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淡我身在城市中-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影片描述: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影片來源:YouTube
都市中的寂靜
「程氏古厝」是一個鮮少人聽過的名字,卻是一個值得人們一提再提的名字。
古厝坐落於高樓大廈林立的淡海新市鎮,周遭矗立著各式新建房屋,它處於被高樓團團包圍的中心地帶,看似不起眼,卻是這一帶最顯清淨之地。沿著馬路一路往前走,離開人車喧囂的中心區,路的兩旁漸漸充滿蘆葦,高樓成為模糊的背景。繼續往下走,映入眼簾的風景轉變成一棟古色古香、帶有老舊風味的矮小三合院,時間暫駐在農村時代,讓進來參觀古厝的人感受到歷史的洗禮,沉浸於片刻的安寧。
需要喘息放鬆的人們越過用石頭打造的大門、堆砌整齊的牆磚來到中庭,庭中的花草樹木以奔放之姿,和富有古老韻味的環境相襯,點綴著畫面。古厝的裝飾多使用檜木,一腳踏進,空氣中的檜木芬芳充斥著鼻腔,彷彿一下子穿越時空,環顧四周,可以發現古厝別具匠心的設計,整個建材是使用安山岩為基底,正廳的兩側留有抵禦盜匪的槍口,從外側看起來是一道隱密的縫隙,而飯廳的牆角還有小小的貓洞,讓貓咪自由進出抓捕老鼠,這些都是建築的美學構思和古時候流傳的智慧,除了建築之外家俱的樣式及擺設都帶有古雅的色彩與情調,據說這些家俱在搬來古厝前有些都破損不堪,在經歷修復後才呈現原本的完整樣貌,可以清晰地看見每一張桌椅細緻的木紋和雕刻。
再往內走映入眼簾的是農村人民的生活寫照,臥房裡的床是八腳紅眠床,上面有特殊的裸空雕花和仕女圖,而佇立一旁的木桌上擺放著旋盤式電話,顯示出舊時代與新時代的過渡,走進廚房還可以看見傳統的大灶和用餐器具,除此之外,在另一個空間放置著許多書櫃,裡頭收集了各種文史書籍,空氣中飄散著濃郁的書香氣息,偶爾艷陽高照時,也能看見書籍文獻在中庭曬太陽,避免它們潮濕。而在另一頭人們把玩著木製的小馬,前後搖動的木馬,彷彿乘載即將消失的童年,穿梭於長廊之中,跨過木製的門檻,進入每一個時代的間縫,好像親身回到農村時代。
而管理著這反璞歸真之處的是兩位低調卻令人敬佩的人──謝德錫老師與姚莉亭小姐。
古厝的保護者們
謝德錫老師把程氏古厝當作他的理想發源地,從事淡水歷史與文化研究,藉由貢獻自己的一臂之力,使古蹟得以永恆徜徉於時代的洪流中,並將「在地關懷」精神傳遞給更多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在培養文化素養以及文化價值觀的人身上。
謝老師本身非淡水本地人,卻投注心力在淡水小鎮的歷史上。談到為何願意奉獻文化研究與保存的力量在「程氏古厝」這棟古蹟上,他表示這是他應盡的義務,身為文史工作者,保存地方文化是他熱衷且必定要走的路。每當某個文物不幸遭遇時代變遷、人們的價值觀凌虐與不平等對待而面臨消失時,文史工作者選擇跳下懸崖,在文化維護這無止盡的大海中,不斷地摸索和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法,發揮自己所長並宣揚文資保護的價值觀,嘗試創造「雙贏的模式」。
文化維護之所以能成功留下文史資產,並非單打獨鬥能獲得的成果,背後需要仰賴眾人的努力。謝德錫老師口中說出的字句, 皆表達出他對於淡水這塊土地的關懷及思念,思念舊時代的老淡水,並盡自己最大的力量關懷隨時代而有巨大變遷的河邊小鎮,對談的時候,他眼睛顯露出滿腔熱血的真誠。
姚莉亭小姐同樣是願意為這塊土地默默付出,讓「文化得以被成功永久保存」的先鋒者之一,談到為何願意共同維護「程氏古厝」,她表示因為喜愛老房子,又因緣際會接觸到了老街保存、社區營造和活化古蹟等,遂決定和其他夥伴一起進駐古厝,從她那堅定不移、充滿自信的眼神,透露出強韌的意志力以及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姚莉亭小姐和謝德錫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同樣強壯的意志及文化思維,奉獻心力將程氏古厝成功的保存下來,讓古厝得以留有農村時代大家共同的溫暖回憶。
能有這一切的成功也並非單憑兩人所成,是集結所有對文化關懷有著極大熱情和誠心的人們,以汗水和心血換來的成果,「程氏古厝」的保存成功是獻給所有在這過程中默默奮鬥付出的人的大禮。
今與昔
談到程氏古厝的文化保存及歷史價值的重要性,必須先談古厝的地理價值。古厝位於公司田溪流域,此溪是一條灌溉整個淡水地區的河流,曾經新市鎮一帶由梯田構成,這裡可謂當時淡水人的「糧倉」,因此公司田溪成為對淡水影響深遠的河流,也間接提升程氏古厝的保存價值與歷史痕跡。在荷蘭時期,荷蘭人為了種植蔬菜和水稻引入了牛隻,並找到程氏古厝這一片地,讓漢人幫助種植水稻,將公司田溪在新市鎮設置水源點,使水圳可以把水引到平原,這條圳從壩頭經程氏古厝一直流到淡水河,顯示遺跡的重要性。程氏古厝、水圳以及公司田溪在土地上有密切發展的過程,讓後來的人們可以根據歷史的蹤跡,了解過去到現在的發展,這也是為甚麼公司田溪和程氏古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程氏古厝必須保留下來的地理因素。
或許程氏古厝對大多數人只是一棟單純的三合院,但真正永存的價值在於 新市鎮的開發。政府為振興淡水小鎮,選擇將農田良景開發成都市樣貌,並以強制徵收土地的方式來完善開發,此舉引發眾多老淡水居民的大力反彈及抗議。
謝德錫老師向我們解釋第一期與第二期的開發截然不同,第一期政府把一部份徵收來的土地留給地主,第二期則分成公共建設、交通措施用地,以及由民間自主開發的土地,在一期的工程當中把所有丘陵地剷平的土方,全部填在低窪處,這樣的整地方式影響了在地環境生態與人文風貌,也換來民眾如浪襲捲的反彈和抗議,程氏古厝得以保存下來,便是歸功於包含謝德錫老師和姚莉亭小姐在內的環保人士與文史工作者的努力。
談到淡海新市鎮現今與過去的景色對比與差別,謝德錫老師的態度趨向無奈,看到高樓大廈包圍古厝,古厝漸漸成為那不起眼的老房子,他雙手一攤,對於市鎮開發他採取保留的態度,但也慶幸自己能夠貢獻一份心力,挽救能讓大眾參觀並作為文化保留傳承基地的老房子。
外人眼中的古厝與新市鎮
在文史工作者與環保人士眼中,程氏古厝是文化資產,應被好好保存與維護,為了能有更長遠的未來,勢必也要作文化再利用以及古厝改造的工程。
為了提振古厝的保存價值,並讓眾人看見老淡水的文化與價值觀,古厝選擇舉辦木工課程和自然生態保育、文化教育的走讀,透過木工課程讓民眾體驗如何修復家俱,並將傳統木工的技藝傳承下去,讓這些活動將古厝的價值被大力推廣,讓更多民眾能夠意識到文化保存的重要性與前瞻性。大多來到程氏古厝參與木工課程的淡水本地人,對於新市鎮的開發及今昔對比,皆語帶保留,並向我們表達了對於舊時淡水景象的思念,這些心永繫於淡水的人們,眼中均流露出的思念及真情。
來到古厝參與木工課,彷彿就是投向時代懷抱的舉動,對他們來講,木工課不單單只是一個學習傳統文化工藝的課程,也是讓心中那股隨著時間演進而日積月累的思念及感觸,能夠坦然宣洩的機會。
人人都可是文化人,都可是一位為文化保存與環境永續發展盡心盡力的人,只 差所作所為是否能真正影響一切,讓最初目的與最終目的畫上等號。
程氏古厝倖存於這場舊與新時代之間的角力,它成為了淡海新市鎮的與眾不同,成為了許多人的放鬆休憩之地,成為了許多淡水人緬懷與思念的回憶。而這一切皆要歸功於所有有著文化認同與文化保育價值
古厝舉辦的走讀活動,由謝德錫老師和陳江河老師共同介紹,讓同學了解公司田溪與古厝的歷史關聯。
程氏古厝導覽員梁建新老師為我們介紹古厝的歷史與由來。
程氏古厝地圖
讀取地圖中... {"minzoom":false,"mappingservice":"leaflet","geoservice":"geonames","maxzoom":false,"width":"700px","height":"400px","centre":false,"title":"","label":"","icon":"","visitedicon":"","lines":[],"polygons":[],"circles":[],"rectangles":[],"wmsoverlay":false,"copycoords":false,"static":false,"zoom":16,"defzoom":14,"layer":"OpenStreetMap","overlaylayers":[],"resizable":false,"enablefullscreen":false,"markercluster":false,"clustermaxzoom":20,"clusterzoomonclick":true,"clustermaxradius":80,"clusterspiderfy":true,"locations":[{"text":"","title":"","link":"","lat":25.1893899,"lon":121.4282168,"icon":""}],"imageoverlays":null}
|