去看
我們同時也會出動我們的空拍機
我們會開始進行空拍作業
我們也會詳細的去看周遭有什麼樣的建物、遮蔽
還有什麼樣的障礙物導致遮陰
然後會先去判定這個房子的屋頂
它適不適合建置
屋主或地主這邊我會來跟他做一些協調跟報告
讓他知道我們綠能合作社會提供一些什麼樣的服務
還有什麼樣的優點跟好處
可以給屋主這邊

淡水忠寮社區
實際走訪社員家中
因為屋頂本來就閒置的空間
如果可以拿來用是最好
原本屋頂很熱
夏天的時候屋頂非常熱
然後樓上的那個空間
差不多都在三十六七度這樣子
(這麼高喔)
還沒建的時候
那建完之後就現在都降了差不多五度
所以差不多在三十一度、三十二度這樣
降很多
所以室內變得很涼爽這樣
(這樣是不是就不太需要開那麼多冷氣)
冷氣就可以省很多

這個就是那個
他那個台電設的那個電箱
所以他、他每個月都會來抄電表
每個月產生多少那個度的那個電
他每天都會、每個月都會來抄這樣子
(是每一間都有一個)
每一間都會有
對
(那個後面的也是)
對
後面那個是一個、這是一個我們農村計畫的一個
這是公民電廠那個
我們這是第四號
我們這邊已經有四座了
還有陸續在做這樣子

現在已經建置完成
在發電的(公民)電廠有七座
我們給它取名新北綠能一號
就是淡水鄧公國小公民電廠
這是我們合作社第一座建廠完成的公民電廠
那2020年我們完成了四座公民電廠
就是口湖子那三兄弟
新北綠能五號
就是在破瓦厝子
那這四座都是在忠寮社區
我們去年跟文大簽約兩座公民電廠
每天都會看到
今天發電度數又破紀錄
每天看到一天破一天的紀錄
真的是會跟著激動
那現在在建置中的有三座電廠
就是北新醫院
這裡面有我們自己投資的
還有北新醫院他們投資的兩部電廠

北新醫院
因為我們整個建築物到今年也大概接近二十年了
那其實或多或少
八樓會有一點點漏水的狀況
如果建置綠能起來
一方面可以發電
那另外一方面八樓也必較涼快
比較不用浪費這麼多的、冷氣的費用
在夏天的時候
那又覺得這樣好像對病人也好
那就是對我們整個建築物
那包含就是也跟著政府的政策一起

一開始我們接觸到合作社的時候
他們不是很大間的公司
他們當時真的就是社區的推動
就是在淡水這邊
一他們也滿有誠意的
二他們其實把很多細節
還有一些建置公民電廠之後
可能會有的優缺點
講的還滿清楚
我覺得他們試算下來的東西
都還滿貼近事實的

110.5.7北新第一次施工
預計六月底完工(目前因疫情延後完工)
我們今天第一天那個鋼構進場
今天早上就是有吊車
然後我們的鋼構做完之後從中南部載上來
那我們這個材質基本上
都是熱浸鍍鋅的鋼構
它的磨厚後都非常的厚
喔這個其實都非常的粗勇
那你看我們的底盤非常的厚
而且我們又是八個植筋點
因為這個地方老實講
這個建築物高超過二十一米了
所以這邊結構技師對我們的要求是滿多的

其實我們是希望可以幫忠寮這邊去爭取金牌農村、智慧綠能農村這個概念
因為現在全國的農村在比賽
唯一就只有忠寮這個農村
他是有做綠能的、是有做太陽光電的
其他的農村都沒有
對呀
我們是希望說能跟環境共榮共和啦

關於阻礙
我現在其實是害怕的
政策都不是在我們這個層級自己說好就可以。
這個就是搞文字遊戲。
我只是來參加是希望說
說真話
不要說假話

2019新北市有公民電廠的政策推動
2020本來廖科長還在的時候
他很明確的告訴我
他要在全新北市找幾個小案場
然後他要整理差不多三百K
二三十個案場單獨出來招標
就是給公民電廠
那這個計畫
這個因為廖科長離開不了了之
2020是空白的
2021結果連一個案場都沒有
2021全部是給公司的
只有公司才能投標的公開標租案
我覺得政策是倒退的
新北市台北市他們的公民電廠的政策
他們、本來他可以做得到
可以去扶植更多的公民電廠
但是
他們實際上是沒做的
為什麼要把這個公民電廠拿出來當作他們的政績

才需要你們幫忙一把
是是是
謝謝謝謝
我們會好好想想
好加油
謝謝
一起加油

我那天知道情形是這樣
知道說他們一定要開這樣的會
一定要做成他們的
一個政治宣傳的成果
他們最後一定要開會合照
說他們雙北真的交流會議成功
與會的人出席熱烈、大家合照
我不願意做那個幫兇

理事長
來你的那個團隊
還是你們照好了
沒一起啦
不要這樣子嘛一起啦

我們都會擔心害怕
明天地球會變得怎麼樣
我們的時間一直催促著我們
到底全球暖化
對整個地球的威脅
是、是還有讓我們有多少時間
去可以努力

我們做了這個合作社的努力
這個合作社不應該只是在我們新北市
也不應該只是到現在為止
全國才五家綠能合作社
把條件放得更寬一點
我可以告訴你
我們公民電廠到處會都是
我們其實很需要讓這樣的一個綠能的公民行動
推廣到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